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学陶艺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
2017-04-15梁媛
梁媛
(福州金山中学,福建福州350008)
例谈中学陶艺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
梁媛
(福州金山中学,福建福州350008)
为响应教育部2014年提出加强“核心素养体系”,同时,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精神,福州金山中学正在开展陶艺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从课程设置上的形式多样化到加强校企合作,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普及陶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美育;陶艺;校企合作;课程;教学环境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1]作为肩负教书育人责任的学校深感传承中华文明、创新和古老的技艺、培养时代人才的责任重大。笔者任教的福州金山中学引进“中国梦”与中国陶瓷文化设计、美学、动手能力相结合的陶艺吧项目,希望通过在美术课中引入陶艺活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宽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中国传统陶瓷技艺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基础美感,塑造多样化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及立体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信心的同时,建立起良好的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品德及人格。
一、陶艺传承,校企合作
(一)陶瓷之乡,弘扬传统文化
目前陶艺教育普及率低,福建省开设陶艺课程的中学甚少,据资料:台湾在陶艺教育方面的比例为:高等院校12%都设有陶艺课程,高中学校9%,初中和小学有50~60%都设有陶艺课。对陶艺教育的漠视,影响着陶艺的发展以及传承传统、开拓创新。[2]众所周知,陶瓷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部分,而“海上丝绸之路”乃我国国际贸易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福建乃是它的重要起源地。福建多处产瓷,更是有古今闻名的建阳建盏、德化“中国白”;位于福建省泉州的德化县,是我国陶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近代瓷都,同时随着“南海一号”沉船的发现,源于宋朝的本土闽清义窑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各方面因素,因为学习陶艺投入的时间较长,短期不易出效果,这一传统行业不受年轻人青睐,陶瓷艺术有人亡技失之忧。
福州金山中学位于景色怡人的福州金山,与闽清临近,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而2016年3月福州金山中学陶艺制作工作室正式成立,意味着福州金山中学美术实践课程的实施有了更高的全新发展。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中强调了美术表现和创新能力,而陶艺课程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欣赏课能提高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为提升创新能力打下基础,而实践课则是让学生把创新思维变为可能。传统的实践课取材有限,学生积极性不高,制作出来的作品没有什么新意,很多对设备设施要求较高的实践课,如泥塑、木质、综合材料的使用等类型课程由于场地的限制则无法开展,而学生对这类型的课往往又是期待极高的。
(二)校企合作,优化资源
在引进陶艺吧项目的过程中,福州金山中学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与福州某家陶艺公司合作。该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陶艺教育等“陶瓷+生活方式”的文创公司。经多方考察、接触洽谈之后,发现该企业在陶瓷陶艺教育和体验课程体系,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均有大胆创新和突破,并且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可运用于教学当中的成熟经验。于是决定与该公司合作并且开始探索校企合作新方式,将艺术、美术、动手操作能力相结合的陶艺吧引进学校,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定期向公司购买泥料、釉水等材料。笔者所在的美术教师团队也可定期到公司学习捏塑、拉坯、上釉等技法,接受更为专业的系统化技法学习。公司的专业教师多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专业水平高,笔者在学习中不仅了解了陶艺发展史,更通过实践操作熟悉了每个制作细节及相应技巧,便于提供给学生更专业的技能。
二、美育贯穿,形式丰富
现代陶艺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高扬个性化精神旗帜下,逐步推翻了纯实用审美的藩篱,开始向“精神审美”的方向升华。陶艺家及爱好者对所创作的陶艺作品赋予了大量的个性化造型方式,形成了充满丰富内涵意义和情感内容的全新造型模式,表现出巨大的精神审美功能。[3]陶艺课是一门集趣味性、创造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科目,整个制陶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审美认知的过程。学校陶艺室在器材装备上先进齐全,安全性强、品质高,有制泥工具、手动转盘、电动拉坯机和专供烧制的电窑、干燥机等。学生可以进行拉坯、上釉和烧制等一系列学习。
(一)开设陶艺常规课,奠定基础
全面开展陶艺课程,普及陶艺,做到全校每生体验参与。课程设置分为欣赏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内容。在实践操作前,笔者先给学生安排一至两节欣赏课,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陶瓷工艺的魅力与历史发展,了解制陶的方法与工序,使学生对陶艺工匠精神肃然起敬,从而更好地使美育贯穿于课程。常规教学内容以教授技法和提升创新能力为主,坚持技法的传承与创新,作品传统与现代的相结合,提高实践课堂高有效性,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为目的。目前已在初一、初二和高一年级部分班级开设。课程内容以手工成型、泥条盘筑和泥板成型为主,拉坯成型为辅。在难易程度上由初中到高中形成循序渐进的系统教学,让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突破。
