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瓜叶部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技术

2017-04-17王琴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甜瓜农产品

王琴

【摘 要】本篇论文论述了无公害农产品甜瓜叶部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甜瓜;防治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ollution-free agricultural products melon leaf main disease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mel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1 甜瓜叶部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1.1 白粉病

1.1.1 症状 该病是专性寄主菌,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吸收营养。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粉圆形小斑点,病斑扩大后相连成片,严重时叶片正反面茎蔓上布满一层白粉,叶面失绿枯黄变脆、干枯,发病后期白粉呈灰白色。

1.1.2 侵染循环 在低温干燥地区,甜瓜白粉病以有性世代的闭囊壳随病株残体遗留在田间越冬;在较温暖的地区,病菌以菌丝体在保护地(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的被害寄主植物上越冬。越冬后的闭囊壳一般在第二年的5月~6月份气温在20℃~25℃时释放出子囊孢子,或由菌丝体上产生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侵入寄主,造成初次侵染。子囊孢子及分生孢子主要借气流传播,其次是雨水。当条件适宜时,在当年初发病的部位上又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至晚秋,在受害部位再形成闭囊壳越冬。

1.1.3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闭囊壳在病残体上或设施栽培作物及杂草上越冬。依靠分生孢子借助气流、雨水传播。设施栽培时,空气不流通,植株生长茂密,易发病。

1.2 霜霉病

1.2.1 症状 该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呈水渍状褪绿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多角形褐色斑。在潮湿环境下叶背面病斑上生极稀疏的淡灰色或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接成枯黄状大斑,病叶焦枯卷缩,似火烧一样。

1.2.2 侵染循环 田间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植株周围的温湿度关系非常密切,发病适温为20℃~24℃,叶面有水膜时容易侵入。在湿度高、温度较低、通风不良时很易发生,且发展很快。

1.2.3 发病规律 该病是专性寄生菌,始终存活在植株上。湿度特别大时,通分不良,易发病。

1.3 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斑点病)

1.3.1 症状 病原为微单胞菌,苗期和成株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蔓和果实。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褐色半透明状小点,后期常破裂穿孔。在设施栽培中,湿度大,叶正面有露水时叶片可见水浸状灰白色菌脓,干涸后为白膜。果实受害时产生水浸状凹陷圆斑,并向果肉内扩展,造成果实腐烂。

1.3.2 侵染循环 病菌可附着在甜瓜种子表面,也可能侵入种子内部组织,带菌的种子成为本病主要的初次感染源。病菌于低温下在种子上可存活相当多的时间。种子发芽后病菌可以感染幼苗的子叶和真叶,子叶背面即呈现黑色水渍状病斑,病斑很快坏死。幼苗感病后借雨水或喷灌而传播感染,病菌可由果实上的伤口或气孔感染果实。幼果受感染后病斑不明显,但到果实成熟前病斑迅速扩大。病菌也可直接感染中、后期果实,在28~32℃的适温条件下,3d~5d就可以形成明显的斑块。病斑有时龟裂,并分泌出淡褐色的菌脓,成为该病的二次感染源。病果如果继续留在田间,最终腐烂而释放出带菌种子。带病菌的种子散落田间后,长出的瓜株、残留在田间的染病瓜皮,以及田间可能带菌的葫芦科杂草,都是感染下茬甜瓜的重要菌源。

1.3.3 发病规律 病菌在种子和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病菌通过伤口、气孔、皮孔侵染,借助风力、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设施栽培过程中湿度大是发病主要原因。通风不良,湿度大容易发病。

2 叶部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植株抗病性。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控制病害蔓延。

2.2 药剂防治

防治白粉病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霜霉病可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劑5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细菌性果腐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甜瓜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薄皮甜瓜新品种垦甜1号的选育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我喜欢吃甜瓜
中甜1号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