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艺术与会话策略——从《无法触碰》看电影对白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对立统一
2017-04-15杨晓燕
杨晓燕
法国电影艺术与会话策略——从《无法触碰》看电影对白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对立统一
杨晓燕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语系
法国是电影诞生的国度和繁荣发展的天地,法国电影业在世界电影市场曾一度占据霸主地位,从卢米埃尔兄弟到梅里爱再到吕克贝松、雅克·贝汉,近百年的历史沉淀让法国电影文化得以持续发展并不断突破创新。作为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电影对白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段和表现形式,更具典型性地反映生活。本文以法国电影《无法触碰》中的对白为分析对象,阐释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如何在电影对白的语境中达到对立和统一,并实现特定的艺术表现目的。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电影艺术 会话策略 对立 统一
一、引言
法国是世界上电影诞生和繁荣发展的国度,从发明活动电影机的卢米埃尔兄弟,到电影故事片先驱梅里爱再到现当代新浪潮电影和文艺电影的杰出导演和电影艺术家,近百年的历史积淀和醇厚的电影文化传统使法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一度独领风骚,展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法国电影创作在风格、主题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始终保持着创造性、艺术性和多样性,特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造就了电影艺术在法国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
在无声电影时代,电影是一种纯视觉艺术。[1]周斌:《论电影语言与电影修辞》,载《修辞学习》,2004年第1期,20页。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电影拍摄技术和处理工艺不断发展,有声电影的出现革新了电影表现手段和理论,开启了剧本和对白表现形式的新时代,视觉画面和声音的结合让电影产生了无声电影不具备的美学效果。有声电影诞生之后,电影艺术家更加注重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并专注于剧本和电影对白的创作和雕琢,用艺术形式的语言来反映和传达法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境界。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电影世界里,作为电影语言中的天然语言部分,对白一方面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口头语言,带有明显的口语特点”,[2]班文涛:《电影对白的语境分析》,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11月第22卷第6期,50页。不仅使“电影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几乎是无限的可能性”,[3]张暖忻,李陀:载《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电影艺术》,1979年第3期,43页。而且能够比较自然地呈现生活语言的真实面貌,使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变得模糊;另一方面,作为电影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对白在呈现影片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发挥艺术感染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影对白既体现了日常交际语言的一般特点,又能产生不同于生活语言的独特艺术效果。
在日常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不仅要根据语境变化、对方言语特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而且要相互配合,共同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和交际规范才能使会话得以保持和持续进行。所有的言语互动行为都以根据特定语境作出的持续调整为特征;[4]HYMES, D. “Models of the interaction of language and social setting ”,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Vol. 13, number 2, 1967, p. 15.是多人行为的共同结果,[5]GILBERT, M. Marcher ensemble. Essais sur les fondements des phénomènes collectifs. Paris : France UP, 2003, p. 23.是集体行为也是集体协作,同时还是交际双方对会话本身的合作。[6]KERBRAT-ORECCHIONI, C. Les interactions verbales, Tome II, Paris : Armand Colin,1992, p. 147.由于言语互动是一个共同协作,相互配合的过程,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将一系列需要交际双方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总结为合作原则。[7]GRICE, H.P,“Logic and Conversation”,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 3, Speech Acts, ed. by Peter Cole and Jerry L. Morgan. New York: Academic 1975, p. 45.但是,在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出于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表达特殊感情的需要,往往并不总是遵守合作原则,有时甚至故意违反。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语言使用中的礼貌原则,[8]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 1983, p. 23.合理地解释了人际交往中交际者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指出这样的行为一般是出于礼貌的考虑。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交际中始终处于相互制约、相互补益的动态平衡过程。
