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视域下高校外语类专业国际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
——以区域经济视角
2017-04-15范新民
范新民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东 佛山 528041)
创新创业视域下高校外语类专业国际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
——以区域经济视角
范新民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东 佛山 528041)
结合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接涉外现代服务业,构建企业主体、市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双轮驱动人才培养体系。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和培训方式,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贸易知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服务外包高级人才,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综合竞争力。
服务外包;区域经济;外语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当前涉外服务外包产业迅猛发展,而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脱节严重。广东省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基地,积累了丰富的对外经贸和服务外包经验。作为新兴产业,涉外服务外包可以说是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广东现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成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战略和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和社会参与的全球化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1]。在全球化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探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涉外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刻不容缓。
一、 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学科综合化、人才复合化趋势明显,培养复合型、技能型、多元化外语人才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人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好,技术密集型产业多,当地经济实力就强,发展后劲就足。人才比重与区域经济发展总量、区域人才密度与人均 GDP、人才数量差距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相关度亦极高[2]。所以,社会各行各业对多元化人才的刚性需求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和中长期人才需求出发,因地、因校制宜,依据人才培养规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大潮中,服务外包成了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随着中国国内和离岸服务外包需求的增加以及政府的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服务外包是国际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发展的大势所趋,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广东作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人才“瓶颈”却成了行业发展的桎梏。服务外包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形状,由高、中、低端人才组成。本文中的国际服务外包人才是指处于塔尖的高端人才,主要从事系统分析、架构设计、技术研发、高端咨询和解决方案设计以及整个流程外包服务等。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多元化、复合型、懂管理的外语类人才,尤其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熟悉行业文化、掌握语言技能、能带领团队承接外包工程的中高级管理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外语知识以及营销、运营和操作商务平台的综合技能,更要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准确把握市场形势,并能定位社会精准需求,甚至可以创造性地开拓新的市场需求,保证企业走在行业最前端。
作为地处珠三角腹地的地方性高职院校,我校(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应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外语专业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走校政企行协同育人的发展道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外语人才。近年来,我校比较重视复合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对接区域性行业产业的发展需求,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 创新创业视域下中高端多元化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为适应全球化及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国家各部委出台了相关优惠、鼓励和扶持政策,推动了多元化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当前人才依旧是制约产业升级发展的瓶颈,行业人才知识结构性缺口形势严峻,尤其在学术背景、语言交际、交付能力、项目管理和国际经验等技能上与行业发展和产业需求有显著差距。在国际服务业大发展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品质、能对接国际服务外包业的外语人才成为高校外语类专业的重要任务。麦肯锡咨询机构通过对60多个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调研得出:中国大学毕业生能力不够强,尤其是外语沟通能力。中国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当前的人才培养方式不能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和全球化发展[3]。高等学校培养的外语人才是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因此应用英语专业的开设、课程的设置,以及与语言技能培养相关课程的安排、课时占比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至关重要。
2014年2月24日,广东省首次举办大型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对接专场,记者走访发现,处于迅猛发展期的行业急需大量中高端多元化涉外服务外包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生对于这些新兴行业还不够了解,甚至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人才结构性缺口严重。2016年7月5日发布的《广东省生产性服务高增长趋势研究》报告,预测生产性服务业“十三五”时期将有9.5%以上的年均增速,到2020年将接近3万亿元,占比服务业达65%以上,占比GDP达30%以上。从发达国家水平看,生产性服务业的体量需大于工业的体量。广东省2014年工业增加值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29 327.6亿元和20 468.3亿元,对应比为1∶0.7,即生产性服务业有效供给缺口达30%以上。产业供给缺口亦造成了人才需求的大量缺口,制造业企业承接国际订单,通过加工制造环节介入全球产业链,长期支撑起了珠三角地区和广东工业经济的繁荣,广东需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创新和集成服务能力的“广东服务”供应商龙头企业。
广东地处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载体“三大集群”之一的珠三角产业集群,国家确定的首批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广东就有广州和深圳两个试点。离岸服务外包是全球产业经济转移的重点领域,对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并具有效益高、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等多重优势。离岸外包工作需要跨境完成,对从事服务外包人员的国际化要求很高,从业人员的外语能力是承揽和开展业务的重要因素。目前广州有 4个服务外包示范区。在走访区内部分企业过程中,笔者发现外语是离岸服务外包人才工作和交流的必要工具,企业需要毕业生掌握专业知识、服务行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与国外发包商进行沟通的语言能力。解决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的关键是尽快培养出大量懂技术、通管理、精法律,兼具创新思维、思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高端多元化人才。广东省通过“创新强校工程(2014—2016) ”等政策鼓励和支持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满足产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创新创业视域下探索涉外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模式,成为当前广东高校及外语类相关专业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任务。
三、 区域经济视域下创新创业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路径
广州是中国鞋服皮具批发中心和出口基地,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色。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结合区域特色,依托高校和研究院所优势建立呼叫中心外包基地,构建了服务广东典型产业的BPO+MC(商务流程外包+移动商务)模式,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1. 更新与转变教育理念,从就业取向转向创业取向
