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农药农业生产

杨 洋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低碳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杨 洋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发展低碳农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环境友好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从研究美、日两国发展低碳农业的措施入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以期促进中国低碳农业本土化的发展。

低碳农业;国际经验;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低碳农业是指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农业。①《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规定大幅度降低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步形成。此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我国应保持谦虚的心态去学习,早日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进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战略标。

二、国外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美国发展低碳农业的政策措施

1.健全的低碳农业相关法律制度。一是农产品农药方面,内容涉及农药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自1970年开始实施《农药法》监督和管理农药,随后在农业登记、农药残留量及农药器具标志等方面出台了农药管理法规,为低碳农业的发展状况奠定了法律基础。二是农业耕作保护方面,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其中的“保护管理计划”规定了政府对农户、环境和资源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三是农业碳减排方面,美国农业部与能源部发表联合声明,到2015年为生物能源及生物产品提供3000万美元研发资金资助。

2.强有力的低碳农业推广体系。形成以应用为基础的科研、教育、企业等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培养出高技能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美国联邦的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保证了美国农业科研、教学和实际生产的有效结合。美国农业协会在低碳农业税收、资源和环境保护、政府政策优惠等代表农户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更多扶持,并向会员推广普及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而且给农户提供培训机会。

(二)日本扶持低碳农业的政策措施

1.完善的法律及规范。日本的法律体系是以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项法为架构,其中基本法为基础。这3类法律法规从不同层面搭建起牢固的社会法律框架,为日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驾护航。首先,日本不断巩固能源立法方面的体系化建设,形成了体系化法律,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其次,日本政府进行了财税立法,促进内部激励机制的形成。第三,在推广农业产品方面,日本还制定了《绿色采购法》等,政府同条件下优先购买低碳产品;通过环境影响测评,对消费者加以规范和引导。

2.加快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和促进国际合作。日本建立了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用于试验和推广使用有机肥、绿色种植等方法,解决农民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培训。在技术创新领域,日本不断研制能有效促进减排污染物的技术装备。日本将研究成果不断投入到农业生产实践当中,日本还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结合本国国情,通过与兼具高技术水平与大规模的相关部门合作,进行改进和创新。

三、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惯性生产模式及高碳生产模式长期存在

我国分散经营的农产品生产,阻碍了技术推广,难以获得规模效应带来的利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耕地所释放出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目前,高碳生产方式依旧普遍,在生产思维方式上,农民由于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性,造成了泥土板结、缺乏肥力,迫使在新一轮的种植中加大使用化肥和农药的量,恶性循环。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我国碳排放强度将逐年下降,但仍会高于发达国家的下降速度。我国排放总量大,排放强度高的经济发展现状,与对外承诺的减排目标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二)农业资源利用率低及基础设施落后

现在,我国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突显,国秸秆资源丰富,居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0%一30%,近年来秸秆总产量呈不断增长态势,与1952年比净增2.88倍,为世界第一秸秆大国。我国农民往往通过大量的化肥使用,来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产量。“我们年施用化肥量在1亿吨以上,居世界首位。农业的生产资源利用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低加剧了农业生产碳排放量的居高不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现存的农田水利设施因为年久失修、无人维护、自然破坏等原因,造成设施老化、工作效率减低,这些都成为了阻碍农村低碳发展的直接原因。

四、国外低碳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提高低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

创新能力的提高急需国际气候制度的管理,利用制度化的手段促进技术转让。发展中国需借助国际化组织的桥梁作用,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政府应抓住国际低碳农业技术转移的契机,致力于基础性技术研发,发挥后发优势。首先,我国应因地制宜的使用先进技术,即资源节约型技术等。其次,全方面的进行技术推广。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举办培训项目,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性。第三,与其他国家共同探讨发展经验,进行具有自主创新的深层次互动。

(二)培育农民低碳生产意识,健全农村基础教育体系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组建技术交流小组,通过示范效应来约束农户的施肥用药行为。其次,要有专业的技术队伍来对农民进行培训,将先进技术与农机具相结合。第二,加强对农民低碳生活和消费意识的培养。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引导力带动形成低碳生活的理念。第三,倡导农村低碳生活方式。通过生产技术比赛等新颖形式,对生产技术现场指导,从而进行节能减排的普及。

【注释】

①中华人共和国农业部.低碳农业一一应对气候变化农业行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张莉侠,曹黎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103-106.

[2]黄璜.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作物研究,2010(10):215-217.

[3]王成己,王义翔,黄毅斌,翁伯琦.低碳农业:从理论构想到科学实践的若干问题[J].福建农业学报,2011(3):470-474.

[4]唐若菲.低碳农业的国际经验研究[J].世界农业,2013(1):102-104

[5]李志萌.我国低碳农业发展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2-25.

[6]胡雪萍,周润.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1):16-21.

[7]路石俊,杨淑霞,林艳婷.低碳经济下电力行业发展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82-86.

杨洋(199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经济学硕士,贵州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农药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