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2017-04-15■李啸
■李 啸
以创新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李 啸
民营经济占东北经济的半壁江山,是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力量。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实现“全面振兴”的一个重要任务,又是一个必要条件。我省民营经济起步晚、发展慢,综合实力与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快速和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确保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如期实现。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体制机制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构成企业的主要核心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规律,创新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第一,要全面提升企业家素质。要克服悲观失望情绪、“等、靠、要”消极思想和“小富即安”传统观念,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用现代科学技术、经济贸易和企业管理知识武装头脑,实现从“商人”到“企业家”身份的转型。第二,改革和完善产权治理结构。应广泛吸收社会资本,促进企业产权多元化,逐步改造家族式的落后体制,聘请职业经理人,构建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相互制衡的科学治理结构,为民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保证。小微企业可以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参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股份制等形式建立联合体和通过控股经营等形式促进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大力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要加强战略管理,摈弃急功近利的短视做法,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要加强市场营销,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注重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心理及其变化,并进行市场细分,发展个性营销;加强品牌建设,要开发品牌、培育品牌、营销品牌和保护品牌,用品牌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推动企业发展;要加强企业文化培育,培育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做大、做强企业提供强大的软实力支撑。我省先进民营企业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宇工贸集团、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等在探索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累了可供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省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实力雄厚。截至2015年,我省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811个,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的各学科和专业的科技领军人才38人。“十二五”期间,共获批防爆电机、杂粮、重载快捷铁路货车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69家、重点实验室98家、企业院士工作站45家;争取国家科技项目5000多项,获经费支持超过57亿元;以企业技术需求为指南,产学研合作实施了773个省级科技项目,突破了“1000MW级核电主设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等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全省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7.5%,2015年达到3.46万件;累计登记科技成果7418项,其中有79项重大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有1390项成果获得省级科技奖励,为我省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民营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首先,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要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科技创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要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其次,要科学制订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要瞄准国内外的先进水平,结合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确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再次,要加大科技创新的供给侧改革。要大力调整和优化相关要素的供给结构,加大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资金投入,加大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企业要开门搞科技创新,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益。创造和推行新业态、新模式,为民营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
上世纪末以来,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在内的,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创造了诸多的产业新业态和商业新模式,带来新的产品和服务,改变了公司生产和销售产品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十二五”时期,电子商务这种新业态、新模式,在我国就获得了平均近36%的持续高速增长。经过几年的布局和积累,我省的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已初具规模。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36亿元,建成了1个省枢纽平台、12个市地综合窗口平台、20个产业集群窗口平台的一体化平台网络体系,并提升了各类网络平台在线服务功能。截至2015年9月份,入驻“平台网络”的服务机构881家,各类服务资源1313个,服务企业44800多户。2015年我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41亿元,哈尔滨市对俄电商包裹出口已占全国50%以上的份额,电子商务对经济贸易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产业新业态和商业新模式能突破固有经济秩序和格局,促进产业升级和企业改革转型,引领消费需求,提高经济效率与产品服务的多样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发展民营经济,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
开辟发展领域,优化和提升民营经济结构
我省产业科技含量低,新兴产业弱小,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活力不足,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民营经济必须为我省经济结构供给侧改革服务。第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建立区域现代产业体系贡献力量。改造提升“老字号”,巩固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对石化、能源、装备、食品等传统主导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创新,激活做优存量。还要大力发展旅游、养老、健康等服务业。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我省粮食精深加工率不足40%。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很大,钼、铜、钨、石墨等有色金属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但初级产品多,产业效益不高。做大做强资源加工产业,要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更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壮大“新字号”,打造新的优势主导产业。对新材料、生物、现代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要加大扶持力度,抢占高端,扩大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和就业拉动点。上述三类产业,民营企业机会很多,都可以积极大胆进入。第二,调整所有制结构,积极参与我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我省共有地方国有企业4000多户,总资产4300多亿元,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省政府提出要高举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两面旗帜,推动省内大型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对接《中国制造2025》细分的23个行业,确定在我省有优势的17个领域靠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资本市场对接等措施,加快发展。省国资委提出了包括黑龙江辰能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电梯厂、黑龙江中铁龙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俄罗斯阿穆尔工业综合园区项目等11户企业在内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民营企业要充分准备,搞好可行性研究,积极作为,在我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中发挥更大作用。
深化对内开放,借力壮大民营经济
实践证明,发展民营经济必须与对内开放结合起来,在培育本地企业的同时,通过扩大对内开放引进经济发达省市的优势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十二五”期间,我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省外资金比同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多出10倍多。近几年,在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引进内资所占比重已达1/4~1/3左右,对支撑我省民营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度我省民营百强企业中,有不少就是从外省市引来的优势企业。在当前形势下,通过创新对内开放来发展民营经济,要以国家“十三五”规划为指导,以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推进新一轮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实施我省“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发展“十大重点产业”和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抓手、为载体,充分发挥我省的优势,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更多地吸引外省市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来我省投资兴业,通过合作壮大我省民营经济,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当然,发展民营经济还要有良好的宏观环境。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全面改革和优化了包括政策、市场、金融、创新、人才等各方面经济环境,发展民营经济的保障水平大大提高。民营企业要全面学习和认真研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主动搞好对接,尽快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经济环境的生产力效应,助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系哈尔滨市巨龙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杨松yangso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