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身心健康研究
2017-04-15杨敏
杨 敏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身心健康研究
杨 敏*
(阜阳师范学院 图书馆,安徽 阜阳 236037)
人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高校图书馆员的健康状况在这两个层面都令人堪忧。细菌、电子辐射、机械操作对身体造成慢性侵蚀,工作压力、沟通困难对心理造成长期困扰。呼吁图书馆员树立正确的健商观念,改善工作环境,以多种方式进行身体和心理调节,获得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健商普及;改善环境
1 前言
新世纪以来,国家对图书文化事业投入了可观的建设资金。随着一批图书馆旧馆改造项目的实施,一座座陆续建造的现代化新馆的启用,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可谓旧貌换新颜,迈入了现代化的大数据存储和交流时代。只要走进图书馆,第一感觉几乎都是宽阔敞亮、窗明几净,书刊阅览室、流通室陈列着一排排整齐的书架,工作台摆放着电脑、电子识别器、消磁器等电子设备;专门的电子阅览室排满了接通网络的计算机;通常人们会认为这里的工作环境优雅舒适,有利于身心健康,让人羡慕,其实,这只是图书馆给人们呈现出来的表面现象,一旦深入到图书馆的内部组织肌理,探查图书馆员与书刊和电子仪器接触的实际情况,即可发现在纸质书刊和电子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危及到图书馆员身心健康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高校图书馆工作实践,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当下图书馆员工作中的身心健康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图书馆员身心健康问题的关注。
2 危及高校图书馆员身体健康的影响源
人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本文包含与心理相关的社会适应能力)两个层面,先看高校图书馆员身体健康层面的问题。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对身体的影响和理论性的研究成果,高校图书馆员的身体状况普遍下滑到了亚健康状态。刘建华曾对23所600多名图书馆员的健康状态进行调查,认为近7成馆员处于亚健康状态[1]。在同一馆所内,郑书娟的研究表明,65%以上的员工存在着躯体疼痛[2]。高明磊等对本馆员工年度体检数据的统计得知,90%以上的人员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3]。这样的数据是惊人的,图书馆员的健康状况确实堪忧。
从图书馆员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到危及身体健康的三个影响源:书籍报刊、电子设备和员工长时间的机械动作。报刊装帧由传统线装发展到现代胶装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改进,但是由于“纸张中的胶性物质如淀粉、水胶、酪素胶等较多,这些物质为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样就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伤害”[4]。在潮湿和长期不通风状态下,书刊上会滋生大量真菌和微生物。“据化验,一张看过的旧报纸上带有结核、肝炎、肠炎等二十多种病菌以及蛔虫、钩虫等虫卵;一本32开的旧书上有各种杂菌150万个。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假白喉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大肠杆菌、卡他球菌、四链球菌等。”[5]图书馆员每天都要与这些印刷品接触,感染的几率可想而知。另外,印刷品中还极易孳生尘螨一类的寄生物,肉眼很难发现,会导致皮肤病发作;一旦随空气进入体内,还可能引发哮喘等呼吸器官病症。
在科技现代化浪潮中,高校图书馆陆续引进办公自动化设备,连接网络的电脑、充磁和消磁设备、报警器等电子产品在图书馆架设,极大地提高了馆员的工作效率。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在启用时发散的电磁波和电脑显示屏的光波造成的潜在危害常常被馆员忽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电脑产生的辐射量分别为键盘1000V/m、鼠标450V/m、屏幕218V/m、主机170V/m、Notebook2500V/m。”[6]辐射量远远超过国际MPRⅡ规定的50cm距离小于25V/m的辐射量。人体若长时间处在电磁波和光波的笼罩中会干扰各种细胞的正常功能,一项研究详细阐述了电子辐射的潜在威胁:(1)对人体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的干扰,严重的可能诱发器官性癌变;(2)对生殖系统的干扰,影响男性精子质量,女性孕期胎儿畸形甚或流产;(3)对心血管系统的干扰,易引起窦性心率不齐、心悸,女性经期紊乱等病症;(4)对视觉系统的干扰,使得视力下降,晶体混浊,容易导致白内障[6]。现代电子科技产品在使用的时候具有双刃剑性质,其负面效果应引起馆员们足够的重视。
在实行办公自动化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员已经不必像传统人力操作那样来回奔忙,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但是这是一个安静却不洁净的工作环境:一、前述电子设备交叉辐射到图书馆员,慢性侵蚀馆员的身体。二、空气中布满各种致病菌,有研究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要比室外高2-5倍,无形中加重了呼吸器官的负担。在这样的环境下,馆员长时间静坐并机械式地操作,不仅降低了肌体的抗病能力,还会引发肌肉和器官的痉挛或劳损。如果长时间伏案操作电脑,颈、肩、脊椎等会处在僵硬的状态,血液循环不畅,肌肉无法松弛,致使头部沉重、肢体麻木。“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在年纪偏大后会逐渐出现由肩椎、腰椎、颈椎疾患引起的各种不适,而到老年之后,这些不适会逐渐加重形成头痛、腰痛、腿痛等病症。”[6]还会引起静脉曲张、心血管疾病等病症。
这三个影响源在每个高校图书馆不可避免地存在者,可能单一的影响源并不一定就会致图书馆员发病,但是其综合作用的威力就加重了很多,可以说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员的亚健康体质与其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密切相关,需要引起图书馆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3 危及高校图书馆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源
