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教师校本教学专业培训体系化研究
——以福州大学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中心为例
2017-04-15许德泓陈兴明
许德泓 陈兴明
(福州大学教培中心、高教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116)
大学新教师校本教学专业培训体系化研究
——以福州大学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中心为例
许德泓 陈兴明
(福州大学教培中心、高教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116)
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教师培训现状和教学工作实际需要,提出新教师培训的理念与思路,文章主要针对教师工作的双学科性,对新时期校本新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探讨并根据大学新教师的特点设计了科学的培训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新教师;培训;体系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教育论述专题中提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也明确提出要关注教育和学习质量的提高,要“确保教师和教育者能接受良好的培训,获得专业资格并受到激励,并取得足够的酬劳,确保他们能够在整个教育系统内被公平有效地管理和流动”。[2]在美国,高校新教师培训历史已有三十多年,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教师培训中心专门为教师提供培训与服务[3]。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也提出“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能力是关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时(学分)。”综上,各国都已经把教师培训放在发展教育的优先关键位置,把教师培训视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
为了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脉搏,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福州大学以建设性研究、导向性评价和服务性培训为建设目标,于2003年成立了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中心。中心借鉴和引进了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围绕教学培训、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教学质量调查、教学观摩与研讨、教学技术服务等方面,为新教师培训做了大量研究性工作,取得很好成效,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亮点。
一、高校新教师的培训现状
从教师职业活动特点来看,教师的教学工作实际上由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专业知识两个部分组成。教师不仅要有较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教学专业知识,所以教师教学工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具有双学科特性,需要特殊的专业发展条件。在学科专业知识上,新教师通常在录用时就已进行严格筛选,具备学科所需的专业知识;而在教学专业知识方面,由于大部分高校教师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这方面技能可以说几乎是空白的[4]。新教师校本培训可以说主要是针对教学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这也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源头性工作。但在实际调研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省人事部门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还是高校的新教师培训,其培训工作常停留在理论层面,培训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1.从教育主管部门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来看,高校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主要是对新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教师伦理学》《课堂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六门课程及科研工作、教师礼仪等教师素质素养基本内容。培训手段主要是采用采取集中面授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新教师在面授学习和在线学习结束后,只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一份1个课时的教学详案和PPT课件就可进行上机考试。机考试卷仅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总分一百分,只要七十五分就可以合格。由于教师教学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样的理论培训效果不能满足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训工作与教师的教学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从高校新教师培训工作来看,许多高校都采用传统的助教制度,制度中提出“新入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按学校要求参加培训、通过课堂教学考核、完成其他辅助教学任务,并通过主讲教师认定取得任课资格”等要求,但因教师缺口严重,在实际工作中难于执行,高校新教师未经完整的见习期培训就走上讲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二、以新教师为本,科学设计培训体系
新教师要履行岗位职责,既要有教育教学理论支撑又要学会必要的教学技能,近来新教师群体的特点有了一些显著变化,这对教师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没有科学的体系是无法培养出合格教师。从根本上来说,教师教育工作必须跟上教师的变化。
(一)新教师的群体特性变化
新教师特点之一:以往的教师因为年龄小,学历低,入校后可以分阶段进行培养,先过教学关,后进修提高专业知识,再过科研关;现在的新教师入校时,年龄大,学历高,入校后就必须正确处理专业与职业、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且必须同时过好教学关和科研关。新教师教育专业知识、教学实践能力、对教师专业的态度、教学理念的模糊是教师培训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博士、硕士只是学历,但是学者不等于是良师,因此让新教师了解教学的真谛,拓展教师专业内涵,提高教学专业水平成为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教师特点之二:新教师入校之时就面临着多种压力:其一,他们入伍年龄较大,工作伊始他们就面临成家立业等生活的压力;其二,近年来,师资不足尤其突出,新教师一入校就得上岗,教学压力大;其三,新教师学历高,根据目前的人事制度,他们到岗两年就要评职称,科研的压力随之而来。综上,虽然新教师的专业各不相同,来源各不相同,但要让他们在教学、科研、生活之余腾出整块时间进行专门的集中培训显然不太可能,如何合理设置培训课程也成了要达到更加良好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工作。
