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实践探索
2017-04-15李兴国
■ 李兴国
递进式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实践探索
■ 李兴国
绥芬河市为破解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梯次断层、后继乏人等问题,大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程,采取“竞争选拔、集中培训、实践锻炼、跟踪管理、动态调整、择优使用”的递进式培养办法,着力把年轻干部选好育好管好用好,为绥芬河市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化口岸名城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关口前移,竞争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一是量化资历,看能力业绩。按照事业发展需要,设定了党群综合、公共服务、执法执纪和经济管理四个类别,鼓励全市在编在岗干部根据专业特长、行业特点和发展愿景等因素进行分类报考。注重任职经历和业绩表现,实行百分制资历评价,设定了年龄、学历学位、任职时间、职务职级、基层工作经历、年度考核结果、表彰奖励、后备干部等8类评价要素并量化评分权重,对干部年龄递减和学历递增情况量化加分,对原有后备干部优先得分,对职务职级较高的和任职时间较长的、有过多岗位任职经历和基层一线挂职经历的、年度考核评优和受到表彰奖励的干部累计奖分,对近五年有违法违纪记录的干部反向扣分,对档案存在问题影响任用和在党纪政纪处分影响期内的干部依规取消考试资格,并按照总成绩25%的比例计算资历评价成绩,确保把缺乏实践经验、“会考不会干”的干部比下去,让“能干”“会干”“实干”的干部凸显出来。二是竞争择优,看素质表现。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陈旧观念,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所有年轻干部“同线起跑,同台竞技”。开展笔试和实践能力测试,在资历评价成绩的基础上,分别按照25%、35%的比例逐轮累加带入总成绩,并按照1:1.2和1:1.1的比例进行逐轮淘汰。笔试测试主要检测考生文字综合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能力测试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进行,重点考量人选的组织协调、现场应变、语言表达、个人影响等能力。为体现能力考量的专业性和公平性,聘请了省级专业机构介入考题命题、测试评审、成绩打分全过程,邀请上级党校教师、周边县市组织部领导干部作为面试考官,实行“分类分组”评判打分,并邀请公证人员全程监督,进一步体现了选拔测试的公平性和竞争性。经过考量测评,确定入围考生113人。三是深入调研,看群众公论。为全面了解入闱人选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和表现,市委成立了年轻干部选拔调研组,深入到人选所在单位,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延伸考察等方式对入围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实绩、群众公认和发展潜力进行全面综合调研,并折算成总成绩15%的权重与前三轮成绩累加,作为确定人选的重要依据,注重分析研判,做到不唯票、不唯分,确保选拔上来的年轻干部“素质高、能力强、经考验、群众认”,最终确定了104名优秀年轻干部。
二、提升本领,“六位一体”抓好培育
一是科学设定培训内容。结合年轻干部培养需求,创设了“六位一体”模块化培训架构,包含了政治理论、党性修养、文化素养、政策法规、岗位能力、身心健康六大模块,由市委常委牵头、市直业务部门负责人广泛参与,分别从践行实干、担当有为、文明表率、加强执行力、依法治国等五个方面进行轮讲;邀请专家学者从政治理论、文化素养、身心健康三个方面进行专题辅导,有效解决了干部人才理论思维“浅表化”、专业知识“碎片化”、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等问题。二是系统活化培训形式。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现场参观、研讨交流、调查研究、影像教学、文体活动六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共计安排了18个学习专题、5次研讨、2次文体活动、1次参观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对年轻干部“准军事化”培养,提升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个人自学、走进“百年口岸·名师讲坛”、参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排演情景剧等多种培训形式,力求让教学内容入脑入心,取得实效。三是建立培训考核机制。采取“日常考核+结业考核”形式,将考核机制纳入到培训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培训质效。每期培训结束后,由授课市领导和兼职教师对学员的出勤、教学活动和课堂考试、调研报告情况按照2:7:1的分值权重量化打分;培训结业后,培训组对学员党性修养、德才素质和学风纪律等方面情况做出考核鉴定,依据《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进行加分,所有培训考核成绩写入干部档案,增强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进一步巩固了培训成效。
三、科学管理,保持年轻干部队伍生机活力
一是实施分类管理,建立动态信息库。按照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实行交叉分类管理,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按层次区分为优秀科级干部和优秀一般干部二类;按成熟度区分为近期使用、中期使用和长期培养三类;按行业专业分党群综合、经济管理、公共服务、执纪执法四类。开展动态管理,将优秀年轻干部基本情况、岗位经历、学习培训、工作业绩、能力素质、负面反映等六个方面信息录入年轻干部信息库并实时更新。二是强化日常考察,定期分析研判。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经常性考察,实行“日纪实、月考察、季考评、年考核”制度,采取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定期走访、开展座谈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所在单位和党委的主体管理作用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督评价作用,及时掌握优秀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和作风情况。年轻干部本人对每日工作进行记实,所在单位主管领导每月对干部做一次评价鉴定,所属党委每季度开展一次综合性考评,市委组织部每年结合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对年轻干部进行同步考核,有关单位定期报告干部的考核、任免、奖惩、学习培训、思想动态等情况,组织部门对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定期分析研判,将考核结果和研判情况作为动态调整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实时更新,确保“优备劣汰”。根据日常考察和分析研判情况,及时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调整更新,对那些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政等方面出现问题的,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的,群众意见较大或威信不高的,有其他不良表现、不适合作为优秀年轻干部的,及时进行淘汰;对新发现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补充进来,从而形成源头活水,使年轻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四、大胆使用,形成良性循环用人机制
一是挂职培养,强化干部能力担当。把基层一线和关键岗位作为磨砺摔打年轻干部的主战场,把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突破口,努力创造外在压力与内生动力相结合的干部成长环境。采取上挂、下挂、平挂、外挂方式,选派经济主干线部门业务骨干到省对口单位、驻绥中省直联检部门挂职,锤炼业务素质能力,搭建对上沟通交流平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镇村社区、重点工程指挥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挂职,提高宗旨意识、服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驾驭复杂局面能力;选派园区优秀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口岸开放城市对口单位挂职,拓宽思维视野,学习优惠政策和先进管理经验。目前我市已选派挂职干部71名,占新选拔优秀年轻干部68%。二是跟踪考察,发现干部潜力特长。通过“一看、二谈、三听、四评”方式,对优秀年轻干部实施全方位、多角度跟踪考察,并将考察情况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一看”:深入现场和一线实地察看;“二谈”:进行考察谈话和督查谈话;“三听”:列席各种工作调度会、总结会听取工作进展,联系分管市领导、督办室及有关责任部门听取评价意见,涉及过失责任行为听取执纪执法部门意见;“四评”:组织群众和工作对象民主评议,请市级四个班子对工作实效进行评议,在指挥部等常设或临时机构进行内部评议,在市直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社区之间进行相互评议,深入了解年轻干部在关键时刻、紧要关头的觉悟和表现、深入发掘年轻干部的发展潜力和能力特长。三是合理使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破除论资排辈等陈旧思想,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经历练发展成熟的年轻干部大胆使用,提高优秀年轻干部的利用率。注重干部与岗位的匹配性,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不求全责备,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根据年轻干部的气质特点、能力优势任用到急需和适合的工作岗位,促使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尽早担当重任。换届半年来我市已在新选拔出的104名优秀年轻干部中择优使用11人,占比10.6%,其中,提拔重用8人、调任2人、调整交流1人,进一步激发了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优化了全市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干部队伍活力。
(作者系中共绥芬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