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谈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2017-04-15王芳
■ 王芳
从三个维度谈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 王芳
《周易》中将文化定义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蕴含着人文教化、治理国家之功能。马克思指出,帝国总是要衰败的,没有永恒的帝国,但有永恒的文化。这些表明,文化是一种持久的强大精神力量,发挥着价值引领、规范、凝聚及激励作用,在治国理政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属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紧紧地抓住了文化强党的精神实质,汲取以文化人、以文铸魂治党强党的精神内核和持久动力,是思想建党从表层到肌理的全面渗透与升华,是新时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其内涵极其丰富而深刻。
一、从发展维度看,体现了共产党人建党治党强党的文化自觉、自醒和自信
党内政治文化体现了共产党人建党上的文化自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时刻秉承着救亡图存的民族独立使命,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投身革命、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彰显着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政治文化自觉。延安整风运动开辟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新实践,《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著作形成了实事求是、三大优良作风等党内政治文化新态。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就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忠诚老实、实事求是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文化自觉。
党内政治文化体现了共产党人治党上的文化自醒。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楚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形势,党内存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因而必须始终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集中整饬党风、严明纪律、惩治腐败,时刻保持共产党人居安思危与心存忧患的文化自醒,营造了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新局面。
党内政治文化体现了共产党人强党上的文化自信。作为拥有8944.7万名党员的大执政党,用来凝聚、激励全体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就是文化自信。这份自信源自于五千多年来博大精深、拥有深厚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自于我们党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先进的,我们用先进的理论和真理的力量指导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源自于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坚定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自信。
二、从价值维度看,蕴含着共产党人价值根本、价值引领和价值遵循三个取向
党内政治文化蕴含着共产党人的价值根本。爱民为民是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党在不同时期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与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治国理政思想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即中国梦就是人民梦,是人民的富强梦、幸福梦,中国梦的源是来自人民,流是为了人民,源与流始终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想。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安危放到首位,是我们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政治信念和根本价值追求。
党内政治文化蕴含着共产党人的价值引领。经过几代共产党人不断积淀、传承、丰富和涵养,建设形成并发展出了具有时代特点、价值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党内先进政治文化。可以说,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程,就是逐步形成党内先进的政治文化、引领社会大众的过程。这包括坚定的信仰文化、先进的理论文化、规范的行为文化、廉洁的制度文化等,其释放的政治立场、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等引领着党内政治生态,指导着党内政治生活,对党的各项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可见,发展党内先进政治文化就是要大力弘扬共产党人求是、立公、存真、扶正的精神家园,祛除庸俗腐朽政治文化,树立并引领积极健康向上的政治新风尚。
党内政治文化蕴含着共产党人的价值遵循。建党96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气质之一体现在“不忘本来”,即能够传承革命文化,把红色基因和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之二体现在“吸收外来”,即党内政治文化需要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吸收外来,以比较、借鉴和省察之势,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不断发展、完善我党政治文化体系;之三体现在“面向未来”,即自觉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积极构建党内核心价值观,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三、从实践维度看,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文化实践源头与根本
“文化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文化产品和形成精神成果的对象化活动。”我们党政治文化实践的现实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实践导向。党在不同时期的政治实践中,通过开展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作风建设等积淀了丰富的政治文化和精神成果,同时形成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光荣传统。其文化实践初心和归宿都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革命文化是政治文化实践的重要源头。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作风。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发展形成的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现已成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精神指引,开创了我党的政治文化之源。在革命文化中延续下来的红色基因,一直以来都是党员干部保持政治本色、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精神动力。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政治文化实践的主体。党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治文化实践,历经形成、发展和繁荣三个时期。早在1940年,毛泽东提出了新的文化思想,要创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文化转变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引领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改革开放后,党重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明确了三个“坚持”,体现了文化发展道路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并且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文化建设新的实践和探索,是创新与改革的新成果。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革命文化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政治文化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十六届四中全会都明确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政治文化实践的基础。党内政治文化源于革命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政治实践的文化传承与融合。习近平同志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提及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文化根脉,也是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我们党创立于中华民族,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的政治文化自始至终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融合基础不是旧文化传统的单一融入,而是通过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而形成的中华新文化传统。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党校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杜金莹dujinyi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