APP下载

红色资源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研究

2017-04-17王丽

理论观察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红色资源高中教育

王丽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步发展需继承社会主义先进思维的优秀年轻人扶持,因此,现代高校教育逐步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望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政体系构建来培养青年群体良好的政治思维,促使其认知自身价值,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对此,本文为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凸显,着眼于红色资源的科学应用,解读红色资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的价值,并基于此构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红色资源的方案。

[关键词]红色资源;高中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188 — 02

中国社会在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现代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保证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的同时,正为社会主义和諧社会的构建而不断努力。基于此,现代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不再仅需要培育具备良好知识能力的受教群体,还需要培育具备良好精神思维与思政意识的高素质社会主义人才。纵观中国发展的五千年间,有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优渥资源除传统的文化思想外,更生动、形象且能激发青少年爱国热忱与奋进意识的教育资源便要数红色资源,特别在山西等老革命根据地,百团大战、晋察冀边区抗争历史作为中国抗战历史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可促进青年群体的民族自豪感的提升,有助于其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并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会的动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为有效利用红色资源,保证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科学融入红色资源,本文从解读红色资源应用价值入手,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纳入红色资源的科学方法,从而发挥红色资源作用,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才。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纳入红色资源的价值解读

红色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科学解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红色资源的价值,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红色资源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

红色资源作为我国抗战时期宝贵的历史资源,其充分展现了我国民族精神中不屈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与坚韧不拔的爱国热忱。那些用鲜血染红国旗的中华儿女其身体虽然于战争中消逝,但其精魂却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之中,永远存活在渴望和平,祈祷自由的华夏儿女心中。将这些表现民族意志的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政课程教育之中,可极大的丰富思政课程的内容,优化思政课程的内涵,推动思政教育向积极、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例如,将刘胡兰的事迹融入思政引导之中,以毛泽东主席所提“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课程主旨,可激发青年的爱国热忱,培养其民族气节,保证其思想认知的理性与高洁。

(二)红色资源可培养高校学生科学的思政认知

红色资源的利用不仅能丰富思政课程的内容,其亦是培养青年群体思政认知的关键。每一个红色资源的背后,都是真实的爱国志士的奋斗经历,这些舍小家为大家,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终身的身影,他们往往年龄与高校学生相仿,但在动荡的年代中,坚定的信仰促使其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断努力,甚至牺牲生命也不动摇意志。这样的坚韧不拔,果敢应用往往可激发同龄人的爱国热情,促发其思政认知,使其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并逐步完善自身思想,将先辈伟大的奉献精神与不屈的顽强意志内化,从而形成自身优秀的品格。

(三)红色资源可丰富高校校园的人文文化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稳步发展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发展需求之上,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系列内容均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而这其中,实现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社会公民的安居乐业,因此建立人本化人文社会十分必要。在高校校园内应用红色资源,将中国践行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以红色资源内容的深入了解加以展示,可促使高校学生认知社会发展目标,明确社会发展需求,并原意接触社会思政体系,与校园共同建立良好的思政人文环境。

(四)红色资源可感染高校学生关注并认知社会

红色资源作为社会发展的真实历史,其所展现的是社会人性的真实一面,其既呈现了侵略者的丑陋嘴脸,又揭示了社会发展落后将导致的最终后果。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学生思政课堂之上,将促使高校学生认清人类发展进程,明晰国家发展的重要依托,并找准自身定位,不断努力与充实自身视野。例如,真实讲解大同“万人坑”历史,展现被侵略者惨痛而血淋淋的历史,以此来警醒当代青年奋发图强,不再走自命不凡、闭关锁国的老路,而是不断的开拓视野,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真正的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并做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纳入红色资源的科学方法

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纳入红色资源内容的价值后,为行之有效的促进红色资源与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在应用红色资源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应践行以下内容: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应用红色资源

