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2017-04-17张明星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张明星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强劲需求以及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不足,职业学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迫切需要。本文着力于研究基于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为地方企业培养发展型及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40-02

近年来,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较为注重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而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不足造成了市场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中等职业学校为满足市场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在教学模式改革中走上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道路,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校企双方坚持知行合一、资源共享、利益共赢,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的同时,也加快了学校的发展,从而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超过八成的中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专业定位不合理、办学方向模糊、缺乏特色发展、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致使计算机专业“同质化”问题严重,很多学校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比较浮浅,课程设置与实践不匹配,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致使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举步维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中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工学结合的体验机会,造成动手动力差、就业难的问题。为规避专业“同质化”,提高学生就业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目前应该拓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思路,但如何真正实现“产教一体化”,仍然是需要破解的难题。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推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时候,还存在着下面两个突出问题

1.校企合作模式整体规划和市场需求分析的缺乏导致企业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品牌企业的合作率更低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不被认同,所以在校企合作的初期,通常是以学校主动寻求合作企业为主,因此引进的企业一般都是本地的一些广告公司、电脑公司等中小企业,而一些大的企业如“中兴通讯”则有选择的与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系合作,在高校成立了产教融合的实习基地,构建具有开放性、集成性、生态型、创新性的的超级平台,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而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合作的是本地的一些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参与的动机一般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或者是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几乎包办了校企合作的全过程,甚至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管理制度,没有合理的教学计划与完善的评价体系,甚至出现学生在企业中所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不相关的情况。

2.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开发与相关企业主流技术不匹配导致校企合作层次处于较低水准

企业用工由于利益驱动,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不能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给予学校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学校不能深入了解企业的主流技术发展方向和本行业的市场需求,再加上本地的计算机行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用工对于应用技术上的需求比较分散,学校专业课程开发不稳定,课程设置很难与企业的需求对接上,培养出的学生距离计算机应用技术型人才尚有很大差距,校企用工需求不匹配导致校企合作浮于表面,未能建立长效的的合作机制,运作层次较低。

三、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推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转变教师观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原则,加强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把教师下企业顶岗生产作为教师培养工程之一。教师到企业顶岗生产是培养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和职业道德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积累岗位能力、生产能力的必经之路,通过教师下企业实践去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岗位特点和相关职业素养要求,进一步了解计算机这一行业的用工需求和要求。同时学校安排相关教师到生产一线指导、辅导学生学习生产技术,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针对企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有利于制定可执行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计划,有利于教师本身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2.成立计算机专业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

邀请本地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参与,认真听取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对计算机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与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岗位需求为依托,在专家的指导下以技术技能、能力构建为目标,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技能训练体系和生产实习环境。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实现专业链对接产业链、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培养生产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3.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推行专业课程开发与企业岗位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做到“校中有企”

在一些中小城市和不太发达的地区,比如本地的一些乡镇企业,很多行业都需要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因此可以建立起与中小城市或本地乡镇企业的的合作关系,突破区域限制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向。

企业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开设、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完全按企业的要求设置,课程设置与企业项目训练相辅相成,实现从观念、意识到技术、能力的全面培养。甚至可以开办企业冠名班,融入该企业真实项目,体现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用任务驱动进行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學。如,近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与南京某影视公司达成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双方制订了实施性教学计划,明确了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点方向,下一步准备联合开发校本教材。这种学校跟踪企业主流技术的发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校为企业培养最合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校内学习与岗位需求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在课堂上接触到企业的生产任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跟上企业主流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能力。

4.把握省/市技能大赛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技能大赛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邀请企业骨干技术来校内参与大赛实训指导,可以及时地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技能方面的弱点,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另外,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可以将考试命题与省/市技能大赛的考核知识点统一起来,并用企业的标准来对学生的考试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可以全面提高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并能为学生将来去该公司顶岗实习与就业打好基础。

总之,从全球背景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计算机专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必然途径,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能为企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中职学校作为计算机这一行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应立足于计算机专业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拓宽“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才能取得校企互利共赢的长久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人才培养与产学研结合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

[2]胡昌荣.高职“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3]钱爱萍.“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