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穴解析:尺泽 列缺 经渠 鱼际
2017-04-16陈飞松
陈飞松 赵 鹏
尺泽穴——咳嗽气喘首选穴
尺泽穴为肺经合穴,既具有合穴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古代针灸医籍,治疗半身不遂多取阳经穴,如合谷穴、手三里穴、百会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现代医学一般会配合内关穴、尺泽穴等阴经穴,弥补了古代针灸医籍的不足。
◆命名
尺,长度的单位;泽,指水之聚处。在“考骨度法”中,有从腕至肘定为一尺者,穴在肘窝深处,为肺经合穴,属水,杨上善指出水井泉,流注行已,便于入海,因名“尺泽”。
◆部位
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即是此穴。
◆取穴技巧
伸臂向前,仰掌,掌心朝上。微微弯曲约35°。以另手手掌由下而上轻托肘部。弯曲拇指,指腹所在的肘窝中一大凹陷处即是。(图①)
◆祛病疗疾
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中暑、肘臂肿痛、皮肤瘙痒、过敏、乳痈。
◆自我按摩
弯曲拇指,以指腹按压尺泽穴,每次左右手各按压1~3分钟。
治疗功用:清宣肺气,泻火降逆。
配伍治病 轻松疗疾
乳痈
配伍穴位:少泽穴、膻中穴、尺泽穴、乳根穴。
疾病概述:发于乳房部的痈,统称乳痈,即急性乳腺炎。多见于女性产后,其病因有肝气郁结,胃热壅滞;或乳汁积滞;或乳儿吸乳时损伤乳头,感染热毒;或产后血虚,感受外邪,以致湿热蕴结,气血凝滞。
按摩顺序与技法:首先以拿捏法拿捏小指的少泽穴20次,再揉按膻中穴2分钟,接着按压尺泽穴30次,最后用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稍微用力按压乳根穴3分钟。每天坚持直至完全康复。
列缺穴——偏头痛要穴
列缺穴是肺经与大阳经的络穴,在临床诊断上,具有可以辨证虚实的特点。脉气实的时候,此穴会显现肿块或隆起状态;脉气虚时,便会有陷下的现象。各种头痛、头晕、目眩或兼有咳嗽、咽喉肿痛等颈部病症的人,按压列缺穴都有立竿见影之功效。
◆命名
列,是指“分解”;缺,就是“器破”的意思。列缺,指的是“天闪”,中国古代称闪电,就是天上的裂缝。
◆部位
列缺穴属手肺经经脉的穴道,在桡骨茎突的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取穴技巧
两手拇指张开,两虎口接合成交叉形。再用右手食指压在左手桡骨茎状突起上部,食指尖到达的位置即是。(图②)
◆祛病疗疾
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麻痹、桡骨部肌炎、咳嗽、哮喘、感冒、支气管炎、鼻炎、齿痛、项强、惊悸、半身不遂、神经性头痛。
◆自我按摩
用食指指腹揉按,或用食指指甲尖掐按,先左手后右手,每次各揉(掐)按1~3分钟。
治疗功用: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
配伍治病 轻松疗疾
项强
配伍穴位:列缺穴、角孙穴。
疾病概述:项强指头部后项的肌肉筋脉牵引不舒的症状。—般是由于外感风寒,寒邪侵入太阳经络,经气不舒所致。也有由于湿邪阻滞肌肉,或热邪灼伤筋脉而致。急诊中多见颈部剧烈疼痛并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等。
按摩顺序与技法:双手交叉,让一只手的食指刚好落于另一只手的列缺穴处,顺时针按摩20次,再逆时针按摩20次;接着将双手抱住头部,拇指落于角孙穴处,按摩3分钟即可。
经渠穴——呼吸畅通的法穴
经渠穴是肺经经水流经的渠道。据《甲乙经》记载,此穴位“不可灸,灸之伤人神明”,意思就是说对这个穴位不能用针灸,否则会损伤神明;《资生经》中云其“治足心痛”,即能医治脚心的疼痛。经常按摩这处穴位,有宣肺利咽、降逆平喘的作用,现代临床中医学经常利用它来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的疾病。
◆命名
经渠,经过、路径的意思;渠,指水流的道路。经渠穴,顾名思义,就是肺经的经水流过的渠道。
◆部位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1寸,桡动脉外侧处,桡侧腕屈肌腱外侧。
◆取穴技巧
伸出左手,掌心向上,用右手给左手把脉,中指所在位置即是。(图③)
◆祛病疗疾
咳嗽、喉痹、咽喉肿痛、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扁桃体炎、腰酸背痛、食管痉挛、肩周炎。
◆自我按摩
用中指指腹揉按该穴,每次4~5分钟。
治疗功用: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
配伍治病 轻松疗疾
肩周炎
配伍穴位:合谷穴、经渠穴、中府穴、内关穴、后溪穴、中渚穴。
疾病概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缩。
按摩顺序与技法:合谷穴、经渠穴、中府穴为一组,内关穴、后溪穴、中渚穴为另一组。每次按摩一组,两组轮换。每穴按揉30~50次。每天按摩1次,30次为1个疗程。可持续3~4个疗程,直至痊愈。
鱼际穴——失声痛苦鱼际除
在课堂上讲课,很多教师都喜欢在讲台上放一杯水,讲了一阵后,喝一点水,润润嗓子。可是,仍然有很多老师在讲完一堂课后,觉得嗓子干燥,声音嘶哑。鱼际穴对那些由于讲话太多,引起声带发炎,从而导致失声的人,具有良好的疗效。
◆命名
鱼,比喻水中之物,阴中之阳;际,际会、会聚的意思。因为鱼际穴位于拇指后内侧,在隆起犹如鱼形的肌肉边际的凹陷处,故名。
◆部位
鱼际穴属于手肺经经脉上的穴道。手掌心朝上,在第一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的交际处。
◆取穴技巧
以一只手手掌轻握另一只手手背,弯曲拇指,以指甲尖垂直下按第一掌骨侧中点的肉际处即是。(图④)
◆祛病疗疾
失音、咽喉肿痛、咳嗽、支气管炎、头痛、眩晕、胃出血、风寒。
◆自我按摩
拇指弯曲,用另一只手手指甲尖沿垂直方向轻轻掐按第一掌骨侧中点处,会有痛感及强烈的酸胀感。每次按1~3分钟。
治疗功用:清热利咽,散发脾热。
配伍治病 轻松疗疾
失音
配伍穴位:哑门穴、天鼎穴、扶突穴、鱼际穴。
疾病概述:声音嘶哑,甚至完全不能发出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
按摩顺序与技法:施术者右手拇指指腹轻揉患者哑门穴区,然后,左手扶其前额,右手指间重取哑门穴;接着左手扶患者头顶,嘱其头略后仰,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捏拿其两侧天鼎穴与扶突穴,用力适度;最后按压鱼际穴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