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教学中红色资源的运用探究

2017-04-15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红色德育中职

沈 丽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教学中红色资源的运用探究

沈 丽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文章试图从目标、内容、方法三个维度分析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与红色资源的内在契合点,从教学原则、教学模式的角度,探索运用对策,从而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实现理想信念的培育和巩固。

网络环境;德育教学;红色资源;运用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同时也给中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德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红色资源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更成为了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教育资源。文章从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与红色资源的内在契合性出发,揭示红色资源的独特价值功能,以探索其具体的运用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红色资源与中职德育教学的内在契合性

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红色资源与中职德育教学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有着内在契合性。

(一)红色资源与中职德育教学在目标上的内在契合性

作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中职德育课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精神财富,其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和特殊的教育性、历史性、多样性使它能成为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就是引导他们继承党和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因此,红色资源与中职德育教学在目标上是高度一致的。

(二)红色资源与中职德育教学在内容上的内在契合性

中职德育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和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方法以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红色资源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和中国革命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其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实事求是精神等,内容丰富,是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对中职生进行红色资源的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体悟革命先烈道德情操的高尚,学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从内容层面看,红色资源是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源头活水。

(三)红色资源与中职德育教学在方法上的内在契合性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中职德育课教学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不仅关注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另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传统德育方式受到挑战,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中职德育课程课堂教学须综合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红色资源的载体形式多样,不仅有物质的(如革命旧址、战争遗迹、文物等)、信息的(如革命和建设时期遗留的文本、音像、标语等),还有精神的(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苏区精神、红船精神、抗洪精神等),多样的载体形式为教育者实施教育时提供了可选择的多种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教学中红色资源的运用对策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要渠道的交往过程。网络环境下红色资源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要更新教学理念和内容,还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1.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

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发挥其课程载体作用,努力把中职生培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基本方向。而网络环境又对德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因此,网络环境下红色资源融入中职德育教学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的前提下,应紧密结合网络环境的特征和中职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坚持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在内容上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和高尚人格,又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富有时代特性的内容;在方法上既要采用讲授、案例等传统教学方法,又要结合网络媒体的交流及时互动性、时空联络及时性等特征,创新红色资源的开发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与贴近中职生相统一的原则

“贴近实际”就是要求红色资源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从教学对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任务的实际出发,并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社会生活现象,分析社会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贴近生活”就是要教学回归生活,案例的选编、问题的设置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最终要服务生活;“贴近学生”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方法上应该借鉴网络时代下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技术,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网络平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满足学生生活、成长、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3.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偏重一般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单一的理性维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教学中红色资源的运用不仅要关注知识传授、观念树立,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实践。具体地,教学中既可以采取案例分析、知识讲授、主题讨论等传统的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理性教育方法,又可以通过红色音像展示、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旅游组织等感性教育方式加强学生信仰情感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立足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教学方法

基于红色资源的特性和中职德育教学的性质、理念、目标任务等,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高网络环境下德育教学中红色资源运用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式

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强调通过教师有目标、有规划、有体系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尽管新课程改革下,越来越多的人对讲授式教学提出了质疑,但是由于红色资源依赖历史的久远性和存在方式的离散性,以及其与中职生的日常生活并无直接关联,中职德育教学中红色资源的运用离不开教师在短时间内向学生系统地讲授课程中蕴含的红色资源的内容,如在《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应从理论的高度向学生讲解清楚新民主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革命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坚定中职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网络环境下,广大中职生更多依赖于QQ、微信、BBS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以上平台向学生推送该节课涉及到的红色资源相关材料(文字、案例、图片、影像等)以及配套学案,这样课堂上的讲授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当然,讲授式教学由于强调传统的“灌输”,忽视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无法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内化和升华,因此,具体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模式需要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使用,才能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2.情境体验式

霍尔·戴维斯在《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指出,“道德教育的努力方向应该是,提供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做出决策的经验”。一方面,中职生的道德感正处于形象性道德感向伦理性道德感过渡的阶段,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具体情境。另一方面,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更强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获得感悟和体验,从而激发学习趣味,领悟教学内容,升华品德情感的目的。中职德育中红色资源的情境体验式教学应当抓住以下几个程序步骤:(1)创设情境。具体地,我们可以以文字为载体,呈现红色经典故事案例、革命先烈名人警句等;我们可以导入反映红色题材的音像影视作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从而产生巨大冲击和感染;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参观革命遗址、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他们在现场身临其境去体验和感悟。(2)体验情境。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观察、参与,并产生与教学内容要求相适应的共鸣情感反应。(3)感悟升华。引导学生将产生的情感体验抽象概括为较稳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并升华为学生的人格个性。在教学《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十三课第二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导入时,教师可以播放精心选编的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影像,学生在这种集成了视听效果和情感冲击的音像素材营造的氛围中切身感受到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接着,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感悟到在他们选择理想、捍卫信仰、甘于奉献的背后是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并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当代中职生应该学好技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勇于担当。

3.合作探讨式

合作探讨式教学以问题为运行机制,通过生生、师生的多元互动合作,主动构建知识,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该模式大致包括三个步骤:自学自探——讨论共探——总结提高。一方面,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红色资源是一种集经济、政治、文化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资源,因此,合作探讨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把红色资源有效地运用起来。例如,对于《毛泽东思想概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我们可以在抓住“学生”与“红色资源”两头的基础上,设计下列问题:“农村包围城市”的依据是什么?“农村包围城市”的形成过程是什么?其内容有哪些特征?从它提出的依据、形成过程、内容和特征来看,它蕴含着哪些哲学道理?这一主题系列性问题可以课前通过网络媒体推送给学生,学生会在阅读教材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并进行探索。接着,采用小组讨论与班级讨论想结合的方法讨论共探。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出恰当的评价,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红色资源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

在反思具体教学实践基础上,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提高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教学中红色资源运用的实效性,我们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红色师资队伍建设。中职德育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找准红色资源与具体课程的切入点;还要提升网络媒体的运用技术,在学校等多方支持下建设健全红色学习网站,占领舆论阵地,掌握话语权,让红色资源的教育“润物细无声”。使红色资源借鉴“网红”的传播模式,“融入生活,增强认同感。赋予红色资源以时代感,实现信仰认同。”二是要健全红色资源的学习评价机制。以学习评价为主要内容,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关注评价的发展性和过程性,立足于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Z].教职成[2008]6号,2008-12-10.

[2][美]霍尔·戴威斯著.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陆有铨等译.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谢树平.思想政治课的理念与实践范式[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4]张泰城,张玉莲.红色资源研究综述[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3(11):15-21.

[5]肖绍聪.论红色资源教育教学设计[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10):81-85.

[6]朱晓林,双传学.“网红”视角下“红色资源”网络传播模式探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G711

A

1673-9884(2017)10-0077-03

2017-08-05

2016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项目“网络环境下红色资源在信仰培育中的运用与价值”(2016-R-47393)

沈 丽,女,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红色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红色是什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红色在哪里?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追忆红色浪漫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