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最朴实的陶土,在学生们的手中,精雕细琢,在窑炉中经历火的历练,就成为了一件件艺术品。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门课程。八年7班的唐霆骏同学说:“做陶艺过程中,我觉得无论是盘泥条还是拉坯,都需要耐心思考,把握好感觉。”黄姝熠同学说:“在陶艺课上,当我们一起用一块块其貌不扬的泥巴,做成了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工艺品,这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有争吵也有默契,但我们都很快乐。”设计、雕塑、动手,三位一体,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升了审美品位,同时也是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而独一无二的陶艺成品也将给学生留下中学生活的美好回忆。
(二)开展第二课堂,拓展技能
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主要面向高一及高二的学生进行选课,时间安排在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每学期定期开展,弥补了学生在常规陶艺课上时间不够的缺陷,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还能发挥余热。笔者所在的美术组开发出适合本校情况的课程内容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安排。研究的目的是如何在陶艺的课堂教学中提高陶艺制作的课堂有效性、作品的传承性和创新性,弘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探索。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呈现百花齐放的制作风格。以陶艺工作室等形式把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跟个人主动学习、主动创作、主动研究结合在一起,跟生活美育结合在一起,发现生活美,创造生活美。
2.陶艺社团。陶艺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同时在社团活动的大力推广下,陶艺社团在纳新时报名人数达一百多人,由于人数限制,经过筛选和考核,目前社团人数为30人左右,社长1名,副社长1名。建立社团QQ群,用于通知事项及交流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周四中午。学生在社团活动时间练习捏塑和拉坯。定期展示作品,并将作品拍摄成照片,收藏成册。在一年一度的校园科艺节上展示社团成员优秀作品。同时开展陶艺比赛、馈赠亲友、作品收藏、精品拍卖等艺术活动,并利用教学展示柜陈列学生优秀作品以激励学生。
三、因地制宜,微课授艺
(一)结合信息技术,调整课时
由于目前班级人数较多,部分班级人数已达60人,学生多,教师少,增加了辅导的难度,教师示范不能很好地呈现给全班同学,个别指导也有限。针对这个情况,教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示范时可结合实物投影机展示给全班,笔者所在的美术组还专门制作了陶艺微课,用微课宝录制了制作技法并讲解制作成视频,按陶艺课程的几个流程分成四个部分:工具介绍、泥条盘筑、泥板成型、修补与上釉。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循环播放在大屏幕上以供学生随时学习参考。中学一节常规课只有45分钟,教师既要讲解示范,还要留时间给学生制作练习,时间是非常紧凑的,往往是学生刚进入状态就要下课了。陶艺制作不同于其他美术创作,由于陶泥的易干性,必须一次成型,不能制作一半放置一周等下次美术课再接上去制作,因此,一节课的时间学生不能完成完整的作品,更谈不上深入。其次,每节课下课后的卫生整理,仅用课间的10分钟是不够的,会影响与下一个班级的交接,因此通过在课程设置上改成连课,即连上两节美术课,这样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速度快的同学也可提前整理卫生。
(二)优化教学环境与教材
由于初建陶艺室时仅以校本课程的规模设计,教室略小,并且随着班级人数的不断增加,陶艺教室已不能容纳下60人,为了给学生更宽敞舒适的环境,学校准备拓宽教室,扩大教学区,将拉坯区与教学区一分为二,同时满足了两种教学形式。加长洗手池,便于多名学生同时清洗工具和准备材料,节省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由于场地有限,储藏间和烧窑室的面积较有限,也是今后需要调整的地方。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的作品不断增多,增加作品架和展示柜也势在必行,学校拟设计两排展示柜于陶艺教室的外墙,充分利用了空间,并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增添校园艺术氛围,加强美育建设。
如经费条件允许还可多增设一些设备,例如:可增设制盘机,制出的白瓷盘可直接在上面着釉色绘制图案,操作简单易上手,容易出效果,适合初学者,不仅增强了学生得自信心与成就感,也使得教学形式更丰富;还可增加一台练泥机,省时、省力、省工,极大提高了效率,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创作,这样练出来的泥排出空气更彻底,组织更均匀,可塑性能也更好,同时也可回收剩余的泥料,再利用,节约环保。
在目前福建省中学美术教材中,还没有较为系统的专业配套陶艺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只能靠自己摸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课程,往往不够系统全面。鉴于此,笔者与其他开设陶艺课程中学交流经验与方法,参考不同学校所用的教材,并且笔者所在的美术组正准备编写一套适合本校学情的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四、反思成果,展望未来
自陶艺课程开设一年以来,福州金山中学开展了多项交流展示活动。在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反馈活动中,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精美作品赠送给考察团,每件陶艺作品均为学生亲自动手拉坯、上釉、烧制完成。作品获得一致好评。由于陶艺课程开设不久,学生的作品仅仅只是参加了校内开展的比赛活动,今后还应多开展一些活动,请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开展观摩示范课,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参观考察活动,并参加一些校外比赛,给学生更多学习和展示的空间,使福州金山中学的陶艺课程开展得更为生动。
当然,中学的陶艺课由于课型和学生学情与大学不同,学生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笔者认为在中学开设陶艺课,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学会美化生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随着美育工作的全面加强和改进,相信陶艺课程将会不断发挥它特有的优势,继续传承下去。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Z].国发办[2015]71号,2015-09-28.
[2]熊岩.浅谈中学的陶艺教育[EB/OL].[2014-10-13].http://www.taoyiplus.com/index.php?ac=article& at=read&did=253.
[3]《德化陶瓷乡土教育读本》编委会.德化陶瓷乡土教育读本(初中版)[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4.
G632.3
A
1673-9884(2017)06-0081-03
2017-03-12
梁媛,女,福州金山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