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

2017-04-15

福建稻麦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浦城县虫量飞虱

李 蔚

(福建省浦城县莲塘镇三农服务中心,福建浦城 353400)

·植物保护·

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

李 蔚

(福建省浦城县莲塘镇三农服务中心,福建浦城 353400)

近几年褐飞虱在浦城县迁飞量大,繁殖速度快,发生严重,危害损失10%~20%,严重危害损失超过50%,甚至绝收。通过对褐飞虱生活习性、造成的危害及大发生预警等方面分析,提出稻褐飞虱的防控对策,促进水稻产业提质增效。

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防治对策

当前水稻生产正处于向优质高效转型的关键时期,尤其近年来发展优质稻、再生稻已凸显亮点成为浦城县的优势产业。但是部分农民单纯为提高产量,在病虫害防治上尤其是在控制水稻褐飞虱的为害上滥用农药,不仅造成成本上升,同时也造成粮食卫生品质的下降。水稻褐飞虱是浦城县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曾多次暴发成灾,虫量大、受害重时引起稻株基部变黑,水稻瘫痪倒伏,形成“虱烧”、“透天”[1],造成水稻生产损失严重。主要原因是适宜的气象条件、没有及时防治、防治随意性大等因素造成的。制定防治对策,最高效地控制稻飞虱为害,对提高浦城县水稻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加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意义重大。

1 发生特点与危害

水稻褐飞虱在福建省不能越冬,是典型的迁飞性害虫[2],是影响水稻丰收的重要生物灾害。褐飞虱食性专一,雌成虫寿命为15~25 d。雌成虫繁殖力强,每头产卵150~500粒,多的(特别是短翅型成虫)可达700~1 000粒:产卵盛期历时10~15 d,产卵高峰期6~10 d[2]。只有取食水稻和野生稻才能完成发育,种植的水稻密度过高,氮肥施用量大,水稻柔软浓绿,稻株受害严重。当虫量剧增时,多从田块中心向四周扩展为害。短期内水稻成团、成片死秆倒伏,导致水稻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浦城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32 000 hm2左右,褐飞虱累计发生面积达14 667 hm2次,其迁入早,峰次多,田间虫量高,灯下始见期大多在5月上旬,田间始见期在5月下旬。近年来褐飞虱曾多次暴发成灾,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发生范围面广,田间虫口密度大,灯下诱虫量高,危害程度严重。日平均温度高于30℃对褐飞虱有抑制作用,高温持续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秋季日平均温度低于17.5℃,严重影响其生存和危害。“盛夏不热、晚秋不凉”,是它大发生的气候条件,生育最适温度22~28℃,相对湿度80%以上[2]。近年来,“凉夏”、“暖秋”出现频率增加,尤其暖秋基本成为常态化[3],为秋季褐飞虱繁殖为害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气候条件。其中“凉夏”利于褐飞虱短翅成虫出现,而短翅成虫繁殖率较长翅成虫高50%~100%,利于下代发生基数扩增[3]。褐飞虱一般在5月迁入,在台风等由南向北的气流过境时形成迁入峰,迁入初期为害不重,要经过一两代后才会严重为害。

2 褐飞虱大发生特点

褐飞虱虫源地分布广,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某地既是迁出地,又是迁入地。它是利用气象条件被动性迁徙,在虫源地起飞之后乘上升气流随风飘移,遇有下沉气流时被动降落,降水是空中迁飞的褐飞虱降落的重要动力条件[2]。对褐飞虱的迁入、繁殖、存活与温度、湿度降水关系密切,天气情况很大程度地关系到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状况。褐飞虱成虫具有明显的翅两型现象,短翅型的成虫雌性比例大、寿命长、产卵前期短、产卵量大,如果突然间短翅型成虫数量增加,褐飞虱即将暴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长翅型成虫的出现或数量突增,表明本地虫源即将迁出或外地虫源迁入。所以说短翅型飞虱的发生数量可及时准确地作为条件预测预报该虫的暴发危害,同时可成为分析虫源性质,有效指导生产防治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浦城县全面开展粮食高产创建项目、粮食产能区攻关模式项目,高产栽培措施包括后期偏施氮肥、水稻生育期推迟,后期长势嫩绿。褐飞虱在高含氮量植株上的取食速率加快、蜜露分泌增多、口针刺探次数少、若虫存活率高、卵巢大和生殖力强[1],所以偏施氮肥造成田间暴发频率高,同时在防治药剂频繁使用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加快褐飞虱抗药性的产生,从而造成更高的密度和更重的田间危害。

3 防控对策实践

褐飞虱统防统治工作是一家一户防治效率的10~30倍[3],要有效控制褐飞虱危害,推广统防统治是行之有效的对策。在防治上必须坚持“治上压下,治前控后”的策略[4],并分别制定各代次的防治指标。根据水稻生长情况。结合灯下虫情监测,田间虫量发生情况及气象资料等因素,做好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对于田间虫口基数没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采用兼治或挑治的措施;对于达标的田块必须全面防治,运用“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4]。由于当前水稻品种多,播插期不统一,水稻生育期不一致,田间发生程度各不相同,尤其是田间迁出和迁入的数量也完全不同,在制定策略上必须因地制宜。在褐飞虱重发年份,在水稻生长前中期迁入量大,生长前中期防治指标一般为每百穴800头,到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指标一般为每百穴1 500头。农业技术人员应深入田间,指导农户及时用药防治,防治上要求在若虫孵化高峰期用药,此时害虫发生集中,而且对药剂敏感性强,即使用速灭威、毒死蜱等持效期短的药,也能将田间褐飞虱大量杀灭,容易达到提高防效,控制虫害的扩散危害。