教育革新,理念先行。创业取向的教育是独立思考、偏好创造的自主接受和积极应对的教育,是打破创业教育等级壁垒的通途,是主动去开创一份工作而进行的创业性学习。教育需要尊重个人的天赋和兴趣,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密不可分且互相依存和发展[4]。个人能发挥特长,满足社会需要,达到共存共赢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显要意义。教育要完成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者的使命,就必须更新理念,加快教育从就业取向向创业取向的过渡,是专业教育和教育改革首先应该融入的思想,这也是广东这个创业大省高等教育的创新突破口。
2. 适应区域经济,开展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再开发
服务区域经济,围绕多元化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进行相关调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再开发,为外语类专业的涉外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提供对策与思路。走访广东省有代表性的服务外包企业,了解相关产业发展,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明确人才的精准需求,以满足涉外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需要,精准专业定位;提出“外语(语言素养、语言基本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素养(平台操作技能、数据检索和处理能力、文化素养、创新创业素养等)+专业(商务、金融、会计、软件)”多元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需要做好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下涉外服务外包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的师资储备工作。
3. 共享数据信息,建设互联网多语种“商+教”两用国际站式协同创新综合平台
在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各国都迫切需要通晓沿线国家语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搭建有利于政校企行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云平台”,带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外语人才培养也亟需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多语种的“商+教”两用国际站式综合平台。打造一个数字化资源共享和实时多语互动的协同创新“(网络在线)教育+培训+商业实战”平台,实现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建立跨行业、全程全网的多语交互平台。协同研讨机制是碰撞思想、构建稳定长效合作关系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和基本要件,唯有此,才能建立创新创业双轮驱动的跨界 (外语+外包电商+信息技术+综合) 培养体系。高校与企业通过平台互动实现资源和新技术动态共享,将一线技术技能需求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开发与教学设计中,校企协同体系可打破体制壁垒,共探语言技能培训、信息共享及技术转换机制,提供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4. 进行教学组织实施和资源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进行校际合作,汇聚一流资源,共建平台,推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扩展教与学的手段与范围。在教学组织方面,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行课堂讲解与分组讨论、合作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多元模式,注重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注重企业实践,采用校企协同、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引入案例教学,使教学内容贴近产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5]。教学实施通过学生在“商+教”两用多语平台上的商业实战模式进行,指导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实时跟踪学生与客户联系的WeChat记录、QQ消息、电话录音、短信、邮件等,还可利用空中课堂、视频、微课、MOOC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实时教学,随时发现教学与实践中的差距,及时纠正以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在资源整合方面,与国内外和省内外高校合作,与行业企业协作,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技能,加强行业知识融入,带领学生顶岗实战,开展更广泛的专业竞赛、技术培训和创新创业等多方位的合作,便于融合国内外其他高校、行业和企业的所有优质资源,培养出企业真正所需的高质量涉外服务外包人才。
5. 建立政校企行联合体和服务外包创业园区
职业教育本身具有区域性、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等特点,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我校作为地处珠三角腹地又紧邻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广州的广东省唯一的纺织服装特色高职院校,更应该抓住机遇,建立政校企行协同育人生态系统。具体举措如下:
(1) 加强综合性教学条件建设,依托BPO模式中的核心技术——呼叫中心系统,共建基础设施好、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孵化和实战基地。根据教学需要定制“商+教”两用实战平台,提供独立服务器和基于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的纯IP Call Center(呼叫中心)平台,提供分析软件和工具,为人才培养的实施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
(2) 从入口解决涉外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创业园区建设。实战基地和创业园区落地位于华南商圈的金龙盘国际贸易广场(原广州市白云区重点扶持企业)和紧靠广州一年两度的广交会举办地广州国际采购中心有限公司(广东省重点扶持企业),企业的精准需求信息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明确的市场导向,为获取实时信息和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便利,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势必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6. 实施跨界融合人才培养策略
加快“外包+外贸+(电子)商务+信息”跨界融合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学科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探索非学历教育,提供短期、定向等实用性培训教育。支持规模以上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企业对接职业院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各类院校、培训机构等开发电子商务和国际服务外包领域的创业培训(实训)项目。同时要优化培训师资队伍,吸纳更多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加入师资队伍。突出跨境电子商务和承揽、负责涉外服务外包工程的能力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开展跨界能力素养养成高级研修、紧缺人才培养和岗位培训项目。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跨境电子商务师等工种,开展在线教育,推动跨界人才教育平台资源共享的进程。
四、 结语
要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借广东南沙自贸区发展东风,链接粤港澳优秀人才,探索“基于MC模式的微营销平台的构建、管理与运营”的实战模式;尝试与广东省内BPO城市软件园和权威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创立粤港澳大学生服务外包创业园,以适应经济转型快速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需求[6]。紧紧围绕广佛深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求,从人才培养各环节着手,大力完善健全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加快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多元化外语类涉外服务外包人才。
[1] 范新民.创业与创新教育:新加坡高校教育成功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57-62.
[2] 李培祥.广东人才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分析[J] .人才资源开发, 2007(7):98 -102.
[3] 顾海良.服务社会:大学的新理念新要求[EB/OL]. (2008-11-20).http://news.qq.com/a/20081130/000200.htm.
[4] 范新民.“互联网+双创”背景下外语类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刍议[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44-48.
[5] 范新民.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跨境外贸电商人才培养:跨界融合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5(3):101-107.
[6] 范新民.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8-91.
(责任编辑:姚时斌)
范新民(1973—),女,河北邢台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E-mail:xinmin.fan@outlook.com
G71
A
2095-3860(2017)01-0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