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对我国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2017-04-17尹中升

理论观察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本质马克思

尹中升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保障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力高度发达,实现共同富裕;商品生产不复存在,全部社会生产处于有计划的调节状态;在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中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于的发展阶段,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发展的战略任务以及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战略任务的政策主张,对纠正理论发展和现行实践中的理解误区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主义;本质;启示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005 — 04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预测和设想必将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研究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认识,必须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作者对共产主义的本质认识,这样才能不断地纠正理论认识的理解误区,避免从本本到本本,从概念到概念的纯粹思辨逻辑,而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成为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的理论结晶,这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基本理论问题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程

在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当时业已存在的社会主义理论划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反动的社会主义,这种形式的社会主义主要是指封建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其理论特征是从封建的以及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理论批判,倡导恢复封建的社会制度,将资本主义的历史车轮向封建主义倒开;二是保守的社会主义,这种形式的社会主义主要是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其特征是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企图在保留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框架之下,通过局部改良的手段来逐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三是空想的社会主义,其特征是从工人阶级的利益出发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并提出许多空想性质的社会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形态演进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对各种社会主义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直接否定了反动的社会主义和保守的社会主义亦即封建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设想和预测,吸纳了空想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有机成分,但又与空想社会主义存在根本性的区别。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瓦解并向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存在不可克服性,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运动存在内在的自我否定性,正是这些无法克服的内在否定性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不断积累和最终暴发,而在资本主义不断走向覆亡的过程中,孕育着能够彻底消除资本主义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从这些新因素中能够发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特征,因此,据此推断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特征必然是科学的而非空想的。而空想社会主义者由于没有洞察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仅能空想地认为,“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把它发现出来,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因为绝对真理是不依赖于时间、空间和人类的历史发展的”①。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全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是决定其它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最原始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其自身演进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判断和预测未来的社会发展形态只能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而不能依赖于从所谓道义、原则和绝对真理为基础的主观想象,而是应当把共产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之成为科学的推断。正如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②正是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本身提出向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不断演进和发展是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必然趋势,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二、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基本特征的认识

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献中,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常是作为同义语,并且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各种社会主义理论加以区别,他们更多地在著述中用共产主义来表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他们把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和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但无论是高级阶段还是低级阶段,均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成的基本范畴,其基本特征是一致的,但表现程度是存在差异的。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突破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热衷于对未来社会设计和描绘具体细节的主观臆测,而是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预测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并且对动辄即对未来社会提出的所谓详细建设方案和具体描绘的态度是持严肃批判的立场,反对将未来社会发展具体形成教条化进而陷入幻想或空想。马克思认为关于共产主义细节的描述要想不同时坠入空想和空泛的辞藻是不可能的,并在1843年宣布,其任务是在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新世界,而不是推断和宣布适合任何情形的永不变更的决定。马克思在1881年1月6日回答荷兰社会民主党的提问时,就针对如果社会党取得胜利应当采取怎样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时,就坚定地指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但是,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不着边际的,因而实际上是一个幻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唯一的答复应当是对问题本身的批判。如果一个方程式的已知各項中不包含解这个方程式的因素,那我们就无法解这个方程式。”③恩格斯强调:“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恩格斯同时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他同时强调:“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④

虽然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具体的细节描绘,但他们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进行分析,从分析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出发,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如下的基本思想:

(一)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是要被消灭的,不存在阶级对立。每个人都应当是自由人,整个社会必然要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每个人都成为自由人并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同时,整个社会就形成了一个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⑤马克思在《资本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所谓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这些社会的产品其中一部分用做联合体的生产资料用于再生产,另一部分则满足联合体中所有自由人的消费,生产资料是公共所有,人在自觉参与劳动的基础上,使得每个个体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文献中认为,无产阶级将利用其所取得的公共权力来改变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性质,使其转变为公共财产,使生产资料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来实现,进而实现社会生产按照预定计划来进行。“生产的发展使不同社会阶级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随着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⑥。恩格斯认为,人类只有成为社会、自然界和自身的主人,才能成为自由人,也正是在人类成为自由人的过程之中,自由人联合体即自然生成,因此,自由人与自由人联合体是互生共长的实现共产主义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有任何偏废,也不存在任何实现顺序方面的先后,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条地理解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分析方法,承认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分析方法的合理方面,形成统一性的理性分析方法。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认为,共产主义及其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反对个人自由的,而是为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广泛而现实的基础。并且,马克思主义的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与资产阶级思想家所倡导的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人自由主义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后者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来实现社会利益,将社会利益置于虚构的境地,并认为以私有制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最优的社会形态,而马克思则认为,如果离开集体,个人自由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对生产进行有意识地调节,从而实现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二)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阶级对立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根本原因,而阶级对立引起的阶级斗争的巨大成本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大大降低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高福利的实现,即影响自由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建立未来自由人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要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资本的垄断成为在垄断之下繁荣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与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因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可能,但却表明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线索,就是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从而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消灭私有制和旧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才能获得其全面自由发展的客观环境,只有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才能实现人类的个人自由,离开联合体这个整体范畴个人自由是不存在的,也是不能实现的。

