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脚底板履职
2017-04-15刘建明
■ 刘建明
多用脚底板履职
■ 刘建明
用脚底板履职,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注重深入基层,广泛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让决策和工作与民心民意合拍。平心而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发展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的“用脚底板履职史”。寻找马克思主义真理并将其与中国革命相结合,靠的是脚底板;抗日战争、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战争的胜利,靠的是脚底板;从西柏坡赴京“赶考”成立新中国,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到改革开放,我们共产党人靠的依然是脚底板。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要想将美好蓝图变成现实,仍然离不开脚底板。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坚持用脚底板履职,这既是执政所需,更是人民所盼。
用脚底板履职,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群众的向往是什么,诉求是什么,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领导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推动者,必须践行“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的理念,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双脚,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多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常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准确把握群众需求的脉搏,凡事注重从群众视角看待问题,善于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不断用双脚丈量民情民意,用真心化解民忧民困,这样才能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和发展的“领头雁”。
用脚底板履职,彰显的是一种为民情怀。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这方面,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50多年前,河南省兰考县风沙肆虐,交通极不便利。时任县委书记的焦裕禄用470多天走遍了全县120多个生产大队的角角落落,他正是用一双沾满泥土的脚底板,把为民情怀深深地印在了百姓心中,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就应自觉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勤用脚底板去感受群众的安危冷暖和喜怒哀乐,不惧路远,不怕沾泥,常到百姓家中看看,多到田间地头走走,这样才能用脚底板的老茧厚度换得群众的满意度,从而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用脚底板履职,展示的是一种务实作风。时下,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讯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虽然这种说法未必全面,但却值得每名领导干部警醒和深思。不难看到,少数领导干部虽美其名曰下基层,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身入而心未入,实则脚没有扎根在泥土中,情也没有融入到群众的血脉中。作为领导干部,理应引以为戒,坚持脚踏实地,力戒形式主义,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切实拿出短帽轻衫汗透衣的劲头,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努力用务实作风和实际成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