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释放政策红利探索服务发展新模式
2017-04-15哈尔滨新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哈尔滨新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积极释放政策红利探索服务发展新模式
■ 哈尔滨新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哈尔滨新区作为唯一一个以对俄全面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在设立之初,就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极推动“政区合一”管理体制改革,新区规划范围内行政管理主体由原来的6个压缩为3个,每个片区工作机构由原来的42个压缩为17个,通过减少政府管理层级、下沉政府管理职能,实现了“一级政府”对企业,便民利企效果持续显现。推行“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外商投资准入、商事登记、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等领域全面引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再造政府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人员71%、减少审批环节43%、压缩审批时间79%,法治化营商环境日益完善。
一、以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推动服务方式转变
实施“政区合一”改革,行政效能大幅提高。为实现政府资源有机整合、政府职能有效归集,哈尔滨新区打破开发区和所在行政区管理体制壁垒,对新区规划范围内的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和所在行政区实行统一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后三个行政区党政工作部门由原来的126个精简为50个,精简幅度达60.3%。通过改革,既减少了行政主体,各行政主体间的分工更为合理,职责界定也更为清晰,又有效解决了开发区与行政区、不同园区之间跨行政区协调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能。
组建“扁平化”机构,部门分工更为合理。哈尔滨新区依托松北区现有工作机构,在精简、压实的基础上整体转化为哈尔滨新区管理机构。在工作机构设置上,不是对机构进行简单合并,而是更加注重职能精简和合理配置。如,按照“一级政府对企业”和“负面清单”的理念对经济管理部门进行设置,将发改、工信、商务、统计的职能统一归并成立经济发展改革局;按照“双随机执法”和“执法权相对集中”的要求对执法部门进行设置,将建设、规划、市政、房产等执法权统一归并成立城市管理和行政综合执法局;按照“职能下沉、人员下摆”的方式对公共服务部门进行设置,将劳动、人事、民政等职能统一归并成立社会和民生保障局。通过改革,既大幅减少工作部门数量,又促进了政府管理“扁平化”、部门职能“综合化”,实现了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管,执行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推行“区街一体化”管理,服务百姓更便捷。哈尔滨新区立足实际和发展要求,坚持“重心下移、职能下沉、保障下倾”,在松北核心区率先开展了“区街一体化”改革试点。从原来5个乡镇中拿出3个乡镇,拆分为7个街道办事处,构建“7+2”一体化管理新模式,采取“区属街管”的方式向街道派驻执法机构,按照“费随事走”的原则下拨业务经费,保障街道办事处工作有效开展。同时,为确保下沉管理事权“接得住、管得好”,启动了智慧街区建设试点工程。目前已完成了智慧街区总体方案设计和两轮可行性论证,建设运营招标和数据采集工作全面展开。通过改革,既将原区级1771项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类行政权力中的1073项以及公共服务事项39项一次性下放街道,实现了管理扁平化,又促进了街道服务百姓高效化和便捷化。
二、以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推动服务提档升级
以“负面清单管理”为重点,创新行政审批模式。哈尔滨新区在外商投资准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投资项目核准领域建立并实施“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网上联合审批监管平台”,共确定外资准入负面清单93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317项、行政许可类权力清单384项、自身承担的责任清单4936项。只要不在“负面清单”范围内即可实现直接办理,实现了“法无禁止皆可为”。“三张清单一张网”在今年1月1日上线运行后,通过“负面清单”比对,网上审批核发的第一张证照用时1小时45分钟。改革半年来,共办理企业设立2426户、企业经营业务变更1864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733项,新设立企业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3倍。其中,网上受理1146项,网上审批应用日趋广泛。
以“政府流程再造”为重点,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哈尔滨新区按照全环节简化、全流程优化、全链条无缝化,变“纵向型审批”为“扁平型审批”,“一事一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的原则组建了行政审批局。首批将原分散在7个区直部门的业务关联度大、发生频率高的47项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划转到行政审批服务局,实行集中办理。通过“一个部门承担多部门职责、一个岗位审批多岗位事项”,企业投资审批采取“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经营许可审批采取“平行审批,一次办理”,实现了在“物理整合”基础上的“化学反应”。改革后,通过“综合设岗、多岗融合,一人多能、一岗多责”精简审批人员,通过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
以“一支队伍执法”为重点,实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哈尔滨新区按照“整合规范执法主体,推动执法重心下移,优化执法力量配置,创新执法监管方式”的理念,实施了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将建设、规划、市政、房产等15个行业的401项行政处罚权由区城市管理和行政综合执法局集中行使。同时,通过智慧街区的执法软件,将执法记录仪的数据与智慧街区公共服务平台链接,初步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改革后,执法模式由原来的分散向集中转变、执法方式由单一向综合转变,规范了执法标准、缩短了执法半径,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三、以综合配套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环境优化
“单点登录、全网通办”,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哈尔滨新区按照“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库管理”的标准,构建功能完善、运行便捷、管理规范、执行高效的行政服务新体系。以综合受理窗口统一实行“一口接件、一表填报、后台联动”,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等行政许可事项的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等全流程服务。以网上联合审批监管平台推进互联互通,实现“单点登录、全网通办”。以电子证照库推进证照数据的统筹管理和及时更新,实现新增证照同步生成入库和在线比对。改革后,“行政相对人”只要通过身份证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不同社会主体的唯一身份标识,进行证照和信息查询,可实现“信息资料核验推送、申报材料共享复用”,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变“人才进得来”为“人才留得住、过得好”。哈尔滨新区按照“最大限度放宽人口准入条件,最大幅度优化区域人口结构,最大程度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标准实施新的户籍制度。通过开通“阳光户政”微信公众平台,在线宣传户籍政策、发布落户指南、公示流程要件,实现了户籍业务网上咨询互动、在线预约服务、短信微信告知,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群众。同时,综合分析地区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根据户籍制度改革的配套需求,制定并完善了与之相关的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养老、就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不仅让“人才进得来”,更让“人才留得住、过得好”。改革以来,共办理落户2685件、迁入人口4671人。
“法人组阁、全员聘任”,变“行政化管理”为“企业化运营”。哈尔滨新区通过“政府聘一人、法人组团队”,组建江南园区服务有限公司、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两个经济功能区,明确功能区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企业服务等经济职能,按照企业化组织形式、公司化运行机制、扁平化管理方式运行,为企业提供“全面、便捷、高效”的全方位服务。改革后,功能区通过集成政策信息、集聚要素资源、集中企业服务、集群创新项目,进一步推动服务企业整体提升、业务收入大幅提高、孵化器管理全面提质。新区发展活力和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2016年,新区食品、装备制造、医药3个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占全市42.5%、50.5%、43.1%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三分之二,主板上市企业占全省一半以上。
通过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哈尔滨新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实现了打造黑龙江全面振兴最具活力增长极的发展目标,成为全省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改革创新使得哈尔滨新区的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发展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