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宾白艺术价值论
——以《金凤钗》人物塑造为例
2017-04-15陶赟
陶 赟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元杂剧宾白艺术价值论
——以《金凤钗》人物塑造为例
陶 赟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金凤钗》是郑廷玉创作的一本公案戏,宾白的价值表现在:出场白为人物定好性格基调,同一人物宾白的前后反差强化人物性格,宾白的反复突出人物性格,人物宾白与正末唱词的对比强化人物形象。该剧利用宾白塑造次要人物无疑是成功的。
金凤钗;元杂剧;宾白;价值
郑廷玉,彰德(今河南安阳)人,为元代前期剧作家,《宋上皇御断金凤钗》是他创作的一本公案戏。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记载,此剧流传最早的版本是明万历间脉望馆钞校于小谷藏本,或较为接近元代流传形态。
郑廷玉杂剧语言颇具特色,善用各种形式的宾白来达到滑稽讽刺的戏剧效果,以典型语言来塑造典型人物。宾白是元杂剧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扶明曾把宾白分为三类:诗对的宾白,散语的宾白,还有类似快板、顺口溜之类。其中散白又分为十种:独白、对白、分白、同白、重白、带白、插白、旁白(背拱)、内白(内云)、外呈答云[1]。足见宾白形式之丰富,而郑之杂剧正是以对俚俗语言的灵活运用颇被称道。
《金凤钗》是四折一楔子的末本戏,全剧由扮演赵鹗的正末独唱,余下角色多以宾白刻画。店小二、李氏(旦)、福童(俫儿)在多数场子中是一组与赵鹗相对立的人物,势利刻薄又残留一丝小市民的善良品性,宾白类型化。杨太尉第三折(高潮)出场,参与的核心情节为“屈堪银匙著”。其过场戏较多,为线索式人物,重要关目的转换多由他穿针引线,宾白少而精。文章拟从《金凤钗》中店小二、李氏(旦)及杨太尉的舞台形象来分析宾白的价值。
一、出场白为人物定好性格基调
元杂剧是连场戏,基本组织单位是“场”。元杂剧人物众多,又经常要上下场,次要角色没有机会借唱词来自我抒发,戏份不多的角色,观众很难记住。因此人物初上场,剧本通常会安排最能体现其性格的宾白,让观众对上场的人物有大致印象,而性格的后续发展辄以预先确定的基调来推进。
赵鹗是一个为应举而携家带口住在状元店的贫穷秀才,因欠店小二房钱又让全家忍饥挨饿,再兼性格软弱,一再被店小二与妻子羞辱。剧首楔子的第一场戏就重点写三者的冲突,这场戏运用了对白、分白来表现店小二与李氏的势利刻薄、赵鹗的软弱,为人物定好了鲜明的“性格脸谱”。店小二、李氏一上场就对秀才冷嘲热讽:
(店小二云):秀才,看你这等也不能够发迹,嫂嫂,你问他要纸休书,拣着那官员大户财主,别嫁一个。我与你做媒人。(旦云)哥哥,我心里也是这般说。赵鹗,你听的么?小二哥要房宿饭钱哩,我将什么与他?你则是不肯上朝求官应举去,得了官,我便是夫人哩。(俫儿云)爹爹,我肚里饥了也。(旦云)你也养活不的我,将休书来。(店小二云)将房钱来。(正末云)我则今日求官应举去,我为官,你便是夫人哩。(旦云)我等着夫人哩。(店小二云)秀才,你若得了官,我便准备着果盒酒儿,与你挂红。(正末云)我若不得官,我也不回来。[2]
对白讲究“接榫”自然,这场戏中店小二与李氏你一言我一语,对接紧密,连珠炮似的向秀才发难,流露出对秀才的鄙夷。店小二前来索要房钱,首先一顿羞辱,从劝李氏改嫁来侧面奚落秀才不能发迹,更见言语之恶毒。而紧接着李氏却顺着店小二的话指责丈夫无能,以再嫁威胁,毫无夫妻情义。面对店小二与妻子的双重责难,赵鹗无言无对,此时俫儿又以一句“肚里饥也”将其推向无助之境。与店小二、李氏的尖酸羞辱相对,赵鹗回以求官应举,一句“若不得官,我也不回来”把在温饱线上挣扎的读书人饱受内外夹击时的软弱与可怜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前者的市井小人形象也跃然纸上。
杨衙内的出场也交代了其性格特征,而宾白设计又有新变,前者上场白为散白,而此处则为韵白:
(杨衙内领祗候上,云)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街下小民闻吾怕,则我是势力并行的杨衙内。小官姓杨名戬,字茂柳,官封衙内之职。我是累代簪缨之子,我嫌官小不做,嫌马瘦不骑。
