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本落实语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刍议
2017-04-15杨文钦
杨文钦
(平和县金华小学,福建平和363700)
紧扣文本落实语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刍议
杨文钦
(平和县金华小学,福建平和363700)
教师应立足于语文教材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实际学情出发,紧扣课程理念标准,采取多维度解读文本内涵: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本主旨;研读语言内涵,落实言语实践;善用文本资源,完善语用建构。
多维;解读文本;语用;形成
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侧重于文本内涵的解读,结合学生实际学情的需求,从文本教材的内涵研读到语言表达形式的感悟,要从纵向和横向等多维角度,引发学生深入文本之中,通过研读文本词句内涵、语言表达技巧,让学生深刻感悟文本思想中心,不断积累和丰富语言储存,掌握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娴熟地表述个性阅读观点,逐步形成和发展语用能力,满足学生的认知欲望,进而提升阅读课堂教学实效。
一、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本主旨
教师根据文章脉络基本情况,顺应学生实际学情,采用问题激活、分析题目要点等方式,引领学生触摸文章中心要点,逐步理清文本段落层次,明了文本是以时间为序,还是采取事情发展顺序为序,或者运用空间位置变换为序,把握每个段落的意思,体味出文本整体的主要内容,并能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文本中心思想,由词语到句子,由句子到段落,再由段落到篇章,由易及难,层层推进解读文本内容,寻找出蕴含于文本中叙事线索,梳理出清晰的文章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中心内涵,有效地提升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例如,教学《穷人》时,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朗读课文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描写了几个穷人?[1]这些人物中谁是文中主要人物?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什么事情?学生朗读、动手画画、思考,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运用独特语言进行表述:从文中开头语句描述到结尾部分,一共描述的人物有桑娜、桑娜的五个孩子、渔夫、邻居西蒙和西蒙的两个孩子,文中主要人物是桑娜和渔夫,大部分文笔都在叙述桑娜的内心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过程;而整篇课文围绕着桑娜擅自抱回西蒙的孩子回家抚养的事,字里行间渗透出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美好情怀。理清文章脉络之时,学生在对话探究中明了了文章的层次,理清了文章人物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旨,清晰地掌握文章的结构,初步发展了语用能力。
二、研读语言内涵,落实言语实践
文本内涵蕴含于字里行间,教师要激活学生阅读情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对话阅读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揣摩文本重点词句,体会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陶冶阅读情操,感受文本语言之美。通过对话表达与仿写活动,实现读写相互结合,深化解读文本思想内涵,感悟文本人物内心发展历程,或掌握景物叙述表达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形成语用能力[2]。教师应让学生深入文本之中,采取朗读、思考、探讨、揣摩与想象等阅读形式,能运用独特的个性阅读观点,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较为全面、深刻研读文本语言内涵,也训练了学生运用文本语言表达,促使学生能够做到细读文本,落实言语实践过程。
例如,教学《詹天佑》时,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中第4自然段内容,学生带着阅读问题默读或朗读课文语句,画出自己认为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这些语句旁边写下自己体会的批注。此时,学生的阅读情感充分被激活,阅读对话欲望调动起来了。教师出示文中语句:①“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②“开山、架桥、把陡坡铲平、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学生通过对句①和句②的对比体会,探讨中发现句①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相比句②更具体地表达出詹天佑对待测量工作严谨和细致,充分体现詹天佑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教师提出能否把“周密”代换成“精密”?学生通过细读课文语句,反复体会、揣摩词语含义,结合“周密”在文中表达的意思,认为这两个词语不能相互替换的,“周密”一词在文中充分体现詹天佑对于测量计算工作毫无丝毫的马虎,要求极其严格、细心。结合这一自然段内容的研读,教师出示资料:有一天,狂风怒吼,黄沙铺天盖地,其他工作人员在峭壁上马马虎虎的做了几个定点,测绘时也没有晴天时那样认真、细致。詹天佑看到这种情况,自己亲自到峭壁上细致地定点、测绘。学生阅读这一资料后,教师出示语言训练题目:在___的时候,詹天佑语重心长地说:_________。学生在说话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阅读想象力,立足于文本内涵的理解,深刻地体会出詹天佑工作的细致、不马虎,在工作中身先士卒,是一种爱国情怀的体现。研读文本语言内涵的过程,也是建构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过程,学生在阅读对话、拓展阅读想象、言语表达训练过程中,语用能力获得了培养。
三、善用文本资源,完善语用建构
除了利用文本语言研读活动发展学生语用能力,还要充分语文教材中各种资源,文中插图、课后思考题、资料袋等,这些阅读资源的有效利用,将拓宽学生阅读想象,加深学生研读文本内涵,训练学生说话、写话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语用能力获得完善建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中插图研读文本内涵,利用插图讲述文本语言表达;[3]课后思考题目一般都是紧扣文章中心而设计的,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思考题目进行思考、对话探讨,从而掌握文本中心内涵,发展说话表达技巧;文后的资料袋也补充了文本内容,有利于拓宽学生阅读视野,训练学生说话和写话能力,完善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学生解读课文基本内容后,了解到父亲誓与儿子同在的坚定信念。为了更进一步深刻解读课文内涵,拓宽学生阅读想象时空,有效训练学生说话、写话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文中那幅插图以及课后阅读思考题,创设一系列引发学生参与说话、写话的阅读问题:①画面上看出震后废墟什么样子?②废墟出口外的父亲神态、动作是什么样子?看到儿子安曼达后,父亲会说些什么话?③文中描述父亲挖废墟38小时后的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样的描述与文中插图的画面相一致吗?你通过画面能更进一步刻画出父亲更加疲惫、受伤的情形吗?④画面上的阿曼达在废墟出口看到父亲时,他的神态、动作是什么样子?会对父亲说写什么话?等等。学生根据文中这幅插图和课后思考题,深入研读课文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对话交流,补充课文中没有叙述到内容,并动笔写一写,放到文中语段再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连贯。
概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落实语用为旨归紧扣文本,采取有效的阅读活动策略,引导学生多维度解读文本内涵,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和提升语用能力,为更高阶的读写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1]牛建英.小学毕业复习语文综合评价题(三)[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7).
[2]汪智星,于永正.《詹天佑》(第1课时)课堂教学实录[J].小学教学,2008(1).
[3]农海燕.怎样引导学生理解阿曼达的“了不起”[J].小学教学参考,2016(13).
G420
A
1673-9884(2017)06-0032-02
2017-04-29
杨文钦,男,平和县金华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