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奋力走出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2017-04-15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党组

奋斗 2017年11期
关键词:排头兵黑龙江现代农业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党组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奋力走出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党组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任务目标,指明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也赋予了农业人新的使命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省农委系统要以省党代会精神为行动指引,以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为第一要务,凝心聚力,创新实践,奋力走出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子,加快把现代农业打造成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深入学习领会,凝聚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思想共识

省农委把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紧要的行动,进一步增强争当农业排头兵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深化形势认识,增强紧迫感。从世情、国情、省情、农情、民情的多视角,全系统干部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紧紧围绕“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展开深入的讨论、研究和分析。既看到新世纪以来全省农业连年丰产丰收,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巨大成就,又看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全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发生深刻变化,农产品价格倒挂、进口数量增加、玉米压库过剩、农民增收速度放缓等矛盾问题交织叠加的诸多严峻挑战,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势,彻底克服优越感和轻视心理、松懈情绪,进一步增强了争当农业排头兵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推动思想解放,激发内动力。争当农业排头兵,黑龙江有富集的资源、优良的生态、坚实的基础,但当农业排头兵不是必然。特别是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各地争相后发赶超,抓改革、调结构、转方式、抢市场,新一轮大的农业战略布局正在加快形成,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凸显。未来黑龙江现代农业要抢占制高点,必须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主动破除过时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工作习惯,让思想和工作跟上形势变化、适应发展需求,真正做到政治素养跟得上、思想观念跟得上、知识结构跟得上、行动能力跟得上,切实以新一轮思想的大解放推动黑龙江现代农业大发展、大转型。

三是找准发展短板,明确主攻点。全系统组织力量对全省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重大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深刻学习理解省党代会提出的“三长三短”辩证方法、发挥优势抓好“五头五尾”、打造“两座金山银山”,补齐短板向破解“三偏”问题聚焦发力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厘清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特征和标志,深入分析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长”与“短”,明晰了农业强省的目标定位和农业大省变成农业强省、资源大省变成经济大省、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和主攻方向。

二、推动转型升级,在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上精准发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农委系统要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跟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紧跟形势的变化,紧跟市场的节奏,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奋力走出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在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中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一要由过去的以数量为主向数质并重、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随着全国农业“十三连丰”,农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黑龙江要巩固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作用和地位,必须坚持两手发力:一手抓产能提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科学划定和创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产能;另一手抓质量提升,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需求为目的,调优调顺调好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鲜食玉米等特色作物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多元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到2020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

二要由过去以种植为主向种养加销产业融合转变。随着国家不断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全省种强销弱、量大链短的问题日益凸显,发展全产业链经济、加快农村产业融合、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迫在眉睫。要树立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维,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引入社会资本,深度开发粮豆薯、肉蛋奶、蔬果药等农畜产品,力争“原”字号少出省或不出省,全过程在黑龙江实现转化增值,加快农业由大基地、大粮仓向大粮商、大工厂、大厨房的产业化转型升级。到202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目前1:1达到全国2.4:1的水平,把黑龙江建成全国农产品加工大省。

三要由过去规模扩张外延式增长向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转变。随着连年的高物质投入,农业发展越来越面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的两道“紧箍咒”。要加快农业科技、组织形式、生产方式创新,实现农业由外延式增长向创新驱动增长的动能转换。重点要加快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创设,带动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建设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带)和“互联网+”高标准绿色有机示范基地,深入推进农业“三减”,搞好秸秆和畜禽粪尿资源化利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规模农业、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绿色农业,把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巨大的财富优势。到2020年,全省60%以上耕地实现规模经营,绿色有机食品面积达到8300万亩,建成全球最大的高品质有机食品基地。

四要由过去生产性增收向经营性多元增收转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扬长补短、深入挖潜的文章,促进农民多渠道快速增收。要推动农业“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要从解决农村劳动力和劳动时间“两个剩余”入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创业就业,实现多岗位就业、多元化增收。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全省农民收入在全国位次恢复到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进入全国前10位。

三、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保障

省农委系统要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根本抓手,以机关作风整顿为切入点,切实强化自身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扎实、敢于担当的“三农”工作队伍,体现为干事创业的工作实践,体现为推动振兴发展的实际行动,体现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一是提升工作质量标准。建立“马上办”的落实机制,加强各项基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现代农业改革发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加强跟踪落实,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继续实施机关处室与事业单位工作联动,更大发挥机关处室综合组织协调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形成成果共用、项目共推、信息共享的工作格局。发扬“工匠精神”,提高“三农”工作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打造精品,力争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在全国争排头、创一流。

二是创新改革发展实践。自觉践行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理念,贯彻“三农”工作始终。克服旧习惯,转变观念,强化市场意识,从传统种种收收中走出来,实现从重生产向重经营转变,抓示范引领,抓市场引导。更加注重典型引路,按照“总结、完善、提高、发展”的要求和“国内前列、国际标准”的定位,推动“抓典型、推模式、可复制”向市县农业部门延伸,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打造各具特色和亮点的典型群体,靠典型推动整体工作登台阶、上水平。

三是强化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两个责任”落实,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保持党风廉政建设常态化。强化纪律规定约束,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化制度机制创新,围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廉政纪律、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等重要方面,采取党建责任状签字背书、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常态化的督导检查等有力措施,强化制度执行,维护制度权威。强化项目资金管理,进一步制定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加强权力监督,从根本上防止廉政风险和不廉洁行为发生。

责任编辑/杜金莹dujinying@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排头兵黑龙江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积极拥抱新能源 争当低碳排头兵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Write a caption
黑龙江弃风博弈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