那么,在法国电影对白中,我们是否也能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即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对立和统一?如果能,艺术家想通过这样的对立和统一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电影对白中的对立和统一对影片主题的呈现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作用?我们将从法国电影《无法触碰》中的对白出发,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揭示电影艺术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对立统一如何体现,并进一步分析这样的对白设计在体现生活语言面貌,推动会话进程,升华影片主题,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所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
二.互动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作为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会话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语言学家的重视和广泛研究,两者并称为“语用原则”。美国语言学家H.P 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三次演讲中都提到了会话含义理论(The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的具体要求,即在交际过程中,谈话双方必须进行合作,才能向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将对话进行下去,他将其概括为“合作原则”(Coorperative Principe)。会话合作原则包括以下一系列原则:1)Quality Maxim(质量准则):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不要说缺乏证据的话;2)Quanlity Maxim(数量准则):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现时的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要求的更详尽;3)Relation Maxim(关联准则):交谈双方发出的信息与话题要与对方的内容有相关性;4)Manner Maxim (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明确,避免晦涩和歧义;说话方式要简练有条理。其中,质量准则强调说话内容的真实性;数量准则侧重于交谈中所传递信息的适中性;关联准则要求谈话内容要切题;而方式准则突出说话方式要简洁有条理。(Grice,1967)
长期以来,合作原则作为会话行为的指导原则, 能够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交际中的很多语言现象。然而,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合作原则并不能时时得到充分遵循。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不直接明说而故意拐弯抹角含蓄表达的现象,也就是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利奇指出,合作原则未能解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要采取间接的话语表达方式,于是他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e),对合作原则进行了合理而有效的修正和补充。该原则指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让听话人去意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是出于礼貌的考虑。礼貌原则又被认为用于“援救(rescue)”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Tact Maxim (圆通<得体>准则);2)Generosity Maxim(慷慨准则);3)Approbation Maxim(赞誉准则);4)Modesty Maxim(谦虚准则);5)Agreement Maxim(一致准则);6)Sympathy Maxim (同情准则);7)Respect Maxim (尊重准则)。在日常生活会话中,我们可以遇到很多例子:人们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实际上是遵循了礼貌原则,这样使会话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体现出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用效果,表现不同的语用意味。
作为电影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对白与生活话语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通过分析法国电影《无法触碰》中的对白,我们不难看出:电影对白源于生活语言又高于生活语言:为了呈现影片主题,满足情节的发展变化,电影对白需要具有更高的概括性、目的性和典型性。因此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电影对白既要满足生活语言的一般特点,又要呈现出不同于生活语言的特殊性。其具体体现就是:在艺术家的创作中,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相互对立的表象下体现出两者的高度统一,其目的是为了表现更加深刻复杂的意义,充分地揭示故事主题,呈现影片哲理。简言之,就是电影对白既要反映真实的生活,又要产生特定的艺术效果。
三.电影《无法触碰》对白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2011年法国票房冠军电影《无法触碰》(《Intouchables》)由奥利维·那卡什执导,弗朗索瓦·克鲁塞、奥马·希等担任主演。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富翁菲利普因为跳伞事故高位截瘫,妻子的离去和生活的巨变让他变得喜怒无常,性情乖戾,他渴望爱情但又极度敏感自卑。在应聘私人看护的众多候选人中,他选择了“缺乏同情心”的“郊区青年”黑人小混混德瑞斯。来自不同种族的两个男人之间的友情故事由此展开。德瑞斯自由、随性的生活方式跟菲利普豪宅拘谨、阴郁的氛围和色调显得格格不入,他真诚单纯的生活态度为菲利普以及周围的人带来了鲜活耀眼的阳光,菲利普的宽容坦率和儒雅谦虚也改变了德瑞斯的人生轨迹。电影中鲜明对立的人物背景及个性,风趣幽默的对白,波澜不惊的情节和循序渐进的情感当中流露出的温情与人性,在引人开怀的同时令人沉思内省。来自两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因为真诚的宽容,超越了法国社会日显裂纹的深层矛盾。《纽约时报》这样对该影片做出评价:“完全可以用9个字总结观影感受:你会笑,你会哭,你给赞。”
在这部电影中,对白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就以下几组对白进行分析,阐释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违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是如何进行“补益”和“援救”,二者是如何在电影对白的对立中达到统一,以及这样的对立统一在电影的艺术呈现中发挥的作用。
1.违反质量准则和数量准则,用圆通准则加以“补救”;
菲利普:“那您呢?您认识肖邦、舒伯特和柏辽兹吗?”
德瑞斯:“我?!我会不认识柏辽兹?您要是认识柏辽兹的话才让我感到奇怪呢!”
菲利普:“然而事实是,我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德瑞斯:“是吗?那您在那里认识谁?住哪幢楼?”