(二)培训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缓解新教师教学、科研、生活与培训的矛盾,增强新教师培训效果,教师培训中心根据现阶段新教师的群体特征,将教师入职培训设计成为有效培训与评估反馈两大环节。有效培训环节是针对新教师进行支持与帮助的培训环节,主要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集体研讨与自我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传、帮、带作用,确保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实践性和灵活性。评估反馈环节是针对新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性的评估以确保课堂授课质量。整个培训体系的设计是在先进教学理念,夯实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展新上岗教师培训及过关考核,实施对新教师岗前教学培训制度、准入制度和评价考核制度,以期从教师源头上把好教学质量第一关。
1.对新教师的支持与帮助的培训环节
(1)集中培训
教学首先应确立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传承的过程,更是情意熏陶、能力培养的过程。新教师如何学将教育理论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去,这是集中培训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培训就是指培训中心挖掘优秀的培训资源,聘请教学专家通过举办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技巧、职业道德等教师成长相关方面讲座,对新教师进行统一培训。这些讲座必须少而精,重点突出职业技能的特性,关注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的实用性,而非师范类院校对专业学生的正常、系统的培养与授课。课程的安排如下:《大学的校情、教师的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教学成长的历程与学校激励政策和制度保证》《青年教师如何备好一门课、上好一节课》《青年教师如何过好教学关》等。通过这些讲座新教师对学校的定位、教师应有的风范、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的基本知识有个总体的认识,了解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便于他们在上岗伊始就可以进行职业规划,顺利成长。
(2)分散培训
在经过多方调研,在分散培训上,师培中心将新教师按专业分学院、分学科,有组织的安排其深入优秀教学课堂,实地观摩研究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师培中心聘请优秀专家与新教师一起评课,主要围绕以下课堂教学核心技能展开研讨:课的导入的技能与方法;提问的技能和组织课堂研讨的技能;启发学生思维和营造互动氛围的技能;课堂教学效果适时诊断和强化重点难点技能;板书和课堂语言表达技能;教师教姿教态语言和行为美;总结和结束一节课的技能等。并通过组织新教师参加观摩课、评课、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等活动,学习到自己急需掌握的教学技能,用以教学实践。此外,教师培训中心还开设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课程,提升新教师教育技术水平。
(3)导师制
导师制是当前高校主要师培方式之一。在这一环节,则由学院为新上岗教师按专业配备导师。师培对导师资格也做了严格规定——只有学术与教学水平双优的教师才能担任指导教师。新教师在导师的“传、帮、带”下掌握教学技能,完成教学实践各相关环节,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实验实训实习等任务[5]。新教师要上好课,自己摸索固然重要,但是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给新教师配备了导师以后,新教师有了归属感,遇到教学上棘手的问题有地方求教,碰到自己没有把握上的课,可以先去听导师的课,有了示范课,再上课就轻松多了。
(4)教学观摩与研讨
中心推荐并组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提供具有示范作用的名师课堂开放给新教师,同时中心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讲课音像资料以及微格教室等必要的硬件设施,供教师自我训练提高;组织有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师生交流与专题研讨,及时对有关教师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建议和意见。中心为了使我校教师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博采众长,开展校外名师讲座活动,加强校际教学交流,2003年中心成立开始,积极聘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等200余名名校优秀教授来我校讲学,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5)实践能力训练
中心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工程实践训练,由于体制问题,现在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没有经过实践训练,为了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如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挂职或顶岗参加实训基地的生产管理、技术改造,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在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习等,“卓越工程师师资培训计划”的新到岗教师被优先安排参加实践性能力训练。2008年起,中心每年推荐许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工程实践培训,培养了一支优质的“工程型”人才。
2.对新教师的培训评估制度的建设
(1)政策保障
为确保培训质量,加强培训效果评估,中心从教师培养、教研教改、教学评价、教学纪律等方面不断推进检查评估制度的建设。2003年,中心公布《福州大学“教师教学基本要求”达标条例》《福州大学关于主讲教师资格认定的暂行规定》,2008年发布了《福州大学新教师助教制度实施办法》,2011年提出《福州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检评标准》等。这些制度的建设,为新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促进提供政策保障。
(2)评价方法与流程