杨衙内以上场诗出场,后紧接六句参差不齐的韵白。上场诗也属韵白,是角色首次出场用来自报家门的四句或八句字数不定的诗句。从“花花太岁”“丧门”等词可窥杨为炙手可热、作恶多端的豪门子弟,这几句是元杂剧中常用来形容权豪势要的套语,套语一出,观众就对人物有了基本印象。宾白句句都在揭露杨衙内的丑恶面目,却让本人道出,平添滑稽效果。
二、利用同一人物宾白的前后反差来强化人物性格
《金凤钗》宾白的最大亮点就是巧用反差来突出人物见风使舵的性格特色。店小二、李氏这组人物的宾白围绕秀才三落三起的遭际来设计;而杨衙内辄围绕秀才“被冤—昭雪”来设计。
第一折戏叙赵鹗高中状元,却因失仪落简被削去功名,情节的一波三折让店小二等人态度在鄙夷与恭维间摇摆。第一场戏店小二等得知秀才中状元,有一段分白:
(店小二云)我恰才街市去来,说道赵秀才得了头名状元,做了官也。俺家里别无甚值钱物件,止有俺媳妇穿的一条裙子,我当一瓶儿酒,去那朝门外等着,与他庆贺去咱。
(旦云)今日谁想俺秀才真个得官也!我引着孩儿,看那秀才走一遭去。
秀才一发迹,二人立马换了一副面孔。店小二殷勤用媳妇的裙子当来酒,极具讽刺效果。而李氏前面直呼“赵鹗”,此处却称“俺秀才”,丈夫落魄时恨不得立马与其断绝关系,一朝发迹就亲如一人,让人啼笑皆非。这是这组人物的一度变脸。
当店小二携酒相贺才知秀才竟没有得官,态度再次突转,立刻冷酷索要房钱。使得秀才忍不住嘲弄:
(云)小二哥,你好乔!听的得了官,就买酒相贺;听的剥落了官职,就索要房钱。(带白)
带白是主唱角色自己在歌唱中带入的说白[3],会对歌唱起到短暂的停顿作用,并提示下面的唱词,减轻歌唱演员的负担,它更重要的作用是与唱词互动,紧密相连的宾白与唱词往往表达相同的情感,对唱词的情感进行强化,最能体现杂剧曲白相生的特点。这一句带白出自《金盏儿》,后紧跟着的唱词为:“你却便攀高接贵教我笑店都知。我得官也相庆贺,剥落也不追随。正是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此处以秀才之口侧面强化了店小二的市侩嘴脸。
而李氏知状元夫人之梦破碎,旋即索要休书。
(旦云)你这等模样,还不与我休书?快将休书来!(俫儿云)爹爹,我肚里饥了也,我也不跟你了。(店小二云)还我房钱来!(分白)
俫儿在这部杂剧中是点缀性的角色,一般伴随李氏上场,宾白也依附于李氏,以强化李氏与秀才或疏或亲的关系。这是人物的二度变脸。
第二折戏中秀才被逼无奈,只好桥上卖诗,恰好碰见上街体察民情的谏议大夫张天觉被邦老敲诈,便倾囊相助。而前来索钱的李氏得知秀才竟将二百钱借与他人,怒上心头:
(旦骂云)呸!穷弟子孩儿,你也才叫化的二百钱,你又放债。
李氏的怒骂中又是“穷弟子孩儿”,又是“叫化”,借钱被夸张成是放债,言语之刻薄较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李氏又索要休书,并且在秀才的唱词中用插白对其进行嘲讽:
(旦云)你这等乞穷俭相,几时得长进?(插白)
(俫儿云)爹爹,你也顾不的我。(插白)
这一折戏围绕秀才得官又失官、赚钱又散钱来塑造店小二这一组人物,精细写出了人物 “有钱时欢喜无钱时叫”的自私自利。
第三折着力描写秀才得到金钗后店小二等人态度的逆转。金钗送来前,店小二叱令秀才搬进梢间,李氏不断索要休书。此时正末连唱两支曲子抒发秀才各种不幸遭际一齐涌上心头的绝望与忧愤,而店小二等人还是紧紧相逼:
(店小二云)快还我房钱来。(旦云)快写休书来。(店小二云)问他要休书别嫁人,我与你做媒。(俫儿云)我要吃烧饼。(旦云)快写休书来。(分白)
此处三人轮流相逼,节奏瞬间加快,如鼓点一般。也让店小二这一组人物的恶劣态度达到顶点。这样设计宾白是为下面的情节蓄势。四人对白刚刚结束,张千就奉大人之命送十只金钗来报,情节发生突转。秀才将一只金钗做房钱,店小二笑逐颜开,极力奉承秀才,又是安排头间房,又是准备茶饭,引来秀才一番讥讽。【贺新郎】一曲间以插白,堪称绝妙:
觑着这梢房门一似吓魂台,你如今悄语低言,早则大惊小怪。我有钱时做甚教伊索打火房钱该二百。(店小二云)且由他,怕你少了我的?(正末云)小二哥,与你这金钗。(唱)我与你火炭也似一只金钗。(店小二云)你是个知礼的人,你肯失信?(正末唱)我无钱时他恶歆歆嗔满怀,还了钱喜孜孜笑盈腮。(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担待些儿……
秀才故意提到房钱二百,店小二赶紧为自己解围。两人一唱一答,越发显得虚伪、市侩、可笑。这是人物的三度变脸。
杨太尉也有前后逆转的宾白。在后面的关目中,杨太尉的六儿被邦老谋害并栽赃给秀才,杨太尉要斩杀秀才,危难之际,张大人带着圣旨刀下救人:
(孤云)教赵秀才近前来。为你怀才抱德,我奏过圣人,今日将你加官赐赏哩。(杨云)住住,这赵鹗便依着大人,饶了他性命。我家六儿的性命,可着谁认?
