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
2017-04-15刘福
刘福
【摘要】基层党政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方面建設,都要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来进行,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因此,提高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也就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基层;领导水平;执政能力
习主席指出:“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这表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关系看,执政能力是内在的,它是通过领导水平反映出来的,而领导水平的高低则是衡量领导者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基层党政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方面建设,都要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来进行,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因此,提高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也就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提高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的必要性
从指导思想看,提高基层党政于部领导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基层党政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肩负着重大而坚实的责任,发挥着重要而基础的作用。近年来,基层党政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有不少基层党政干部未能树立或坚持牢固的科学发展观。
从目标要求看,提高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基层党政干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这对基层党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提高党政干部领导水平提出了新挑战与新要求。基层党政干部要切实担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层领导责任,加强社会建设。
从自身要求看,提高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是把握执政规律和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需要。基层党政干部是把握基层执政规律和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代表。
二、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的厘定
目前,学界尚未对领导水平做出统一释义。从词义上看,“领导”具有率领并引导与担任领导工作的人这两层含义,“水平”则是在生产、生活、政治、思想、文化、艺术、技术、业务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二者合起来是指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在工作方面所呈现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当然,这并不是严谨的定义。
三、新时期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的基本内容
新时期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直接决定着他们作为领导的牵头领路作用与成效。它直接影响着组织资源的利用,直接影响其他人员的工作方式、工作积极性和实际效能、效用,进而直接影响组织系统的运行方式、工作效率、整体效能与业绩。基于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的含义和笔者所做的调研,其基本内容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层面:
从工作领域层面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从能力要求层面看,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活动的本领。
从管理要求层面看,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具体体现在创新行为、决策行为、组织行为、激励行为等方面。基于此,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主要表现为创新水平、决策水平、协调水平、团结水平、学习水平、政治水平、执行水平等七种水平。
第一,创新水平主要体现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以保持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以大胆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不迷信权威,不固守经验,不拘泥陈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尊重事实与科学的基础上,用客观、科学的态度分析取舍,按客观规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的利益调整过程办事。
第二,决策水平主要体现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能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做出准确的判断而科学决策。只有科学决策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决策主要体现于“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
第三,协调水平主要体现在党政领导干部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善于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
第四,团结水平主要体现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为人处事忠实、坦白,心胸开阔,秉公办事,平等待人,善于团结广大人民群众。
第五,学习水平主要体现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理政。深人实际,深人群众,调查研究,开拓进取,在创造性工作中争创一流政绩;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无所畏惧,在克服困难中不断进取。
第六,政治水平主要体现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信仰坚定,即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定的原则性、高度的纪律性。
第七,执行水平主要体现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领会和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影响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的因素
实践证明,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高低受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客观因素主要是指基层党政干部领导个体因遗传而形成的从生理到气质、秉性、禀赋、智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先天性因素;也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个体发生影响而形成的在意识控制之外的自然性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基层党政干部领导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生活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弥补自身先天不足,充分优化环境资源不断强化与发展而提高领导水平的后天性因素;也包括由人的自主意识和精神意志填补空白式的获取或者定向定型的改造与优化领导水平的造就性因素。我们认为主观因素对基层党政干部领导水平的髙低起决定性作用,且在领导水平众多的要素中,领导素质和领导能力是影响领导水平高低的最主要的要素。
领导决策是实现平台。领导决策是领导者的领导过程的开始,也是领导权力运作和领导责任发生的开始。领导方法与艺术是外在表现。领导方法是领导者在特定领导理论指导下和特定领导环境中为实现领导目标、履行领导职能而采取的一系列办法、对策和技巧的总和。领导艺术是党政领导干部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方式、技能等的操作性综合。因此,领导方法与艺术是领导者学识、智慧、才能、胆略、作风、经验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表现为领导者创造性的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和领导方法,具体分析各种复杂因素,妥善解决基层党政干部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领导形象是印象评价。领导形象是领导者就其社会角色而展示的与其工作岗位有关的自我形象与外界评价。
实现培养途径多样化。一是按照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有计划、分层面的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专题培训。二是通过挂职锻炼和委以重任等途径重点培养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有潜力的人选。
注重培训形式实效性。一是课堂教学与社会调研、考察学习、专题研讨相结合。结合课程内容,参观典型示范村,学习先进经验,并组织集中讨论,重点探究考察研讨型的培训模式。二是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重点突出互动与案例教学,采用介绍先进典型、让有工作经验的同志现身说法等做法。三是构建培训体系与建设培训基地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县党校主阵地作用,利用大专院校、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网络及其他各类涉农培训资源和社会资源,努力构建一个立体式、多方位的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县、乡机关、省内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地区的问题村等,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实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