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储蓄率与贸易顺差的货币传导机制研究
2017-04-15窦静
窦 静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国国内储蓄率与贸易顺差的货币传导机制研究
窦 静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6)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居民企业储蓄率较高。由此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以顺差为主。同时居高不下的储蓄率也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庞大,外汇占款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储蓄率高增长的现实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如何通过多种途径降低不合理的高增长储蓄率。同时,对储蓄率与货币供应量和我国贸易净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储蓄率,贸易顺差,货币供应量
一、国内高储蓄率现状及原因
本章主要对我国高储蓄率的现状进行概括描述,进一步对高储蓄率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目的是为政策分析提供切入点。本章主要采用文献阅读法进行理论分析。
(一)我国高储蓄率现象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同时带来的还有人民收入的增加。与此同时居民和企业储蓄率也大幅提高。根据Wind数据库提供的数据,2014年我国储蓄存款余额为741.48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6.9%,据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1999)的测算,中国1978年以来国民储蓄率较发达国家储蓄率高出十多个百分点,储蓄倾向明显高于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高储蓄率原因分析
1.经济增长率提高,人民收入增加。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讯迅速,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经济成果。随着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的确立,我国居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储蓄与收入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2.人口结构变化。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加上我国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实施,许多中老年人将存款作为自己养老的唯一来源。因此储蓄率较高。
3.传统观念影响。我国传统观念是勤俭节约,居安思危。传统美德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将暂时不用的钱储蓄起来,并且认为储蓄越多越能证明个人财富的积累。
二、货币传导机制分析
高储蓄率可以导致我国贸易出现顺差,其中,有两条传导途径。一条是高储蓄率会导致我国政府购买的外汇储备增多,居民和个人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也导致货币供给增加,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另一条是高储蓄率会导致国内消费需求较低,对外投资较大,从而促使出口额增加,经常项目出现顺差。
(一)货币供给增加导致的贸易顺差
1.理论机制。(1)银行准备金增加。根据B=C+R,基础货币等于流通中的现金加上银行准备金。我国高储蓄率的存在,在准备金率不变的条件下,会使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及超额准备金增加。由此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货币的超量供给会带来利率的下降,资本的逐利性会促使国内投资流向国外,带来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2)外汇占款增加。由于我国强制结售汇制度的存在,企业和居民对外投资取得收益后,必须将多余的外汇卖给国家。2007年,在中国实行了13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才推出历史舞台。但是由于该制度的长期存在,我国外汇占款多,向市场中投放了大量人民币。超额的人民币供给导致人民币利率降低,资本外流,带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
2.实证分析。从Wind数据库中搜集了1998年以来的资本金融账户余额和货币供给量M1,并使用eviews软件对资本金融账户净值和货币供给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论是货币供应量M1是资本与金融金融账户的格兰杰原因。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以顺差为主。高储蓄率所导致的货币供给量多于货币需求量,是导致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的格兰杰原因。
(二)对外投资增加导致的贸易顺差
1.理论机制。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净出口等于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即X-M=S-I。当一国储蓄增长超过投资,那么该国将通过经常项目顺差向外国提供融资就会导致贸易顺差。
2.实证分析。从Wind数据库中得到1995-2017年每个月的净出口和储蓄额,并对其用eviews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的结论是,储蓄额是进出口净值的格兰杰原因,我国进出口净值以正数为主,说明我国对外贸易以顺差为主,高储蓄率是贸易顺差的格兰杰原因。
三、政策建议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上述量化分析之后,从政府的角度对针对“双顺差”问题提出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规范分析法。
(一)降低储蓄率的角度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财务成本高,个人负担压力大,导致居民持有货币的预防性动机明显。为了降低居民储蓄率,政府应当大力加强对公共生活基础设施和服务的配套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同时也能刺激国内居民消费,改善对外贸易顺差。
2.拓宽投融资渠道。我国企业储蓄率高的一个原因是我国市场经济不健全,二级市场发展不够充分,导致企业将闲置资金用于储蓄而不是扩大再生产和进行投资。为了降低企业储蓄率,我国政府要积极推进经济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市场化机制,严厉打击扰乱一级、二级市场秩序中的违法犯罪活动,控制货币发行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刺激企业投资。
(二)改善贸易顺差的角度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我国贸易顺差的存在说明我国对外国经济依赖较重,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对外经济依赖过重可能导致经济危机蔓延,祸及我国经济社会秩序。要减少对外经济的依赖性,主要要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从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中下游产业向科技技术密集型的上游产业发展,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减轻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
2.保持外汇储备合理数量结构。我国贸易顺差的长期存在,导致我国外汇储备额庞大,庞大的外汇储备额也导致了我国货币发行容易超控,容易导致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为此,我国政府要采取各种手段有目的地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量,保持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主要是在我国储蓄率高和贸易顺差的“双顺差”背景下进行的,主要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储蓄率影响贸易顺差的货币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有益于针对“双顺差”的局面进行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对储蓄率高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描述,并且对货币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量化描述。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阅读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创新性地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角度对储蓄率如何导致贸易顺差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高储蓄率确实是导致贸易顺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弥补了现有文献在货币传导机制方面的空白。
(二)展望
本文主要对高储蓄率对贸易顺差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高储蓄率的确会通过货币传导机制对贸易额产生影响,但本文并没有进一步研究产生的具体影响程度,这主要是由于统计数据的缺失造成的,是本文的不足。
[1]王彬.人民币汇率均衡:失衡与贸易顺差调整[J].经济学,2015-07-15
[2]刘志忠,梁珺,刘博.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后对外贸易顺差与货币供给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02-10
[3]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05-10
窦静(1993-),女,汉,山西省阳泉市,在读研究生,山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