菲利普:“哪幢楼??......哦,我的老兄!柏辽兹在成为街区的名字前,他可是个有名的作曲家,19世纪有名的作家和批评家..... ”
德瑞斯:“......我是开玩笑的,我当然知道柏辽兹是谁......我还看出,无论是音乐知识还是幽默感,您都没有...... ”
这是影片开头,德瑞斯在应聘菲利普的私人看护时,两位男主角之间的一段对话。德瑞斯反应灵敏,擅长用各种文字游戏千方百计地将自己不了解的问题引到音乐主题上去,这一点让人印象深刻而且塑造出一个油嘴滑舌、游手好闲的小混混典型形象。当菲利普问到他是否认识肖邦、舒伯特和柏辽兹时,他的回答显然违反了Quality Maxim(质量准则):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不要说缺乏证据的话;当菲利普回答认识柏辽兹(街区)的时候,也违反了Quantity Maxim(数量准则)中的“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要求的更详尽”:他所传达的信息含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德瑞斯所要求的信息量。但是菲利普的这一回答“柏辽兹在成为街区的名字前……”先是部分地肯定了德瑞斯关于“你在那里(柏辽兹街区)认识谁?”这一问句中潜在的信息“柏辽兹是一个街区名字,”然后在此基础上他又对德瑞斯进行了一番“知识普及”,在这样的情况下,菲利普用礼貌原则当中的Tact Maxim圆通(得体)准则进行了补救: 最小限度地使别人受损,这样使他们之间的对话能得以进行下去。显然,这样一组对白的设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目的。一个机智又有水准的回答不仅保全了德瑞斯的面子,又显示出菲利普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谦和高雅的为人。看似答非所问的对话其实反映出了两位男主角在社会地位、家庭背景以及教育经历方面的巨大差别;同时也对人物性格进行了初步的勾勒,为之后的刻画定下了基调,反衬出后来在两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友谊的伟大和可贵。此外,德瑞斯在开始时对艺术的一无所知为影片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在菲利普的熏陶下,他能够准确地说出墙上挂的画是达利的《永恒的记忆》,并且与女主管侃侃而谈亚历山大体诗。这一处理无疑使影片的主题得到最初的升华,细节的处理使男主角的性格得到了细腻详尽的刻画。
2.违反方式准则,用同情准则加以“补救”;
德瑞斯:(指着一堆退烧药对艾丽莎说) “这只会让你便秘三个月。”艾丽莎: “……我有一个主意:你去见他,和他谈谈。”
德瑞斯: “谁?去见谁?”
艾丽莎: “巴蒂斯安……如果你愿意,我可以付你钱!”
德瑞斯:“什么?你付我钱,然后我去找巴蒂斯安谈谈?你是脑子坏了还是怎么的?你以为我闲的没事,会去管一个小女孩的感情生活?!你知道自己和谁说话吗?……”
(准备转身离去,随后又从门外探出身来,狡黠地问道。)
德瑞斯:“话说,你打算付我多少钱?”
(艾丽莎破涕为笑。)
这是在菲利普的生日宴会上,德瑞斯路过菲利普的养女艾丽莎的房间时,听到艾丽莎躲在床上独自哭泣,经过询问才知道是其男友巴蒂斯安与其分手,懵懂的她吃了泻药和退烧药想要自杀,德瑞斯对她进行多番劝慰但是无果。艾丽莎提议德瑞斯去找巴蒂斯安交涉的一段对话。在听到艾丽莎要付自己钱之后,德瑞斯的回答已经违反了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说话要简洁有条理;但是却用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进行了补益和援救。尤其是最后一句“话说,你打算付我多少钱?”让伤心欲绝的艾丽莎破涕为笑。虽然德瑞斯的回答并不那么简洁有条理,但是起到了安抚艾丽莎情绪,缓解紧张氛围的作用,减少了他与艾丽莎在感情上的对立。事实上之后德瑞斯也去找了巴蒂斯安,教训他要好好对待艾丽莎。这样的对白设计再次突出了德瑞斯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他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下,其实拥有一颗直率善良、关怀他人的心,德瑞斯的形象在屏幕上逐渐变得立体丰满起来。
3.违反质量准则和方式准则,用一致准则加以“补救”;
德瑞斯:(从包里掏出巧克力蛋放在桌上)“这是给你的。”
妈妈:“这么久你去了哪里?”
德瑞斯: “我在度假。”
妈妈:“度假?你以为这里的人不谈论你的事吗?我蠢到最后才知道!你消失了六个月,电话都没一个,什么都没有!忽然就又这么出现了,还送我一个巧克力蛋!?这玩意儿能用来付房租吗?能用来买东西吗? (......塞内加尔语......)你以为这里是酒店吗?我说话的时候别看别处!......白痴!”
