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高校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
——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2017-04-15周琼

关键词:佛山工匠精神工匠

周琼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校办公室,广东佛山528000)

论地方高校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
——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周琼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校办公室,广东佛山528000)

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地方高校必须承担的重任。通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可尝试以下路径:深化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打造一支创新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着重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创建一批具有鲜明理工科特色的“产业学院”,构建多样化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地方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接。

工匠精神;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并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从“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升级的进程中,在不断强化工业升级的过程中,在群众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既要不断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等“硬件”,同时还需要一大批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产业劳动者作为必不可少的“软件”[1]。所谓的“工匠精神”,其内涵可以从下面几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从个人层面来讲,工匠精神是号召追求对产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雕琢精神;第二,从企业层面来讲,工匠精神是号召企业精细化生产,产品以质优而非量大取胜;第三,从社会层面来讲,工匠精神是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工匠的氛围,引导全社会各行各业都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工匠精神,对于加快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2]。

我国从来都不缺少工匠精神,从鲁班到李时珍,在各行各业都曾涌现出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到现在我国很多企业也是靠着精湛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世界享有盛名。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整体大而不强、产品质量不高、蕴含的自主创新技术少。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既有企业急切追求短期利益的原因,也有教育迷失的原因。因此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教育是根本,特别是更接“地气”的地方高校,在为各行各业培养一批批独具匠心的产业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地方高校在培育“工匠精神”中的作用

(一)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及服务地方的途径

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定位,地方高校在财政等多方面依赖于地方政府,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在科研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也与地方政府、企业等有着密切的合作。[3]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发展所要做出的必然选择。因此,地方高校在发展中不仅要立足地方更要主动地融入到地方的发展中,不仅要主动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的匹配度,更要承担起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4]地方高校应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开展应用型研究为主要内容,创新机制,促进发展,提高质量。

(二)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对地方的作用

1.为地方培育懂技术会创新的新型产业工人

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业的从业人员,由于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对技术的掌握大多凭借经验,很难通过再学习再教育等途径提高技术,也限制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地方高校培养的学生应该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适应地方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主动结合当地产业,调整课程设置,并将工匠精神的“严谨、专注、踏实”等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大学四年的培养为地方产业的发展输送一批文化层次较高,自身理论修养较强,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知识型技术型新型产业工人,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不断创新,成为支撑地方各行各业发展的支柱。

2.促进地方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目前,我国很多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导致消费者转向国外市场,还致使国内市场低质低价产品泛滥,损害行业进步和技术创新。因此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既要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又要牢固树立产品质量意识,更要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从而为社会提供有效供给”[5]。而这些离不开地方高校的支持。人是企业生产的基础,只有地方高校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才能为产业的发展培育一批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地方经济水平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特别是在当代,企业的发展更需要一种精雕细琢的企业文化,以产品立身,以质优取胜,从而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工匠精神”不仅要求企业注重产品质量,还要求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将创新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践行“工匠精神”的主体是人,而地方高校势必要主动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其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强调解决一线技术问题的能力,更强调具有技术创新的能力。”[6]有了这样一批人才的支持,有追求精致的内在要求支撑,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才能蕴含更多科技含量和更多的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发展壮大地方经济。

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佛科院)为例,学校所在的佛山市,是广东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佛山制造”也享誉海内外。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历届党委、政府、企业乃至民众,都把制造业看成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形成了以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及零配件、新能源装备、通用及专业机械设备和石化及精细化工等行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佛山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珠江西岸“六市一区”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一半,通用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广东省20%,居广东省第一位;专业设备制造业约占广东省25%,居广东省第二位。佛山也是全国最大的陶瓷装备制造业基地。2015年,佛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 774.93亿元,创造了“广东第二,全国第五”的制造业奇迹。但在全球高端制造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双重压力下,佛山也存在着产业层次水平不高、制造业面临需求不足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等问题,制造业转型升级亟待破局。

作为广东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佛科院要承担起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充分发挥促进佛山乃至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因此,佛科院应着重培养面向产业、面向一线、面向职场且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工程应用人才。

二、地方高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

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佛科院以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契机,从深化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构建“高校+高端研究院所+龙头企业”以及“高职——本科”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途径,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并使这种培育和塑造充分渗透到教学和实训的各个环节中去。

(一)深化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工程

课堂学习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推进课程改革在大学育人过程中处于基础却又根本的地位。《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因此,深化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进一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佛科院从四个方面加强和深化课程建设,一是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强调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教学,从课内学习为主转变到课内、课外结合,注重学生课外学习的引导,倡导项目教学法。二是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把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国际视野、领导才能、协商技巧、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重新布局,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三是考核方式改革。课程考核重视过程考核,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评价,设置课程大作业、课程读书笔记等测试环节,强调过程管理,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等。通过实施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四是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

同时结合佛山产业发展需求,佛科院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引入社会各界相关专业人员参与专业建设规划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及教学改革方案设计等工作,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贴合学校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充分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地方高校应该主动调整课程专业设置,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设置和教学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发展建立稳定的人才基地。

(二)打造一支创新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精良、数量充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师资保障

