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思品学科为例论魂商在小学生学科能力中的价值和意义
2017-04-15刘净微
【摘要】魂商SQ(Spiritual Intelligence),是处理和解决意义与价值问题的能力。是智商(IQ)和情商(EQ)有效发挥的必要基础,是人类根本的智慧。在2011版课程标准及诸多教学著作中,都体现了对魂商的关注。本文拟以语文、思品学科为例谈魂商在小学阶段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魂商;小学生;学科能力
智商和情商之后,牛津大学教授发现了第三种人类智慧——魂商。一个拥有高魂商的人将深刻体会到人生的爱、喜悦和从容,获得精神上的达境。魂商概念的提出,为自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视野。
一、魂商的理解
1、魂商的概念及界定
2004年,美国夫妇Zahar和Ian Mshal2004年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SQ(Spiritual Intelligence),杨壮博士翻译成“魂商”。2009年,英国教育科学家DanahZohar(丹娜·左哈尔)与DrIanMarshall(艾恩·马歇尔)称此为第三种人类智慧,并出版著作《魂商》。
魂商,是一种处理和解决意义与价值问题的能力。它的存在是智商(IQ)和情商(EQ)有效发挥的必要基础,是人类根本的智慧。
2、魂商的内涵及特征
Zahar和IanMshal将魂商所导致的行为举止具有12种特征:
(1)Self awareness自我意识;
(2)Spontaneity(natural as a child)自发性,赤子之心(像孩子一样自然);
(3)Vision and value led愿景和价值引导;
(4)Holistic(large picture,see the forest)整体观(大景观,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5)Compassion(sensitive to others)同情心(对他人的敏感);
(6)Celebration of diversity(willing to share with differ……)多样性(愿意和被人分享不同);
(7)Field independent(stand against the crowd)领域的独立(和人群不同);
(8)Asking why(always,as a habit)问为什么(永远都这样,当成一种习惯);
(9)Reframe(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框架(从条框外思考);
(10)Positive use of adversity(hire stronger colleagues)对逆境的正面心态(雇佣更有能力的同事);
(11)Humility(modesty and team player)謙卑(谦逊,能与人合作);
(12)Sense of vocation(sense of gratitude and giving back)度假心态(有感恩和回报的意识)。
二、魂商与智商、情商的关系
相较于之前教育界普遍认可的智商与情商,魂商并不是一个完全脱离“人”的研究领域。智商(IQ)量化人的理性思考能力,被测者按测量数据被分为不同等级,甚至赋予不同分值。智商的测量结果往往显示出一个人思考的能力。即一个人智商越高,其思考能力就越高,能力也就越强。
情商(EQ)帮助人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获得同情心和主观能动性,拥有同情共感(移情)及对情绪做出反应的能力。它是高效运用智商的基本要求。
魂商是一种能够让我们接触到我们生命中更深意义、根本价值以及感知到生命中长久存在的目标的智力,它还能让我们知道这些意义、价值、目的在我们的人生、策略体系和思考进程中扮演的角色。魂商促使我们对一个大问题提出疑问:我为什么要学习此门课程?我要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魂商,使学习者对教育、对学习终极目标的审视有了一个更广阔、更连贯的视角。
三、魂商在小学阶段的价值和意义——以语文、思品学科为例
1、与布鲁姆的教育认知目标分类相符
布鲁姆曾提出的知识分为四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魂商强调学生自我的认知,具体到学科能力中,学生的魂商决定着学生对学习是否有清晰的认知,这是自主学习动力的源泉。
例:小学语文低年级以识字与朗读为学习重点。学生认识到,识字与朗读是为今后的阅读理解和书写成文做准备,就会从枯燥的机械重复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会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再例:小学思品学科在第一学段设计了四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而在第二三学段,目标转为三维,其中行为与习惯目标不再作为重点强调。教师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领悟编者意图,就会认识到第一学段的学习是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基础,行为与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可或缺,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责无旁贷。这种唤醒魂商的教育可以实现学习者从他律向自律的过渡。
2、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描述相符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6年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其中的纲领性描述,都有魂商教育的依据。
例:小学语文《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人文性的提出,教育的价值不再单纯指向语文知识的获得,而是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魂商即学生意识到语文是为生活服务的,建立起“大语文观”,由此,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向“我为什么学,我如何才能学好”。
再例:小学思品《课标》指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魂商”解决了“我为什么学习本课程,我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等问题,学生的学习会趋于理性和主动。
“我为什么学?”“学习的意义何在?”“是什么使得学习是值得的?”……对这些自我觉醒问题的深层追问,决定了魂商的价值与意义。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魂商进行有意识的唤醒与启发,会使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 马友平. 学科能力表现:意义、要素与类型[J]. 教育发展研究, 2012:15-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Danah Zohar, DrIanMarshall. 魂商[M]. 华夏出版社, 2009.
[4] 夏雪梅. 基于标准设计教学目标、课程实施程度的视角[J]. 全球教育展望, 2010(4).
【作者简介】
刘净微(1980—),女,河北保定人,教育管理硕士(在读),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