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特征和培养途径
2017-04-15杨年江莉花
杨年 江莉花
【摘要】自我国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开始全面迸发,如今的创新创业浪潮已经全面席卷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其中高校作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所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其培养途径,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质量,更加有助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创业 教育 本质特征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18-02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相较于国外具有起步晚,发展慢的特点,所以,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一种摸索期,尤其是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阵地的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还不够全面,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基于上述的教育现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探究很有必要,有助于从理论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给予正确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作为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我国也顺应随时代潮流逐渐开始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引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需求,也是加快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之前有必要对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进行研究,明白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方式。创新创业教育被引进之处,有许多学者将其理解为两种涵义的简单合并,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包含的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的重点在于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开发,而创业教育的重点则是实践能力的开发与培养。[1]正是由于以前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上的局限性,许多学者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研究和把握,所以也就无法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特征的科学认识有利于深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不在于主动或是被动地创造就业的机会,而是要在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引领下指导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创业并不单纯的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而是用一种创造的形式表现。首先,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将创新型的知识应用于不同领域,创造一种新的产品,实现自身创业目的,例如各种科技成果的转化等。其次,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新的创意思维,引用到各行业,形成新的产业管理方式或是产业形态。不仅如此,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大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为自己迈入复杂的社会环境做准备了。
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虽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之下各行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是我们仍旧不能盲目地跟风,而是要在冷静地思考之后,理智地开展这一活动。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还不足,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很容易遭遇挫折,为了有效地帮助其进行创新创业,有必要对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途径进行系统的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途径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的层面都有所凸显。
首先,学校教育理念的落后是造成培养途径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毕业就业指导混为一谈,这显然偏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从而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现偏差。[2]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重视,也是造成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薄弱的重要原因。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之一,所以实践环节的薄弱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一些高校可能由于受到资金以及平台的限制无法给学生提供较高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条件,这样也就不能规划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途径。同时,与实践脱节的纯理论性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更是不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求。
其次,大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化增加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难度。因为大学生个体素质上呈现出的不是整齐划一的特点,差异化明显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的显著特征,这就为高校制定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途径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有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非常强,但是其管理意识薄弱,团队合作意识淡薄,这就很容易导致其在创业中后期出现创业团队管理上的瓶颈。也有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够优秀,但是管理能力较强,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创新创业而活动,所以,个体素质的差异化就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具有针对性,而不是完全按照一种教育标准来执行。
三、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途径
以现有的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从学校与学生双重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健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实现我国大学身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转变固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从根本上改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打破现有的“纸上谈兵”式的教育方式,才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固然重要,但是缺乏实践性,高校要积极地开展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通过展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3]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邀请创业成功者来校进行讲座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这种间接获得创新创业经验的途径比较便捷,但是必须要防止学生出现“左耳进右耳出”。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的建立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重要载体,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地为学生搭建各种高层次地实践平台,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作为学生应该学会从自身出发,针对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在打好理论基础之上学会灵活运用,激发自己的潜能,这样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刘坤,李继怀.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内涵的演变及其深化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1:117-120.
[2]康丽勇.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6,09:83-86.
[1]陳昊.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