为打造与地方经济结合紧密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技能、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促进专业教师从单一教学型人才向教学、科研、实践的综合型人才转化,佛科院出台了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相关文件,鼓励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或者到企业进行课程进修,明确提升路径,将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研究或者工作的经历与职称评聘、工作业绩和年度考核进行挂钩,鼓励教师们积极到企业、到一线的岗位去学习锻炼,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把握基础教育规律、了解生产前沿的科技动态和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以丰富专业教学的内容,采集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所需要的各种专业实践技术资料,同时为生产一线的技术开发、技术运用和技术公关等做出贡献。

“双师型”教师一方面靠学校培养,一方面也要靠与企业合作。积极从企业挖掘技艺精湛、精益求精的“匠人”,聘请他们走进学校,一方面,直接面对学生,指导和传授技艺;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将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达给学生。佛科院为积极倡导在校研究生向工匠精神学习,更好地培养工匠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按照学历、职称、行业相关度等条件,从佛山市命名的30名“大城工匠”中遴选出与学校专业相关的“优秀工匠”,聘任他们做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大城工匠”是由佛山市授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工匠精神”人才的荣誉称号,聘请大城工匠作为研究生兼职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产业、技术方面的指导,让学生精准把握科研与产业如何结合,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多加一重保障。

既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又具备实践教学素质的教师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学生的引航者。地方高校要做好教师的引进和培养,给教师提供更多去企业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要打开渠道,结合专业设置,充分吸取企业里面的优秀“工匠”走进学校,直接面对学生,在提供技术和技巧指导的同时,用他们追求极致、精雕细琢的品质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既学到“工匠”的技艺,又感受到“工匠”的精神。[7]

(三)创建具有鲜明理工科特色的“产业学院”,构建“高校+高端研究院所+龙头企业”的多样化协同育人模式,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举措

产业学院作为一个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将企业的产业资源、政策资质、行业经验、业务标准、实习岗位、生产工艺、研发技术、经营管理等发展要素植入产业学院,依托高校的人才、人力、技术以及丰富的社会资源完成企业战略转型和区域化发展规划,高校在产业学院中负责提供日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区域交流、专项研究以及人力资源等服务。产业学院不是以获得利润为出发点,而是以培养行业专业人才,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发展,共建共赢为目的。

为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工匠型”人才,在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背景下,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佛科院充分发挥佛山的产业优势,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围绕佛山的产业领域,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理工科特色的“产业学院”,构建多样化协同育人模式。产业学院下面开设产业班,按照“产教融合、专业对接、课程衔接”的思路,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专业、企业“双元”培养制度。通过产业学院,把高校课堂搬进企业,让学生尽早了解行业经验、业务标准、生产工艺、经营管理等,实施学校、企业双导师制。

目前,在这样理念的指导下,佛科院与佛山新光源产业园、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建立了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依托佛科院智能制造和新能源重点学科群建设,依托佛山云浮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立佛山云浮氢能科技学院等等。

“工匠精神”学生的培养,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企业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校企合作,设立适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能够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四)推动“高职——本科”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地方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接,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路径

通过打通高职与本科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寻求高职与本科院校在培养目标、办学机制、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衔接路径,一方面推进高素质高技能“工匠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提升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高职与本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佛科院积极与当地高职院校合作,进行“3+2”相互衔接贯通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谓的“3+2”就是结合地方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通过参加“专插本”考试形式,招收省内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进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继续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深造,考核合格后发放本科毕业证书,实现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衔接培养目标。同时佛科院与高职衔接院校、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制订高技能人才专本衔接培养方案,实行专业、企业“双元”培养制度,形成高职院校、本科院校、行业企业与社会协同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机制。比如: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项目(2+2)”,单独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单独开班,会同行业、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

“工匠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高职院校的职能,地方学院作为地方的智力支持,更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有利资源,加强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师等方面的合作,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地方发展输送既有高技能,又有钻研精神,更具有创新能力的“工匠型”学生。

三、结 语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地方高校要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引领,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勇于创新,不断打破发展的天花板,大胆探索适应“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一批批既拥有追求卓越的意识、又有精湛技艺、掌握扎实专业本领的产业人才,将服务地方打造成为地方高校办学的特色名片。

[1]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弘扬工匠精神大家谈[N].人民日报,2016-06-21.

[2]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要补的“精神之钙”[N].新华日报, 2016-03-07.

[3]王立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51-60.

[4]杨德山.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17):48-50.

[5]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33-37.

[6]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7]韩英丽,马超群.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工匠精神培育[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6):91-94.

(责任编辑:张惠fszhang99@163.com)

On the Practice of“Craftsman Spirit”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for Local University——Taking Fos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OU Qiong
(President’s Office,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ths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serve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and it is also a responsibility that local universities must assume. Taking Fos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possible following approaches by which local universities apply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s training: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and talent training pattern;improving students’cognition of innovation and pragmatic ability; training rich experienced faculty with focus on improving teachers’practical ability;building up a cluster of“Institutes of Entrepreneurship”by constructing diversified collaborative platforms;promoting professional structure in local universities with the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raftsman spirit;local universities;Foshan University

G641

A

1008-018X(2017)02-0092-05

2017-01-09

周 琼(1986-),女,陕西汉中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校办公室工作。

猜你喜欢

佛山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工匠风采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广东佛山 小记者参观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