3.1 安全用药

稻米是群众的主粮,广大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农产品安全,一定要防止农药残留污染,执行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农药残留不超标。选择的农药要保护好天敌,不允许使用菊酯类农药,否则容易杀伤天敌而引发害虫再次猖獗严重为害,尤其要注意保护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黑肩绿盲蝽、隐翅虫、鳌蜂类等[2],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同时培训农民要有防护意识,减少施药中毒,尤其是指导农民不要在高温及疲劳的情况下作业,切实保护身体健康。

3.2 选择高效、持效药剂

要取得良好的防治及省工节本的效果,必须合理使用不同种类不同杀虫特点的农药。褐飞虱喜欢群集在水稻基部附近取食,不容易移动[5]。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进行防治,稻株生长茂密,药物很难喷施到基部,经笔者近年的试验、示范及查阅历年相关资料发现,防治时选择内吸性强的药剂,防治效果显著,喷药后的药物容易被水稻茎叶吸收并传送到褐飞虱取食部位,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在防治上仍然有农户使用10%吡虫啉WP,田间褐飞虱抗性明显,防效差,也是造成虫量急剧上升的一方面原因。作者在近年的试验、示范中证实对褐飞虱防效较理想的药剂有:每667m2施20%呋虫胺SG 20~25 g,药后3 d防效79.4%~86.8%,药后21 d的防效88%~97.6%;每667m2施10%烯啶虫胺AS 20~40 g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3 d防效可达76.6%~81.2%,药后21 d的持效性85.3%~95.4%;每667m2施25%吡蚜酮WP 18~24 g速效性差,持效性好,药后3 d防效72.3%~81.5%,药后21 d的防效88.1%~92.3%;每667m2施25%噻嗪酮WP 30~40 g速效性差,持效性好,药后3 d防效68.3%~77.4%,药后21 d的持效性87.6%~92.4%;每667m2施40%毒死蜱EC100 g速效性和持效性好,药后3 d防效75.4%~82.8%,药后21 d的防效83.7%~91.8%,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根据虫量发生情况交替使用。

3.3 选择正确的防治技术及先进的施药设备

当前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为缺少水源或减少劳动强度而减少药液量,同时施药部位不准,影响防治效果。针对褐飞虱的为害特性,改变对稻株上部的喷洒方式,保持田间薄水层,用足药液量对准靶标植株基部喷雾,才能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在选择的喷药器械上机动弥雾机防效相对较好,通常一台背负式弥雾机防治1.3~2 hm2/d以上[4],防治效率高,因为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植株密蔽,普通手动喷雾器喷洒药液很难到达植株中下部,防治效果较差,如果采用泼浇式防治,用药量大而且不够均匀,浪费、污染重[2]。近几年在植保部门统防统治示范推广工作中,高效宽幅远程机动弥雾机、多旋翼无人机等先进植保机械进行喷洒防治,这种机器雾滴穿透性好,不用下田,既可以显著提高褐飞虱在植株中下部的防治效果,又减轻劳动强度,在防治上达到药剂配方、防治时间、防治措施以及防治质量统一的效果,有力地推动区域的整体防治水平,控制过度使用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全面开创植保工作的新局面。

[1] 芮明方,谭宏,沈卫新,等.稻褐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J].上海农业科技,2011(3):115-117.

[2] 张仁.水稻褐飞虱发生规律与防控策略[J].农业科技通讯,2012(9):130-132.

[3] 刘栋,朱凤.江苏高产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及其防控[J].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2014(10):48-49.

[4] 邵振润,李永平.防治褐飞虱应科学安全用药[J].山东农药信息,2006(9):31.

[5] 思烟.治褐飞虱要用长效内吸药[J].山东农药信息,2008(2):41-42.

Occurrence Patter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of Rice Brown Planthopper

LI Wei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Service Center of Liantang, Pucheng, Fujian353400)

In recent years brown planthopper(BPH)presents large amount migration, rapid reproduction and severe occurrence in Pucheng. An outbreak of BPH can cause yield loss by 10%~20%, in severe by 50%, even extremel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ehaviors, harm characteristics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BPH, proposed so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to realize good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in rice production.

rice; brown planthopper; occurrence patter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S435.112+.3

B

1008 - 9799(2017)02 - 0024 - 03

2017 - 05 - 18

李蔚(1973 - )女,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E-mail:npjynjz@163.com)

猜你喜欢

浦城县虫量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主动靠前 发挥优势——浦城县老促会助推革命遗址保护
浦城县人社局实地核查获市级拟资助优秀创业项目
一个老红军的初心——浦城县古楼乡石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宝兰追记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