近些年来专门以图书馆员心理健康为题的论文并不是很多,李萍的综述分析只列出了3篇代表性文章,概括出图书馆员的6种心理问题:工作倦怠,自信心低,焦虑,恐惧心理,自卑心理,人格偏差[7]。说明这还是一个尚未深入探讨的深广领域。人们通常把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导致的心理偏差称为都市文明病,在高校图书馆这个都市空间里,自然也流布着来自工作和交往方面的心理焦虑,不可避免地形成心理性都市文明病,表明在心理上高校图书馆员也跌入了亚健康状态。郑书娟的调查显示,在一个馆内约有一半人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有明显的失落感[2]。刘懿认为心理和社会关系的亚健康导致人焦虑不安、内心恐慌,在交往中猜忌心严重,心灵难以沟通[5]。这些心理障碍与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和家庭环境有着多重的关系,概括起来,约有这样几个方面:职业倦怠、竞争压力和生活挤压。
职业倦怠是高校图书馆员在长期工作中普遍形成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其表现是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和热情,缺少工作积极性。高校图书馆员常常被固定在某一个工作岗位,常年不予调换,容易形成机械化思维,造成书刊、电子产品一类物质对人的精神的挤压,也就是常说的现代社会特有的精神“异化”。图书馆员整天面对电脑和报刊的流通,思维的单向性逐渐代替了内心世界的丰富,热情和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流失。再者,高校图书馆的岗位编制有限,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工作强度,一旦进入工作时间便很难找到放松的空隙,前述身体健康问题的形成也与此有关。最后,高校图书馆为了方便读者,延长开馆时间,在很少增添人员的情况下,使得图书馆员的工作时长增加,工作量增多。综上所述,“馆员长期面对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和各种新技术的挑战,会出现生物钟紊乱、身体疲劳、情绪压抑等症状”[3]。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对图书馆员的工作要求高于公共馆的一般市民读者,这本来也没什么,但是,有些大学生并不理解图书馆员的辛苦和工作性质的机械性,有些人甚至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也不熟悉,遇到问题就会质问图书馆员,随意挑剔他们的过错,这无疑加重了图书馆员的心理压抑。在这个方面,大学生读者的阅读素质有待提高。
在竞聘方面,高校作为一个学术机构,运行方式已经转化到量化考核的发展时期。考核一般分为业务工作量考核与科研工作量考核两部分,考核结果直接决定着被考核人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和工作性质。高校图书馆也被纳入到这种考核体系中,但是,高校图书馆的员工有相当一部分是高校教职工的配偶,他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中为了照顾另一方,已经与科学研究有了一定的距离,另外,一部分员工并非图书馆专业出身,这样的话,对于他们来说科研就成为一个极大的压力,由此而产生心理上的焦虑。高校图书馆在部门中被定位为教辅单位,各院校都不会向教辅部门倾斜政策,在职称评定时,多是偏重于教学单位,分配给图书馆的职称晋级名额非常有限,就是绩效工资的分配,也不能与教学单位看齐。“在上岗竞聘、职称晋升等重重压力下,馆员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很容易造成低岗位低津贴的馆员心理失衡。”[3]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高校图书馆员还面临着生活上的压力。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是以已婚女性为主体,她们不仅在工作上存在着极大的压力,而且在生活上还要照顾家庭和孩子,处理一系列家庭和人际事务。“她们的困惑、心理冲突更加频繁……,还要负担起操持家务、照顾丈夫、教育孩子的重任,为此,在时间上、精力上付出了成倍努力与艰辛,甚至要经常牺牲休息和娱乐的代价,严重地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导致心理亚健康状态。”[8]高校图书馆员待遇、职称偏低,工作劳累,事务繁多的现状,妨碍了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与人沟通交流困难,普遍存在着自卑感。据调查:“90%以上的员工认为图书馆地位低下,对职业前景持悲观态度的占56%。”[3]高校图书馆员在生活中普遍感觉被人看不起,积存了很多心理上的压力,情绪低落,缺少自信。
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源,常常交互在一起形成心理上的负荷,高校图书馆员常有神经失调、失眠、头晕等肌体病状,其原因就在于心理上挤压了过多的焦虑,又没找到合适的疏解方式,长期沉沦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中,理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4 高校图书馆员身心健康的调节与维护
既然高校图书馆员普遍呈现出了亚健康状态,那么,身心健康的调节与维护,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综合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和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实践,笔者认为应从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个人健商观念的培育两个方面入手,内外结合,共同促成高校图书馆员的身心健康。
