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星何晴讲述童年艺考因为身高差点错失从艺路

2017-04-17邢大军

北广人物 2017年10期
关键词:昆剧团沈老师浙江

影星何晴讲述童年艺考因为身高差点错失从艺路

正当何晴在艺术之路上迈出一步时,一个机遇闯进了她的生活:1977年初春,浙江省昆剧团将招考一批表演班的学员。根据招考条件,学员身高要在1.5米以上,可惜何晴身高与标准仅差3厘米,所以老师就没有通知何晴参加招考。

何晴曾被媒体誉为“内地第一古典美女”,她以靓丽清秀的古典美和温柔恬静的气质,塑造了无数顾盼生姿、楚楚可人的古装美人。何晴的美确实很古典,她是唯一演全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影视剧的美女——《西游记》里演活泼的16岁少女怜怜、《红楼梦》里扮风流的秦可卿、《三国演义》里是端庄的小乔、《水浒传》里饰颠倒众生的李师师。她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绝色佳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影视圈最出名的美女之一。何晴学昆剧出身,生就一张闺门旦的脸,再加上江南女子气质温婉,眉梢眼角皆含情,身材娇小,手指纤细,体态婀娜,举止端庄,乌发如漆,肌肤如玉,一口吴侬软语,美目流盼,一颦一笑之间流露出一种说不出的风韵。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登上影视杂志封面次数最多的美人之一,无论当时的妆如何拙劣、发型如何奇特,都掩不去何晴的沉静清丽。

身高仅差3厘米

1964年1月13日,何晴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前圳一条普通小巷里。父亲何佩琳,原是江山县体委的干部,后来当过小学老师和江山酒厂的技术科长;母亲吴先玉是湖南湘西苗族人,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16岁随军到江山后进入江山中学读书,后来与何佩琳结识、结婚,生下了何晴。儿时的何晴长得眉清目秀,天真活泼,谁见了都喜欢她,保姆每天抱她回家时,经常因街上有人逗她玩而“晚点”。5岁那年她进入城关幼儿园,歌唱得好,幼儿舞蹈更是拿手好戏,这段岁月是何晴过得最舒心的日子。7岁时,何晴进入江山县解放路小学读书。有一次,江山电影院放映朝鲜宽银幕故事片《卖花姑娘》,片子是“跑片”——轮流放映的,待轮到江山电影院放映时,已是凌晨3点钟,何晴坐在前排入神地看到天亮。母亲用节省下来的钱给何晴买了一双新鞋,她没穿上两周鞋尖就破了。经母亲一查问,方知何晴看了《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后学起了芭蕾舞,把鞋尖跳破了。母亲又气又好笑,她叫何晴脱掉鞋子,于是何晴赤着脚在房间里翩翩起舞。

正当何晴在艺术之路上迈出一步时,一个机遇闯进了她的生活:1977年初春,浙江省昆剧团将招考一批表演班的学员。根据招考条件,学员身高要在1.5米以上,可惜何晴身高与标准仅差3厘米,所以老师就没有通知何晴参加招考。不过何晴的母亲觉得这是个机会,即使身高稍差一点,也应该让女儿去试一试。于是,她带着何晴找到文艺班的老师,要求让何晴到杭州去“碰碰运气”。第二天早晨年仅13岁的小何晴带着母亲从同事那里借来的20元钱,带上干粮、茶水,怀着一颗火热的求艺之心,兴冲冲地登上开往杭州的列车。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在车上待了7个小时才到达杭州,不料刚走出站门,就被泼了一盆冷水。何晴现在回忆起来都颇有感慨地说:“那次考试太难了,考的人很多,录取的标准非常高,我们20多个同学没有一位被录取,大家都准备回家去了。我对带队的老师说:‘老师,既然来了,我总想去试一试。”当天晚上带队的老师领着何晴和两位男同学来到浙江昆剧团著名演员沈世华家里,见面后,老师叫何晴在客厅里先唱个歌听听,何晴虽然心里有点紧张,但她鼓足劲儿富有感情地唱了一曲《送军鞋》,优美的歌声把沈老师也唱得三分醉了。“还能唱点别的吗?”沈老师亲切地问何晴。“行。”何晴自信地点了点头。“我失骄杨君失柳……”何晴亮出了“传统保留节目”:为毛主席诗词谱曲的评弹《蝶恋花》。她唱得委婉动情,催人泪下。“唱得好啊,唱得好!”沈老师高兴地把双手往沙发扶手上一拍,起身将何晴拉到身边,仔细观看了何晴的五官、身材、手脚,把何晴弄得怪不好意思的。“何晴,你明天可以到我们团里参加复试了!”沈世华亲切地对何晴说。

