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班”热潮下家长心理困境与疏解

2017-04-15吕雅龙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幼小阶段幼儿园

吕雅龙

(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福建厦门361100)

“幼小衔接班”热潮下家长心理困境与疏解

吕雅龙

(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福建厦门361100)

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转型是儿童成长的一次重大心理改变。面对这一改变,家长基于各种考虑盲目对“幼小衔接班”倍加推崇。如何帮助家长透视各种担心,冷静思考这背后的种种原因,对“幼小衔接”更客观、冷静的对待,促进儿童在转型过程中既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又与教育目标一致。

幼小衔接;建构主义;兴趣;习惯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幼儿向儿童转变经历的一次重大身心发展转折。近年来,社会幼小衔接班层出不穷,且备受热捧。身边许多即将进入小学的学龄儿童都纷纷报了衔接班,许多没有报名的家长也焦灼地犹豫着“到底要不要报衔接班”。为何家长们不相信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反而对小学化的“幼小衔接班”趋之若鹜呢?

一、幼小衔接的概念及现状

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小学的学习指导纲要帮助即将进入小学的学龄儿童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小衔接需要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考虑学习环境衔接及个体内在的精神衔接。[1]当前幼儿园主导的幼小衔接几乎空白。“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2]因此很多幼儿园在解读文件时认为一切跟小学相关的知识属于小学教育范畴,幼儿园一律不能涉及。所以幼儿园越不教授知识在群众看来似乎就越规范,这似乎已经成为幼儿园的一条潜规则。然而大家知道幼儿身心发展不是在急转弯中迅速成长的,它的发展是需要连续性的。[2]幼儿发展的8项智能中,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在幼儿阶段进行有计划的启发。

社会“幼小衔接班”风靡。由于幼儿园的衔接空白,令很多家长视小学知识如洪水猛兽。加上很多社会机构为了盈利,进行各种夸大的宣传,美其名曰“衔接班”。衔接班实际存在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其、教学方式死板等问题,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教学内容很多,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上完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的衔接内容。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儿童对小学生活产生错误认识,不利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幼小衔接班风靡的原因

由于盲目的跟风,或是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有限,家长们认为幼小衔接是学习知识和环境的衔接,也有各自的思量。(1)多数家长都想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异常重视:从以前重视高等教育到现在重视基础教育,直至抓幼儿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让孩子开始学英语、心算等。即将进入小学前,他们便开始奔走于寻找各种幼小衔接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2)部分家长担心孩子跟不上别人。部分家长因为孩子个性比较活泼,担心孩子上课时候、静不下心学习,所以选择上衔接班,让孩子提前适应。也有家长认为自家孩子没有其他小朋友灵巧,担心小学学习内容太多,担心孩子适应不了而严重落后于其他小朋友,所以抱持着“笨鸟要先飞”的想法,选择去幼小衔接班学习。(3)从众心理的影响。儿童的每一个成长阶段,不仅孩子需要心理上的适应,家长的心态也非常重要。没有选择衔接班的家长担心:老师会不会因为大部分孩子上过衔接班加快教学进度?自家孩子因此掌握不扎实怎么办?只好选择从众。(4)个别家长出于拉长辅导时间的思考。二胎新热潮来袭,很多家庭遇到了老二与老大的教育精力的冲突问题。家长担心自己因照顾老二而导致在老大小学适应阶段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幼小衔接班既可以缓解家长的教育精力不足,又拉长孩子适应时间。

出于以上种种的考虑,家长们深受“幼小衔接班”的困扰,不知道如何是好。

三、建构主义对幼小衔接的解释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强调认知与学习的相关,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与外界互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会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而非简单的刺激-反应的过程。

知识不只是教师传授而得的,它更应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影响下,与获取知识的其他人(教师和学习同伴)的磋商学习的结果。因此,每个学习者对事物的意义建构亦会有所不同。知识的建构是需要一个磋商的过程,需要不断的修正。衔接的时候应该注重培养孩子思维的衔接:对知识的探索,不是思维上的禁锢。由于每个孩子对事物意义的建构不同,幼小衔接应该结合孩子的认知基础进行衔接,不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来磨灭孩子的积极性。家长应该对幼小衔接有更冷静的思考,而不是沦陷自我的立场。

四、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

避免过度的小学化,在遵循孩子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开展适合幼儿的衔接活动,使幼小衔接形式更有趣,内容更丰富和深入,家长应该有更理性的认识。

(一)正确对学校的认识是家长心态调整的宽心丸

家长应增强对学校状况的了解,消除对新生适应的疑虑。在幼儿园阶段,小学就会安排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促进心理准备上的衔接。进入小学后,学校的教学安排也是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立足于促进幼儿身心状态与学校环境、学习内容逐步协调。其次,小学入学阶段,教师也会适当的增加趣味性的内容,减少符号性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适应阶段的学习和考试都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而不是以难倒学生为目的。适应阶段家长和孩子都要调整心态,适应这个变化。情绪的感染性是非常强大的,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正能量”,鼓励支持孩子更快适应。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年级新生重中之重的任务

小学阶段亲子时间会大大缩小,大部分家长会片面的以成绩来衡量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适应孩子若没有考好,家长感觉如临大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能促进孩子主动、积极地探索。在幼小衔接阶段,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幼小衔接的孩子的学习兴趣。

转变认识,助力师生关系。人类心理的互悦机制在低年级阶段展现无遗。“你不是为老师学习”但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却往往会因为喜欢一名教师才努力学习一门功课。如何助力师生关系?家长应该提早告知孩子:一年级的教育方式与幼儿园不同,但这并不代表一年级的教师不喜欢自己,“严是爱,宽是害”等,尽快帮助孩子适应一年级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挖掘家庭资源,寓学于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衔接阶段孩子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以趣味激发学习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可以用活泼的亲子游戏代替题海战术。家庭是重要的启蒙之地,家长们应充分发挥好家庭的作用,帮助儿童更快、更好的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三)放手方能促成长

首先,家长要完成“替孩子做”朝“教孩子做”转变。新入学阶段,学生内心激动,家长也难掩激动之情。家长们习惯性的认为孩子还小,从包书皮到整理书包等都一手包办。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以为自己是局外人,也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所以,家长可以让入学儿童自己整理书包等,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自理能力,也让孩子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感受满满的成就感。其次,好的习惯从约定开始。学期初的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入学前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是需要家长与儿童共同制定,需要家长的监督、奖励和鼓励执行。让良好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因此而会终身受益。

[1]马晓荣.试论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3).

[2]刘占兰.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2).

G446

A

1673-9884(2017)06-0111-02

2016-05-08

吕雅龙,女,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幼小阶段幼儿园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