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适应工程技术变革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7-04-17白坤海

理论观察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白坤海

[摘 要]职业教育是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工程技术变革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工程技术变革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体系提出的新需求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贯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体系的几点做法,不断探索课程体系构建的新思路,推进中职、高职、本科有效衔接,促进其纵向衔接和横向融通。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174 — 02

我国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在经济发展新要求和社会历史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方向,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在教育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互联网+”的推进下,势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工程技术变革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主要体现在不仅需要掌握横跨具体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此,构建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技术应用型本科,直至专业学位的培养体系,目的在于把各层次间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

一、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

从发展规律来看,历史上每次工程技术的重大变革与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密切关联。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经历了多次调整变化。从培养目标变迁看,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中明确规定了“要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对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明确了“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新定位。

天津职业大学董刚教授也曾经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了梳理,董教授认为,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到的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准确和综合。该定义更强调了对“技术”的要求,内涵包括:强调技术、注重技能、关注创新、兼顾人文、综合发展等构成要素。

二、工程技术变革对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结构的影响

职业教育直接面对是职业岗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伴随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企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相应提高,从而要求职业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随之变化,人才培养重心不断上移。其次,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具有对终身教育和个化性学习的支持功能,应探索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管理模式,提供多样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但是,目前职业教育体系中各层次本身自成体系、相对完整,但层次之间的关联、接续还不够,无论是涉及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定位,这几个层次没有系统设计,都是相对独立和完整。

通过中职、高职、本科协同开展专业建设调研和人才需求调研,以服务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和产业转型需求来设计和调整我们的专业,提升专业与区域经济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匹配度,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紧密衔接的专业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工程技术变革的调整,才是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三、构建贯通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意义

山东省已形成了“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带来了加工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比东部地区高出2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作为传统的工业制造业大省和强省,2016年山东省将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稳定工业增长,深化改革攻坚,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势头,使产业向中高端水平不断迈进。

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的创新、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个人的活动,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工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实施一体化贯通培养,将对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衔接培养起到重要作用。智能化时代,面对社会发展新需求和趋势,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完善层次结构,促进体系的纵向衔接和横向融通。

四、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淄博职业学院按照教育部有关政策规定,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中职、高职、本科有效衔接、一体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比较鲜明的成效。目前,学校设有“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本科专业、五年一贯制专业、与中职学校联合进行“三二分段”培养专业、高职教育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试点专业等,初步形成了中职、高职、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对接高职和本科培养目标,一体化设计课程体系

对接区域现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探索技术技能人才的贯通培养,注重对高素质技能型、高層次技能型、技术型和应用型岗位的递进需求,按照贯通培养的原则,实施对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2013年,我院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被列为山东省首批“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衔接高校是山东理工大学。两校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团队,开展专业建设调研,在对相应本科专业、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培养现场工程师的人才目标定位,对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实施“2.5+0.5+1.5+0.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实现了人才分段培养的灵活性,又体现了人才联合培养的贯通性;充分利用两校的地域优势,实现了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共同实施了专业教育等人才培养环节。

2.对接高职和中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实施系统化人才培养

主动对接中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突出中高职专业的有效对接和优势互补,加强中高职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衔接。我院的护理专业与青岛卫校等7所中等职业学校联合进行“3+2”连读培养。由我院召集相应学校共同制定5年学习期间的教学计划,明确各自办学定位,突出中职学校在学生基本技能方面培养优势、高职学校在学生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培养优势,科学合理确定专业在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减少课程内容重复,设计中高职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通过承担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和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标准的制订等任务,同省内外70余所中职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对接,提升了我院32个对口招生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构建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的课程体系。

3.开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规范“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

贯彻系统培养理念,打破“3年中专+2年大专”的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五年一体化整体设计。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实践教学环节由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三个模块组成,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循环提升。我院承担了山东省会计等3个专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其中会计专业基于5个核心岗位、2个拓展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整体设计,系统培养,构建了基于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能力渐进式”一体化课程体系。

4.关注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指明学生继续学习方向

重点针对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等专业,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韩国新罗大学等53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双方共同拟定合作办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课程内容,实现学分互认,搭建了境外学习平台。先后有300余名毕业生赴海外完成学业。积极与国内开拓国際业务的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开拓培训项目,为毕业生“走出去”开展职业技能和学历职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栏目,明确专业毕业生今后继续学习的渠道和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专业面向;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增设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和开设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需求。

5.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服务区域发展的中高职衔接专业体系

围绕淄博市产业发展重点和区域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工作,不断提高专业群与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匹配度。我院启动了每三年一轮的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根据区域产业调整发展需求,参考专业诊断结果,增设专业,同时按照不少于新增专业数量的标准进行调整或淘汰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社会需求不足的专业,确定每年按照现有专业总数5%的数量进行调整、优化或淘汰,实行专业总量控制。学院“十二五”期间,增设专业13个,调整专业6个,停招和撤销专业20个,同区域内的中职学校共建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建材、冶金、机械、物流等专业(群),建立起有区域特色的中高职紧密衔接的专业体系,专业(群)基本覆盖了淄博市的支柱产业,提升了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匹配度。

〔参 考 文 献〕

〔1〕杨近.工业化后期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5,(31).

〔2〕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6,(03).

〔3〕肖凤翔,张永林.高等职业教育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4,(06).

〔4〕刘晓玲,庄西真.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J〕.职教论坛,2016,(01).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1+x证书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融入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