进入浙江昆剧团

回到旅馆后何晴一夜未眠,她怎么能不激动呢?在江山中学文艺班20多位参试的同学中,她是唯一通过面试正式拿到复试“入场券”的,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明天复试中取胜。复试在浙江昆剧团排练场举行,剧团的领导和著名演员都到场了。何晴虽然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面,但她沉着自如地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唱歌、跳舞、答辩和基本表演,都博得了老师们的好评,终于顺利通过了复试关,当剧团领导叫她回去等录取通知书时,何晴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然而好事多磨,何晴日夜都在做“演员梦”、“艺术梦”,半年过去了,录取通知还是杳无音信。她几次写信到浙江昆剧团询问,团里回信都叫她耐心等待。她耐着性子整整等了一年,终于等到了一张不是录取通知的通知,团里通知她说:本次考试是内部招生,上级没有批准,按作废论处;现在请你再来杭重新参加全国性的公开考试。

受到命运捉弄的何晴没有失望,她又按期来到省城杭州。这一次她住在沈世华老师家里。“何晴,这次正好北京戏剧学院、浙江艺校和昆剧团同时招生,你想不想也去参加那两所院校的招考?”沈老师问。“每一个机会我都不想错过。”何晴认真地问答。就这样,何晴先后参加了3个单位的招生考试。由于她平时勤学苦练,基本功扎实,加上有了上次考试的临场经验,所以她发挥得一次比一次好。结果“三战三胜”,招考的老师都叫她回去等录取通知。一个月后,“绿衣使者”给何晴送来了浙江艺校的录取通知书,接着,她又被浙江昆剧团录取。好事成双,反使何晴父母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何晴终于进浙江昆剧团当了演员。

面临人生大磨难

1978年8月5日,何晴跨进了浙江昆剧团的大门,成为该团表演班的一名“候补演员”。14岁的何晴,从进团的第一天起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艺之中。为了使唱腔准确,何晴除了上课时认真跟老师学唱外,每天早晨5点钟就起身吊嗓子,或者在收录机里插上一盒带子,一遍又一遍地跟着唱。嗓子哑了就喝一杯胖大海,夜深人静时她经常独自在练功房里练功,直到把老师当天教的一招一式学会为止。由于何晴基础好,又能勤学苦练,很快成了学员中的尖子,在她的面前,渐渐呈现出一条宽阔的希望之路。不料一场残酷的磨难降临到了何晴的头上。

那是1980年的一天,何晴在练功时不幸左手骨被摔折了,在场的老师和学员们很快将痛得脸色发青的她送到附近的一家医院里,经医生将手骨复位后,上了夹板和厚厚的石膏。何晴原以为休养一段时间后就会好的,谁知道剥石膏时,由于最初手术断骨没有准确复位,导致左手臂形成“V”字形,根本就无法伸直。不久,何晴的父亲打听到浙二医院主治医师周炳辉教授是著名骨科专家,于是便陪何晴到周教授那里求医。

周教授不愧为名医,在她的精心治疗下,何晴的断臂奇迹般地“复活”了。回到团里后,她奋起直追补上了所有的科目。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夏天,何晴在毕业的艺术考试中取得了优秀成绩,在艺术之路上显露出一抹新曙光。

邢大军据《金色年代》整理

猜你喜欢

昆剧团沈老师浙江
巧用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以写老师为例,让学生写人时有话可说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津港两地剧团将联袂演出推动京剧传承发展
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上演剧目掠影
论台湾兰庭昆剧团《寻找游园惊梦》之展演文本与跨界对话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经典是怎么炼成的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把杯子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