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课课堂设计新探
2017-04-15刘晓雨
【摘要】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素质教育正是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主旨,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的主人,从而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素质。那么,在高中英语(SEFC)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笔者通过分析高中阅读课文的特点,及不断教学尝试,对阅读课提出采取分阶段,多模式的教学新探。
【关键词】教学模式;综合语言能力;素质教育
2001年,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研究与实践英语课程的热潮,英语课程改革在实验中不断深化,并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一读”(First-reading)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做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閱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lead-in)
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快速阅读(fast-reading)
在阅读中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check)
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该模式也有起弊端,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所以就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训练来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阅读通常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接下来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二读”Second-reading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causes——solutions——prediction。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细读课文
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
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
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交互活动形式。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阅读吸收信息,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三、“读后”Post-reading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四、增加语言实践量,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高中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精品文章,它们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因此每周可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读后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另外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VCD,MTV,Videotapes,etc)。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且能把握时代特色,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束语
总之,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教学是为完成这一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从宏观上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从战略上看,阅读教学要紧扣整体,分阶段多模式,通过不同的方式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从实质上看,读得懂,然后才说(输出)得出,阅读理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总之,笔者认为,中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既是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头戏,为此,教师可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段探索,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不断有收获。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潘淑妍.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提问设计研究[D]. 闽南师范大学, 2015.
[2] 袁 笑.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5.
[3] 施 靓. 高中优秀教师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研究[D]. 鲁东大学, 2012.
[4] 闫 慧. 基于文本解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D].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作者简介】
刘晓雨,单位:重庆市第一中学校,职称:高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