在对白中,一听说是圣上的旨意,杨太尉急忙喝住刽子手,尽管犹疑,还是立刻转变态度,表示要饶秀才性命,但不忘质问张大人六儿的死应该谁负责。真凶李虎现身,杨太尉的态度才发生根本变化:
(杨云)知道都是这贼,险屈杀了赵秀才。秀才请起。当初这厮怎生在州桥上行凶,揪住大人骗赖钱来?你可怎生借与大人这钱来?试说一遍咱。(对白)
在真凶面前,他要掩饰自己屈堪银匙著的行为,与之前的嚣张跋扈判若两人。寥寥几句就表现了人物在权力面前如何前倨后恭。剧本对他的塑造非常巧妙,一是设计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宾白,并让人物反复说,二是设计人物说白的反差。所以尽管他的宾白并不多,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利用宾白的反复来突出人物性格
利用宾白的反复来塑造次要人物也是 《金凤钗》宾白的一大特点。大概是出于经济的考量,剧作家想用最简洁的人物宾白、最显著的方式让观众快速记住这些戏份不多的脚色,这在店小二这组人物宾白的设计上尤为突出,如讨要休书房钱、诉说饥饿的分白在前两折中多次出现。店小二、李氏与福童是一组同类型的人物,他们都具有势利刻薄的市侩特点,常同时在场。用三人的分白来表现同一种性格,除了正面塑造人物形象,还起到了划分人物类型的作用,紧密三者之对立于赵鹗的关系,让观众看到店小二就想到李氏,看到李氏就想到俫儿,并且想到他们共同的性格特征。
店小二与李氏在剧中还有多处相同(重白)或相似的语言,如李氏大骂秀才将钱借与别人后与店小二的下场白:
(店小二云)嫂嫂,俺回家中去罢。
(旦云)小二哥,咱回家去来。(重白)
这些内容、结构相似的宾白也有同样的作用。
这一手法也用在了杨太尉的宾白中,作者让人物三次喊打,以凸显其蛮横残暴:
(杨云)这厮还口强哩!赃已有了,你还不招,等甚么?左右人,洗剥了打着者!
(杨云)不肯招,打着者!
(杨云)不招呵再打!
秀才被邦老栽赃,杨太尉认定秀才为真凶,将其屈打成招。这三处宾白关键词都是“不招便打”,最终造成冤案。剧本没有设计太复杂的宾白,只用了三句“打”就把杨太尉的冷酷残暴写出来了,并与人物上场诗相呼应,很容易激活观众脑海中关于权豪势要的想象。
集中使用这一手法的是秀才得到金钗、店小二与李氏态度逆转的这场戏。秀才桥上卖诗、施钱救急、得到金钗,李氏与店小二几次索要休书和房钱都是在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秀才得到金钗前,忍饥挨饿无人问,得到金钗后,店小二立刻为一天没进食的秀才安排茶饭,李氏亲自端饭。结果遭到了秀才的讥讽,两人连连打岔:
(旦云)秀才,你肚里饥,吃些儿。(插白)
(旦云)你休提旧话。(插白)
(旦云)是我一时不晓事,你休记恨在怀。(对白)
……
(店小二云)哥哥不记旧恶。哥哥,你且吃些茶饭。(插白)
(店小二云)哥哥,你吃些茶饭儿。(对白)
这场戏店小二与李氏的宾白虽多,但内容单一,主要是劝秀才“吃些茶饭”“休记旧恶”,这与前面两折多中宾白“还我房钱”“与我休书”“肚里饥也”的运用是一样的。
在对店小二一组人物和杨太尉进行刻画时,剧本抓住了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秀才落魄时,店小二、李氏、俫儿的宾白关键词分别是“还我房钱”“快与我休书”“肚里饥也”;秀才得到财富(金钗)后,宾白关键词是 “吃些茶饭”“休提旧话”;杨衙内的关键词则是“三次喊打”。这些人物的宾白内容并不丰富,但是剧作家善于巧妙地反复运用这些宾白,让同一句话(或稍微变形),通过分白、对白、插白等多种形式在多场戏中出现,经济、简洁,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利用人物宾白与正末唱词的对比来强化人物形象
郑廷玉杂剧注重曲白互动,善于将插白与唱词对比,强化人物形象。秀才将卖诗的钱借给了被邦老打劫的张大人,回家被妻子劈头盖脸一顿痛骂,认为秀才不应该不顾自家温饱去仗义救人。秀才软弱惧内百口莫辩,唱起一曲《满庭芳》企图劝李氏放下情绪,面对眼前的柴米油盐问题,低声下气让李氏籴米买柴,李氏立刻反唇相讥:
