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检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2017-04-17陈晶露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23期
关键词:价值糖尿病

陈晶露

[摘要]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该院2013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对照组)以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组)。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疾病检出率以及血管狭窄情况符合概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结果 观察组疾病检出概率数据为98.39%,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诊断结果中血管狭窄情况符合概率为96.20%,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中,临床价值高,疾病检出概率较高,能够明确显示患者各动脉血管节段的狭窄程度,对于疾病的下一步治疗意义重大,值得广泛使用于临床。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a)-0100-0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是因患者机体内分泌、代谢紊乱所致,会引起多种并发症,难以彻底治愈,极易导致死亡或者残疾[1]。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此疾病多种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个,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合适的诊断手段对于疾病的防治及预后效果的改善意义重大,该文为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选取了6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2例2013年4月—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发生,其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33:29,年龄最大78岁,最小50岁,平均(65.19±4.82)岁,病程(9.19±3.48)年,体质量(67.92±6.15)kg,出现间歇性跛行有29例,下肢疼痛有18例,肢端变黑有5例,下肢肿胀有10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且同意加入此次研究。

1.2 方法

分别对所有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操作(对照组)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下肢动脉,以1~2 mm为取样容积,探头频率调整为5~12 MHz,声束以及血流束夹角应保证<60°,指导患者仰卧,从腘动脉至胫前动脉依次检测,观察管壁、管腔、斑块、血管走行以及回声情况[2],并观察、记录血液流速、畅通情况、充盈情况。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使用64层螺旋CT仪,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其双膝以及踝关节进行固定,足部先进,从腹主动脉远端开始进行扫描,直至足尖下,层厚为5 mm,电压为120 kV[3],重建间隔为0.67 mm,电流为200~300 mA,螺距为0.765。将100 mL对比剂(其中碘离子浓度为370 mg/mL)注入患者肘部正中静脉中,使用高压单筒注射器,保持速度为4~6 mL/s,开启造影示踪模式,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等)对扫描血管进行重建,测量斑块面积以及血管狭窄程度。将患者下肢动脉分为17个节段(62例患者共有1 054個节段),观察其狭窄情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结果为金标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疾病检出情况以及血管狭窄程度,并以金标准为依据对比两种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血管狭窄<5%为正常;血管狭窄>5%,<50%为轻度;血管狭窄>50%,<75%为中度;血管狭窄>75%,<95%为重度;血管狭窄95%以上即为完全闭塞。

1.4 统计方法

将两组诊断结果的疾病检出概率及血管狭窄情况符合概率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法疾病检出情况对比

结果表明,观察组疾病检出概率达98.39%,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见表1。

2.2 两组诊断结果血管狭窄情况符合概率对比

金标准显示,249段为正常,186为轻度狭窄,325段为中度狭窄,176为重度狭窄,118段为完全闭塞。观察组诊断结果中符合概率为96.20%,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易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以及提高生存质量为基本目的[4]。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通常发生于疾病中晚期,因疾病因素,脂代谢出现异常变化,导致动脉内中膜易发生增生、变厚现象,且血小板的聚集性以及粘附性均有所增强[5],进而导致动脉内膜出现病理变化,如脂质条纹、粥样斑块、钙化斑块以及纤维板块等,最终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发生,并极易转化为坏疽、溃疡、感染等,甚至会导致患者截瘫[6]。

糖尿病早期并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时,并无特征症状,往往在晚期才有所察觉,但此时已对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继发糖尿病足[7]。临床上,予以患者有效的诊断方法,对其用药的准确性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疗中,此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血管斑块、血管内中膜以及管腔内壁等情况,以血流动力学为依据,判断血管狭窄情况。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此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对操作者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出现严重腹腔积气患者,其显像效果较差。相比而言,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将钙化斑块清晰显示,操作较为简单,属于非侵入性操作,诊断时间较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病灶进行大范围扫描,对于长距离血管尤为适用;空间分辨率较高,对于病灶位置、范围以及程度均能清晰展示,对于血管侧支及远侧动脉都能够良好显示,重建操作可任意进行,对于微小血管的病变情况也能够显示清晰[8],此外,还能够将血管与附近组织之间的位置关系呈现出来,使用曲面重建技术,对于迂曲动脉血管更为适用,在斑块、狭窄以及钙化方面具有显示优势;因其不需进行插管,无创口,患者舒适度更高;其诊断图像不易受操作因素影响,较为客观,对于病变血管全貌能够清晰显示,能够同时对双侧下肢进行扫描。

该文观察组使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发现40段血管与金标准结果不一致:其中2段正常血管被诊为轻度狭窄,9段中度狭窄被诊为轻度狭窄,5段中度狭窄被诊为重度狭窄,10段轻度狭窄被诊为中度狭窄,8段重度狭窄被诊为中度狭窄,2段完全闭塞被诊为重度狭窄,4段重度狭窄被诊为完全闭塞。另外1 014段血管均与金标准结果相同,检测一致性较高,结果较为可靠。同时,研究发现观察组诊断方法的疾病检出概率数据为98.39%,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结果中血管狭窄情况符合概率为96.20%,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该次研究中诊断价值更高,能够很好的进行疾病定性、分型,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能够进行了解,以便于更好的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于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較高,能够准确检出疾病,检出概率高,结果可靠,可明确显示患者各动脉血管节段的狭窄程度,对于疾病防治及预后意义重大,值得广泛使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龚金山,成涛,敖淑云,等.256层CT对老年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狭窄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22):5723-5724.

[2] 周海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检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3):67-68.

[3] 张猛,戴月琴.下肢CTA成像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504-1505.

[4] 吴作莉.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意义[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3):59-60.

[5] 王路,张培毅,石英,等.双源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2):184-186.

[6] 郭英涛.下肢CTA成像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 16(40):136.

[7] 王薇,潘宁,郑春梅,等.实时三维超声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6):569-570.

[8] 邵明利.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2):151-153.

(收稿日期:2016-09-02)

猜你喜欢

价值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