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

2017-04-15常成玉

青春岁月 2016年2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摘要】随着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应紧随时代步伐,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作为我国的人才输出重要阵地,契合时代特点,跟进社会发展步伐,落实党的指导思想具有必要性、紧迫性。鉴此,本文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重点阐释了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对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体现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特征,是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内涵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高校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在育人及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深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内涵,积极践行,勇于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学日常、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学生管理工作。鉴此,下文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分别阐释高校思政教育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习惯及能力,以此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内涵。

一、学生自主探究习惯养成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民主、平等、自由,为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活动实效,就应尊重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立足教纲,深挖教材价值,并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积极合作,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以此全面提升教学效率,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这一目标需从以下两点入手:

1、合理配置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于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之中,为有效促使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思考,首先就应该给予学生探究的时间。因此实际教学中,思政教育职工应该克服排课时间紧、教学内容多、任务重等教学问题,合理利用教学及课余时间,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然而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自主探究”,不应该局限于学生个体,将学生置于“独自前行”之境地,而是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集体探究。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中教职工应该根据学生个性、兴趣、认知能力等特点,采取自愿组织、适当调配的策略,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小组,这不仅是为课堂探究做准备,同时也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如此,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2、适当减负合理增效,给予学生探究空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为引导高校思政教育良性回归,就应该适当减负,给予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空间。然而为保证减负措施落到实处,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具体情况,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管理办法。譬如在新生入校之际,学校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测试”以及“道德意识水平评估”等活动对于思想意识抛锚,道德理念薄弱的学生,教职工应该加强辅导,并敦促其积极提升自我修养。

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为有效提升高校育人实效,需积极践行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科学教育体系,培育学生诚信、公正、和谐、友善、民主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自控、自制、自律的表现,是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素质,高校思政教育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践行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子自我管理意识

传统高校教育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乃是其自我管理意识的缺失,究其根本乃是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导致学生意识形态建构不力。鉴此,高校思政教育需打破传统教育之壁垒,摆脱常规教学束缚,积极增设人文社科类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此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萌发。诚然,高校教育不能改变“以人为本”的教育总体方向,不能轻视素质教育本质,不能落入机械化、单一化教学窠臼,而是应该完善課程设置,将人文社科教育融入教育体系之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思想认识,以此帮助其养成自我管理意识。

2、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高校教育理论是指导实践之导航,然而脱离实践仅仅着眼于理论教学便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必要能力。诚然,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及提升,都需通过具体的实践。由此观之,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引导学生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管理认识及能力,并深入探究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及自主管理能力,各个院校都应该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学子搭建起良好的实践环境。此外,各个院校也应该鼓励学生将思政理论付诸实践活动。为保证实践教育落到实处,各个教育单位如辅导员、思政教师、党团支部、教育处等应积极沟通系统,建立联动体系,协调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譬如为“加强诚信教育,矫治学生舞弊现象”可由教育处牵头,由党团支部协助开展“拉横幅”、“宣传讲座”等活动以此加强诚信教育宣传力度,此外辅导员也应积极组织召开班级会议配合宣传教育,最后在日常思政教学中也应注重诚信教育,将诚信意识植入学生脑海深处,使学生心中警钟常鸣。

3、建立志愿服务机制,深化学生自我管理觉悟

学生自我管理,既是一种自我约束,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觉悟。志愿者服务活动即是一种提升学生思想觉悟的有效措施,在没有外界压力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必然是良好的自觉性所推动,并且在服务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责任义务的认识,同时也能对自我约束之内涵进行深刻思辨。由此观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丰富的志愿活动能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从而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

三、加强传美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修养

1、加强传美教育内涵分析

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是我国传统文化,其价值观念是我国传统美德凝练而成。因此为契合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念教育,就应该落实传美教育。我国传统美德的关注点在于个体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高校教思政中积极有效渗透传统美德。也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当代教育功利思想漠视学子主体性发挥,忽略学生个人成长及道德品质的提升。然而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学生的主体性将得到尊重,其个人成长也将得到关注。不难看出,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美德,是佐助学子建构科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体系的必要助力。

2、引导学生思考,落实传美教育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高校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将教师的主观思想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正视学生主体性,引导其踊跃参与实践活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美德过程也应当正视学生主体性,从而积极引导其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必要措施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传统美德的深层含义,从而得到新的体会。此外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摆脱“师本位”教育思想束缚,正视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积极融入互动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机会,以此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着实有效提升学子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性,从而抓准切入点提升学生兴趣,成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为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素养,培养其科学的价值体系,在高校教育工程中,需尊重学生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习惯,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需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传统美德。

【参考文献】

[1] 杨志军, 唐英福, 蒋文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学理论, 2015(1):248-250.

[2] 乔 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析[J]. 青年与社会: 上, 2015(4):153-153.

【作者简介】

常成玉(1981—),男,山东莱芜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景德镇陶瓷大学团委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