(旦云)有了钱,不籴米,不买柴,却与别人使。(插白)
插白是其他脚色在主唱角色的歌唱中插入的说白,可以引起下面的歌唱,是两个角色的互动。李氏指责秀才将钱借与他人,秀才有怒不敢发,依旧好言相劝,让妻子不要因为二百钱就“如今人看得眼皮儿薄”(【满庭芳】)。
曲后又有一组分白:
(旦云)我等你做什么,我别嫁人去!(店小二云)我替你做媒。(俫儿云)爹爹,饿杀我也。
三人又同时发声,可是并没有人回应秀才的心声,一个又拿另嫁说事,一个在旁帮腔,还有一个永远在诉说饥饿。三句分白是对秀才曲词的回应,但又完全违背对话合作原则 ,没有一句与秀才的曲词相关。三人的宾白体现的是对秀才的冷漠、鄙夷,可以想象,秀才在家庭中的处境是何等艰难。而这些牛头不对马嘴的宾白在舞台上搬演也一定会造成滑稽效果。
相似的还有下一支曲子中俫儿的插白:
(俫儿云)爹爹,买个馒头面糕我吃。
此处连用两支曲子表现秀才对妻儿不知好歹的怒气以及对命运的绝望与感伤,而剧本还在第一支曲子中为俫儿插上一句饶舌的说白,插科打诨,一是承袭上一处分白对这组人物的冷漠的刻画,二是在秀才的怒气中增添了戏谑,活跃场上气氛。
秀才从悲愤回归到饥饿,而李氏还没有停止抱怨,一直在诉说自己的感受:
(旦云)我这十日九顿饿,跟你做甚么?
在这几场戏中,李氏等人始终都没有正面回应过秀才的曲词。
通过对以上插白的分析不难发现,剧本在秀才劝导、抒发悲愤或自道饥饿之难忍时,往往穿插李氏与俫儿无视秀才的情感自说自话(索要休书、烧饼、馒头面糕等)的宾白,在最悲情处增添笑料,营造快活气氛,调和悲喜。而这样设计宾白不但没有损害秀才的形象,反而突出了秀才的软弱、正直、孤愤、落魄,店小二等人的自私、刻薄、势利。两种形象在宾白与曲词的反差中都更为立体。
五、小结
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4]尽管早期的元杂剧较之中后期的杂剧,宾白较少,确实体现出以唱为主的特点,但宾白由少及多恰恰就体现了宾白对杂剧的重要性。曲抒情,白叙事,从曲白完备的明刊杂剧来看,二者均为杂剧的血肉骨骼。曲词受宫调、曲律的限制,又囿于元杂剧四个套曲一种脚色主唱的形式。而宾白长短不拘、类型多样、人人可说,语言又新鲜俚俗、晓畅自然,利于鲜活形象的塑造。
在《金凤钗》一剧中,次要角色的宾白不多,店小二、李氏与杨太尉在剧中的作用、分量不同,所以刻画也有轻重之分。前二者的作用之一是插科打诨、娱乐观众,所以戏份较多,对其刻画较为精细。剧本抓住二人性格势利刻薄的主要方面再三刻画,设计同样的宾白,并反复出现;同时又设计前倨后恭的宾白,一再出现“倒转”效果,强化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杨太尉戏份较少,因为是连接关目的重要人物,剧本对他的刻画少而精,以重白来突出其个性。《金凤钗》利用宾白对次要人物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
[1]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83-186.
[2]王季思.全元戏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本文所引《宋上皇御断金凤钗》均出自该书,以脉望馆本为底本校注,下不另注)。
[3]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85.
[4]徐渭.南词叙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88.
J805
A
1673-9884(2017)10-0114-04
2017-08-21
陶 赟,女,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