为保证红色资源真正成为高校学生思想体系构建的重要手段,首先应保证高校思政理论课上应用红色资源。对此,不仅要在理论政治部分纳入红色资源来说明理论政治的理论科学性,而且要在社会政治内容中引入红色资源来展现思政思想践行的重要价值。例如,结合数字媒体模式,在思政教育课程中播放百团大战的记录影片,借助了解百团大战的战争始末,认知百团大战在我国抗战历史上的重要价值,并通过百团大战来鉴证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及勇往直前的意志,从而引导高校学生精进课业,为现代社会发展贡献心力的意志。总体来说,在解读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过程中,结合百团大战的历史事件,说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民主、富强、稳定、和谐未来的决心,可行之有效的树立高校学生的政治觉悟,促使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大军中具备坚定信仰的一员。

(二)组织高校学生参加红色之旅课外参观活动

课堂理论教育与红色资源的结合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红色资源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众多具有参观价值与参观意义的红色纪念馆对青年的心理引导也能起到十分良好的作用。对此,现代教育体系在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根据自身地域文化特点,定期举办红色之旅参观活动。举例来说,参观刘胡兰纪念馆、大同煤矿展览馆、平型关等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博物馆与抗战旧址,详尽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与人物经历,处于其战斗或牺牲的地方去浮想曾经的抗战场景,以此来认知如今的美好生活,并明确生活的美好与社会的发展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而养成良好的进去思维,坚定为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奋斗努力的决心。可以说,带领高校学生参观红色展览观与红色遗址,目的在于激发其同理心,促使其与历史零距离接触,在被震撼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思政思维与坚韧不拔的奉献意识。

(三)敦促学生依据红色精神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培养学生思政意识,借由红色之旅强化学生思政认知的基础上,为行之有效的促进思政认知与价值体系的内化与习惯化,高校思政理论课应进一步拓展课堂范围,将课堂与基础社会充分联系,构筑课堂与社会的联动体系,以便促使思政意识于高校学生思想中的内化。具体来说,根据高校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红色公益活动,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入生活日常之中,鼓励学生参加红色公益劳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奉献精神,并借助实际接触来加强红色资源对学生的影响。例如,组织学生慰问军营、敬老院、英雄遗属等,让其与现役军人增加互动,听取抗战老兵及英雄遗属讲解抗战实事,以此来增加其社会阅历的基础上,影响其思维认知,激发其年轻热血,以便培养其科学三观,催生其爱国热忱与奉献精神,最终达成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借助网络途径加强红色资源渗透宣传力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用红色资源不仅要在课上及校园组织活动之中体现,其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同样要发挥应有作用,真正的促使学生于任何时间关注社会动态,了解社会现状,并具备良好的理论分析与社会认知。对此,有效引导高校学生于课余时间了解红色资源的有效方法需借助數字网络,利用青少年对数字网络的热爱来开展红色宣传,布置课后作业来引导学生于网络上查询红色内容,撰写红色资源报告,在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认清中国发展历史,并逐步被历史事件感染,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例如,布置观看红色电影并写下观后感来促使学生在课后观看历史影片,了解历史事件;或者推荐学生观看历史纪录片,以便保证其了解红色历史,并受到纪录片的正向引导;再或者选取适合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不断了解历史,充实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思政思维与思政意识,从而明确自身价值与自身未来的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融入红色资源,认清红色资源利用的实际价值,以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打造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公益教育、课后引导为一体的思政教育引导教学体系,利用红色资源来激发高校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并促使其认清社会现实状态,中国发展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真正成为现代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道标,保证高校学生在正确且积极的教育引导体系下寻找自身价值,探究自身发展方向,并在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促使下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王东维,闫影.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探索〔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18-121.

〔2〕何军新.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以湖南红色资源为例〔J〕.神州,2015,(23):127-128.

〔3〕王驰,胡建.川东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法探析——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6,(04):119-122.

4〕张云霞,谢振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体系和教学新模式构建探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J〕.广西社会科学,2015,(12):194-197.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红色资源高中教育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浅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