工作环境的改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场所定期消毒,清理馆所内的污染源。1、书报刊上集聚有大量的病菌,可以采用臭氧消毒法、熏蒸消毒法、阳光曝晒法、微波消毒法等进行灭菌处理。2、电子设备上的病菌可用酒精、过氧乙酸或含氯的消毒剂擦拭。对于电子辐射,则可以定制采购有效隔离辐射的工作服,馆员在工作期间以工作服为统一装束。3、空气中散布的病菌,可以采用通风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药物消毒法等处理,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安置空气净化器、消毒器。二是在馆所内摆放足够多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够美化环境、使人消除视觉疲劳;能够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使空气得到净化。有些植物花卉还能够杀灭病菌、吸收有毒气体。“有研究表明,紫薇、茉莉、柠檬等植物,5min就能杀死原生菌;常青藤能让90%的苯消失;吊兰能‘蚕食’室内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过氧化氮;龟背竹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特点。”[9]绿色植物的生态活性可以有效地营造出干净卫生的工作环境。
个人健商观念的培育要从自身做起。所谓健商,是健康商数(Health Quotient)的简称,指“一个人所具有和应具备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能力”[10]。是对个人身心健康的综合考量。健商观念的培育说是个人的事情,但其实是集体的事情,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健康氛围,才能对每个人都有益。这样的话,高校图书馆首先要努力促成这个健康的集体意识,宣传健商观念,并利用行政资源开展一系列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使馆员们对健康有积极的认识。
馆员在集体提倡健康的环境中更容易去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积极地学习一系列的健康知识,逐渐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学会自我保健、恢复健康心理。一个人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才能增强自信心,以宽容、理解的心态面对现实,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5 结语
健康是工作和生活的前提,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员更容易因为工作、学习的压力耗损身心的健康,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高度重视馆员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健康生态环境,鼓舞大家关心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以饱满的体质和正确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使每个馆员都焕发出自己的光彩。
[1]刘建华.图书馆工作人员亚健康的思考[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3(4):78-80.
[2]郑书娟.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职工健康调研分析[J].轻工科技,2013(10):126-127.
[3]高明磊,刘秉宇.图书馆员职业健康及防护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1):47-48.
[4]陈扣英,金怡.高校图书馆卫生防疫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6):193,195.
[5]刘懿.关于保障图书馆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的建议案[J].图书与情报,2008(6):64-66.
[6]杜怀钢,杨木锐,梁馨月.谈影响图书馆员的健康因素与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196-197.
[7]李萍.图书馆工作人员健康问题研究状况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3):6-8.
[8]高燕萍,刘应时.高校图书馆员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及预防对策[J].图书馆界,2005(2):9-10,13.
[9]曹明明,杨广敏.关于图书馆员工作环境的分析研究[J].电子制作,2013(23):265.
[10]高燕萍.论图书馆员亚健康的成因及健商的培养[J].医学信息,2005(11):193-194.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YANG Min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Fuyang 236037, Anhui)
People's health is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The health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 at these two levels are worrying. Bacteria, electronic radiation, mechanical operation of the body caused by chronic erosion and work pressure, communication difficulties caused by long-term problems of psychological. This paper calls on the librarians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concept of health quotient and improv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in a variety of ways to carry out physical and mental adjustment, to obta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health quotient; improving environment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7.01.30
G25
A
1004-4310(2017)01-0153-04
2016-11-15
杨敏(1977- ),女,河南平舆人,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