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平台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例
2017-04-15李宴群
李宴群 柳 萍
加强平台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例
李宴群 柳 萍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加强平台建设,是落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一间小会议室改造成为党建工作基地,并命名为“求是堂”。通过“求是堂”一场场生动精彩的党性教育活动,抓好“学”这个基础,“求是堂”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党支部党小组集体学习等各种方式,组织党员系统学习,思想上补了课,精神上补了“钙”,进一步坚定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升了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的理论自觉。
小小会议室变身“大讲堂”
“求是堂”的前身是一间小会议室,经医院党委决定将其固定成为党建工作的“大讲堂”,同时,以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命名为“求是堂”,不仅叫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发挥了环境育人作用,使原本仅承载会议功能的一间小小会议室变成了一个承载教育功能、凝心聚力的“大讲堂”。
“求是堂”刚刚成立,医院的主要负责同志及全院43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围坐在“求是堂”会议桌旁,聆听医院党委书记赵长宏同志所作的《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的党课,这堂党课全面阐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内涵,探讨了党员干部如何才能做到坚持实事求是。“求是堂”既是党员活动室,更是医院基层党组织活动的主要阵地,满足了基层党建“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要求,“求是堂”通过定期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党员学习的“求是大讲堂”。“求是堂”的成立有利于广大党员进一步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落实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
大家在实事求是思想的洗礼下,共同重温我们党96年来的辉煌历程,。“求是堂”内一块“求是堂”匾额正中悬挂,墙壁上张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四幅题词,墙上一面鲜红色的党旗庄严肃穆,党旗上的入党誓词激情澎湃,书架上摆满了《习近平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和党史党建类书籍,报刊架上摆放着《人民日报》《求是》杂志、《黑龙江日报》和《奋斗》杂志供党员学习使用。“求是堂”外墙,四幅“光辉的历程”党史展板展示了我们党96年的伟大的历程。医院党委对“求是堂”寄予厚望,希望“求是堂”能成为党员学习进步的阵地,成为党员信仰之家,并希望每位党员能自觉成为科学思想的传播者,尤其是在当前整顿工作作风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思想,严格自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快速发展。
创新党建工作,让学习教育深入人心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医院全体党员迅速掀起了学习教育热潮,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医院确立了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肿瘤专科医院”为目标的发展愿景,加强医院党的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现美好发展愿景的核心和基础。
紧抓党建宣传阵地。日常工作中坚定信念,打好党建工作主动仗。医院先后在门户网站开设“党建云平台”专栏、在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专栏“党建学习在路上”,成立党建工作微信群、QQ群,同时通过开设的专栏、专题学习会等形式,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位,人人知晓。
讲好故事润物无声。医院党委宣传部精心策划采写《哈医大肿瘤医院的故事》,增强医院文化底蕴,记录医院发展进程,以先进人物事迹,感人的医患故事感染鼓舞广大干部职工奋发有为。连续多年策划设计以历年理论热点为主题的工作日历:例如以“梦”“和”“实”“为”等内容为主题,撰写文案,设计制作医院周记、日历,在方便干部职工日常工作的同时,又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倾情公益服务社会。每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医院都会在哈尔滨市防洪纪念塔广场举行大型义诊活动。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医院时刻将回报社会作为发展的根基。2014年2月,医院开展对“爱心司机”朱占华的救治活动,为其开设绿色通道,并积极联系媒体,报道其捐赠遗体、眼角膜的事迹,让正能量及时向社会广泛传播。2014年,医院与新华网联合举办“千里送图书•爱心公益行”大型公益活动,帮助哈尔滨市柳树小学建立了自己的图书室,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2015年11月,医院携手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回家的路”爱心手环公益活动,认购价值10万元的爱心手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照亮回家的路。2014年11月,医院医护人员资助家境贫困的失明女孩苏玉莹重见光明。2012年、2016年,医院两次免费为曾经在危急时刻舍己救人的“最美女生”郭肖岐进行治疗。
肿瘤防治爱洒龙江。为提高基层医院对肿瘤疾病的诊断水平,有效解决困难家庭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医院先后组织开展了“肿瘤防治龙江行”“百名博士进社区”等大型公益活动;实施了免费培养基层医疗人才计划、帮扶乡镇医院爱心工程,免费培训基层医务人员4000余人次,为基层百姓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相继向密山市人民医院、海林市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无偿提供了价值700余万元的设备。多年来,医院的医务人员深入到乡镇、林区、矿区、垦区,足迹遍布龙江大地,行程20余万公里,义诊服务累计70000多人次,为广大基层群众筛查、诊断、治疗肿瘤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精准扶贫”全力攻坚。2016年5月,医院与对口帮扶的富裕县人民医院开展了“精准帮扶”工作,医院机关管理人员、临床医技专家到当地开展义诊、健康宣教、诊疗服务、临床教学、技术培训等活动,建立远程会诊平台、病理、CT、普通放射诊断,并向富裕县人民医院捐赠价值300万元的超声刀一台、超声仪器两台,大大提高了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水平,同时精选因患肿瘤致贫的两个家庭进行精准帮扶,预计2020年使其全面脱贫。
志愿服务患者至上。医院启动了“牵手你我与爱同行”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组织志愿者为来院就诊的患者提供咨询引导、秩序维护、陪伴检查、环境和文明礼仪督导等项服务,并根据临床需求引入专项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已开展试点的有亲情陪伴、临床营养筛查、英语辅导、宁养义工四个项目。201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学生志愿者荣获第六届省青年志愿者行动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再展新篇
多年来,医院坚持公益办院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医院的社会责任扎扎实实地落在实处,公益品牌广泛传播,医院社会形象获得全面提升。连续两年在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中,肿瘤专科排名前十,综合实力排名位列全国第八十二名;院长于凯江教授被国务院授予2015年度“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6年,医院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我省科教文卫领域中唯一的获奖单位。
医院打造人才归属平台,继百万基金人才培养计划后,相继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优秀人才津贴实施方案》,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合作开办英语强化学习班。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Nn10”计划的实施,以疾病为中心,选择N个重点学科重点培养,每个学科每年投入n个100万元人民币,连续投入10年,将学科培养成为国家顶尖的学科团队,营造人才持续成长的人文氛围。
实践证明,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医院坚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全覆盖、求实效,强化平台建设,注重在学习方式上进行创新,党员干部职工通过在“求是堂”学习实现自我完善与互相提高,医院也正是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开拓进取,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骄人业绩。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党委将以“求是堂”为载体,以求是的精神将党员干部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动力,推动医院各项工作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