在以往对新教师培训结果的评价中,常存在对教师评价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在终结性评价方式下,评价者缺乏深入新教师的成长全环节,对其做出整体考察,评价常存在偏差;而作为被评价者的新教师对评价成绩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为了保障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中心摈弃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手段,改采用过程性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机制侧重分析成因,在过程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有利于教学培训模式的及时调整与改进。[6]为此中心成立评估专家组,确保每个新教师的达标资格认证公平公正严谨可靠。具体的评估流程为本人总结,专家组听课评价、学生网上评课,终合评定。评估与教师的任课资格直接挂钩的方式提高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评价内容
中心为每个新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过关考核,全方位为新教师讲课进行个性化评价,其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学习情况的考核,以论文或报告形式提交;第二部分,教学实践的考核,由学院组织专家组和新教师的导师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完成情况做出鉴定。第三部分,教学文件资料整理与组织能力的考核,包含授课计划、教案、讲稿以及相关教学文件资料。这项考核是由中心组织专家现场检查。第四部分,课堂教学过关考核。由专家组进入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现场听课,听课后评课,严把教学质量关。
三、培训的成效
教师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十多年来,中心组织新上岗的教师过好教学关,对新教师进行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培训、业务工作等全方位的培训,把教师实际岗位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与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帮助新教师明确自身定位,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提升教师教学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体成效如下:
1.共培训了新教师1236名,为教学一线源源不断输送合格教师。经中心培训的青年教师有些已成为教学骨干,在校内外的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
2.利用我校优质资源,在区域内高校中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为其它高校开展师资培训项目提供宝贵资源与经验。2007年以来,我校共接受外校访问学者133人,为外校培训新上岗教师近百人。
3.打造了一批培训团队的教师:中心经过不断筛选和交流,选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培训教师,为新教师开出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艺术、大学教学理念、教学法、实践教学技能培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等培训课程。
4.锻炼和培养了一批教学评价队伍: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必须符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必须是个性化,因此评课必须到位,几年来我们采取了团队评课的方式,每个试讲教师都有六个听课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听课,诊断教师的上课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成长了一支评课教师队伍。
5.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导师队伍: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的传、帮、带,几年来中心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要求导师尽心尽责地培养新教师,并对导师提出了要求,经过几年的实践,导师队伍越来越专业。
6.开放了一批名师课堂:为了提高培训效果,中心除了对新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外,还带新教师进名师课堂。为了开放名师课堂,中心的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到名师课堂,写出了这些教师的教学风格简介,以便新教师能掌握教学的真谛。
四、结语
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教育质量的保证。我校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中心非常注重对教师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培养。经过十四年来不断的探索教师教育的规律,制定必要政策导向和适当的激励机制,目前我校的教师培训中心运行情况良好。教师培训中心不仅培养了近千名新教师,而且也培养了一批教师培训团队的教师,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中心的工作深得广大教师的认可。但是教师培训中心也清楚的认识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培训中心要不断引导新教师,探究学习,讲求实效,通过教师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保证教师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1]习近平.习近平系列教育论述专题(三)[EB/OL]http://www.docin.com/p-933653698.html.2013-09-10.
[2]徐莉,王默,程换弟.全球教育向终身学习迈进的新里程——“教育2030行动框架”目标译解[J].开放教育研究,2015(6):16-25.
[3]杨芳芳.浅析美国高校新教师培训对我国地方高校的启示——以美国芝加哥大学为例[J/OL].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19):64-65.
[4]周国君.专业化背景下的高校新教师培训[J].中国人才,2005(7):49-50.
[5]顾玉林.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内涵研究[J].素质教育论坛,2008(2):18-18.
[6]周明星,焦燕灵.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反思与校本教育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9):47-49.
G645
A
1673-9884(2017)10-0053-04
2017-08-21
许德泓,男,福州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中心负责人,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