(三)生产力高度发达,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认为,只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上,物质产品将极大丰富,自由支配时间将不断增加,使每个自由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才能建立一个更高级的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新社会。马克思始终把发展生产力做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首要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中谈到私有制和旧分工造成的“异化”现象问题时指出,要想消除这种“异化”现象,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⑦。

马克思认为,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的根本性质,也是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⑧恩格斯明确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和管理,社会财富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

(四)商品生产不复存在,全部社会生产处于有计划的调节状态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文献中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商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從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⑨可见,由于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商品这种在私有制度下的私人劳动的产物也就不复存在了,做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也即失去存在的意义,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劳动时间实行社会的有计划分配,人类自觉地将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整个社会的生产进入有计划的调节状态,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设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五)在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中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马克思认为,“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⑩。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文献中明确地将共产主义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发展阶段,低级阶段即所谓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由于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脱胎出来,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一定会带有旧社会的痕迹,由于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所有制框架下,生产力还未达到高度发达阶段,每一个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在作了各项扣除后,从社会所分配的产品应当相当于其所给予社会的价值,因此,个人消费品需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种按劳分配所体现的权利平等实质上对不同等的生产者来说是不平等的,但这种弊端在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不可避免。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已处于高度发达阶段,由其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已经磨灭,生产物质财富极大丰富,道德和精神方面进入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主的状态,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文化发展已使人类具备按需分配的条件,按需分配将是社会分配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1。

马克思主义将共产主义划分为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两阶段理论,科学地提示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存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既有共产主义社会的某些一般性特点,又具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定性,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定性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为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需要面对的理论问题提供了经典性的指导,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对我国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一般性理论基础,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应当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同时发生,这个论断包含两个要件,一是社会主义必须脱胎于高度发达的資本主义国家,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同时发生而不是在个别国家产生,在满足这两个条件所暴发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产生的新社会,就必然也就自然的要求消灭商品生产和私有制,因此,消灭私有制与消灭商品生产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重要特征。然而世界社会主义的革命实践却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封建性占据主导的国家首先取得了胜利,比如苏联和中国就是在资本主义没有充分发展或者资本主义并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超出了马克思恩格斯预想,所脱胎于旧社会的土壤发生了本质上的不同,因此,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就必须发生与时俱进的理论上发展和实践上改变。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于的发展阶段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要面临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都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也要遵循这一社会发展规律。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在资本主义没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挫折和失误都是因为对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基本任务没有清楚地认知造成的。基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条件,考量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应当属于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建设任务和社会生产关系就有其区别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特殊规定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发展的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从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不断完善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战略任务是:经济发展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农业国向非农业人口占极大比重的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转变;实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向经济高度市场化转变;实现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向高素质的知识型民众占大多数的科技文化强国转变;实现由贫困人口、低生活水平人口占很大比重向整个国民比较富裕转变;由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向均衡发展转变;由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完善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由僵化落后的政治体制向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转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逐步缩小各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这一阶段,我们即不能有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要抵制抛弃社会主义这一先进制度的错误主张,而是要实事求是地评估我们所处于的社会发展历史阶段来制定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

(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战略任务的政策主张

首先要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明确,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直接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有的社会形态远远落后于马克思认为的共产主义应当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不能完全人为地消灭私有制,必须承认私有制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持一定规模一定比例的私有经济是合理的,对社会主义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利过渡是极为有益的。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建立了以国家高度集权为特征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机制,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等问题都是由计划控制,企业主要根据非价格信号了解各种资源和产品的供需变化来调节生产。这种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产生了官僚主义严重、经济结构僵化、决策信息不对称、经济效率低下、短缺现象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建立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决策分散化、自由和平等竞争、价格协调微观决策,会快速地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充分利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实现在经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在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上实现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不断增加每个社会成员的福利,实现共同富裕,满足马克思所说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其次要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市场经济主张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构建激励机制,行为人把对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视为参与经济活动的动力,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排斥损人利已的非道德经济,而是鼓励人们追求合法利益的最大化,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惩罚不顾社会成本而对非法利益的恶性占有。这种市场机制就要求建立以公平正义为主旨的严格社会秩序来维护市场经济的运行,降低社会经济运行的总成本,调整好道德风险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之间的关系,调整完善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处理好社会财富分配合理差距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环境使得全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优质高效的理想状态。正是在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秩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在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中,人类的觉悟空前提高,个人的劳动自觉成为社会劳动,实现自由人的大联合。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中,必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就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充分地实现民主权利,保证每个人充分的自由和个人发展的机会均等,从而成为社会的主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建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才能有步骤地、可持续地、快速地在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各方面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继而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306.

〔2〕杨瑞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本质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放缩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