德瑞斯:“和你也没法交流!”
......
妈妈:“你知道吗?德瑞斯,我经常为你祈祷,祈祷上帝原谅我。”
这是整部影片中德瑞斯和妈妈有过的唯一一次语言交流,其特点是交流信息的不对称性,虽然简短但却意味深长。德瑞斯刚刚从监狱刑满释放回家,当妈妈问到他去向的时候,他的回答简洁干脆:“我在度假。”因为不愿意让妈妈担心,于是谎称自己在度假,因而违反了Quality Maxim(质量准则),传递了不真实的信息。随后妈妈的话里充满了反问、责备甚至辱骂等强烈的语气,没有丝毫停顿,缺乏条理和逻辑,在话语中完全没有合作的态度,违反了简练有条理的方式准则(Manner Maxim),妈妈的说话方式让德瑞斯感到谈话已经无法进行下去,沟通的目标已经无法实现;此时妈妈缓和了谈话的语气,语重心长地跟德瑞斯交流,期望能够尽量减少与他的对立,使交谈双方的分歧降到最低,将一致增至最大,因而用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进行了补救。这段对白也许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因为在其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生活的本来面貌。首先,贫穷拮据的生活环境,忧心忡忡而又伤心绝望的母亲,愧疚、关心亲人却无力表达的儿子,横亘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深不见底的沟壑,相互牵挂却又要用言语互相伤害的痛苦......这一切通过母亲和儿子之间对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对立和统一得到了细腻的刻画,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关系通过电影对白的设计自然地得到表现和烘托,人物内心的真实波澜通过对白不经意地流露,这让观众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将自己代入到电影情节当中,在感受幸福温情的同时又感到隐隐的心酸无奈;其二,吞吞吐吐的德瑞斯和平时油嘴滑舌的德瑞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儿子”的社会角色刻画了男主角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他粗犷、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孝顺善良的内心,使其变得更加立体鲜活有棱角;第三,妈妈运用一致原则对之前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行为进行补救,反映出她内心对德瑞斯的关怀和担忧,是深沉母爱的真情流露,为影片最后德瑞斯回归家庭埋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
4.违反相关准则,用赞同准则加以“补救”;
(注视着墙上一幅裸体女子的画像,问道)
“这个女人能让您想到什么?”
德瑞斯:“不知道,她应该很正……”
菲利普:“……是的,除此之外呢?”
德瑞斯(心不在焉地):“走吧,我们上楼吧。我楼上还有事情要解决呢!”
菲利普:“我想象她站起来,转过身……终于,我看到了她的脸。那小子和你很像……”
这是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德瑞斯的弟弟阿达马来找他希望他回家去,菲利普无意中看到兄弟俩在争吵,随后他陷入了沉思。看起来他的回答对德瑞斯的建议并没有关联,违反了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但是却用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对方在观点上的不一致---进行了补益。赞同德瑞斯对画作的看法,并且积极地问他还有什么看法。这样看似并不协调的对白反映出菲利普知道德瑞斯即将离去,自己矛盾失落的心情:既希望他留下来,又不愿意让他“浪费一生来照顾一个残疾人”。至此,菲利普和德瑞斯之间默契温暖的友情逐渐缓慢流畅地自然呈现出来,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在这样的对白设计中萦绕,让人深刻体会到菲利普矛盾挣扎的内心世界,感动于他渴望友情但是却真正为德瑞斯着想的风度。菲利普的性格特征在这样的对立统一中展现无遗,影片的主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责任编辑:徐明)
[Résumé]Figurant parmi l’un des pays poinniers d’où est née l’industrie cinématographique, la France jouit, depuis une centaine d’années, d’un prestige international pour ses excellentes productions et son innovation de techniques dans le domaine du cinéma. Des cinéastes français se sont consacrés avec enthousiasme à l’édification d’un royaume artistique du cinéma. En tant que microcosme de la société humaine, les films s’inspirent du quotidien mais s’en différencient. Les dialogues recèlent d’une part des caractères communs de l’oral, et assument d’autre part des effets artistiques spécifiques. Nous voudrions partir des dialogues du film françaispour analyser comment «Principe de Politesse » et « Principe de Coopération » s’engagent conjointement dans le contexte afin de réaliser des effets artisti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