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师范生如何克服上台胆怯心理
2017-04-15李志梅王蓁孙兰
李志梅+王蓁+孙兰
【摘要】针对当前师范类院校普遍存在着低年级师范生上台胆怯的现象,通过研究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提出相应的对策,将逐步培养师范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师范生心理素质,克服上台胆怯心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灵魂工程师的中流砥柱,在面对新时代、新环境、新格局下的教育事业,以及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应当着力于加快使师范生适应教师职业,缩短师范生的工作适应期。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优秀教师的“母机”,师范生的素质培养是关键性因素。鉴于师范生克服心理胆怯障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师范生在专业素质方面普遍掌握良好,因而本文着力于师范生心理素质方面的研究,希望为师范类院校提供一些借鉴,关注低年级师范生上台胆怯现象,为毕业生就业和从教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缩短毕业生职业适应期,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师范生;上台胆怯;心理素质;适应期
一、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师范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一个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智力基础。发展教育是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展创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不言而喻,教师在振兴泱泱中华的教育事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应当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上台心理素质在我认为是第一位的。克服胆怯的心理障碍,自信走向讲台是教学环节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其之后的教学活动都是基于此步而发生的。一个师范生,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倘若无法站上讲台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传达给学生,即使该师范生学识如何渊博、学术如何有所建树,他(她)的教学过程都是失败的。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教育的振兴,需要多方面的协调,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政府、社会、家庭、学校都应当奋力拼搏,力创教育蓝图。
自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颁布实行起。《纲要》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到2005年,全国中小学将全面实施新课程。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师范类院校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先进教学理念的毕业生走上教育岗位。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教学理念经过师范类院校的教育,掌握情况良好。然而毕业生从教以后,平均需要3年的职业适应期,才能逐渐适应课堂教学,开始有余力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职业适应期显然不符合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些毕业生在实习或者就业的一两年内未能迅速适应身份转换。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胆怯障碍。另外,据相关调查显示,师范生在实习和毕业的一年内普遍存在上台胆怯的现象,未能在三尺讲台自信自然地进行授课,适应期较长。除此之外,当前师范类高校普遍存在低年级师范生存在上台胆怯现象,两者具有直接的联系性,之所以造成师范类毕业生未能较快地转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身份,与师范类院校较少关注低年级师范生心理机制和临场应变机制有直接必然的关系。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优秀教师的“母机”,师范生的素质培养是关键性因素。鉴于师范生克服心理胆怯障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师范生在专业素质方面掌握良好,因而本文着力于师范生心理素质方面的研究,希望为师范类院校提供一些借鉴,关注低年级师范生上台胆怯现象,为毕业生就业和从教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缩短毕业生职业适应期,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二、低年级师范生上台胆怯的内涵和具体表现
胆怯(timidity)是一种情绪变量,它的本质是个体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进而导致他们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体验。上台胆怯就是在授课、公开演讲、面试等必须一个人进行的活动下出现的高度紧张、恐惧害怕、逃避现实。胆怯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如生理上出现头晕目眩、厌烦、呼吸短促或停顿、脸色苍白等现象,心理上产生厌烦和无所适从的“无助感”。
低年级师范生上台胆怯的出现,不利于师范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师范生心理素质的养成,可能会造成低年级师范生心理上厌烦上台,不利于师范生实习和就业适应教育工作,直接影响今后的授课生涯。具体表现如下:
1、师范类院校教师布置的上台展示中胆怯,出现说话声音颤抖、小声、速度加快的情况;
2、微课、课堂教学、即席演讲等师范生实训比赛的高度紧张、不积极参加甚至厌赛情绪产生;
3、各类组织、社团的面试招聘怯场、表现脸色苍白、语无伦次;
4、主持、出席各类大型活动的逃避、心惊害怕、缺乏自信。
三、低年级师范生出现上台胆怯的根源
1、个人层面
(1)自我评价低、自信心缺乏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為、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判断和评价。低年级师范生普遍存在上台胆怯心理,是由于其本身过分降低了个人的价值,自我评价机制失衡。未能公正、系统、客观地评价自我。个人意识里固有认为自己能力低下、临场能力弱、无法和他人一样自然应付各种上台场面,认为个人仪表不佳,精神状态不饱满,自信心缺乏,造成评价天平失平。这种评价机制和自信心的缺乏一旦形成,对个人的行为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个人亲身经历
实践决定认识,上台胆怯心理的出现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胆怯心理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失败。曾经尝试过大胆面对上台表现而失败的经历,身边同学、朋友轻而易举地掌握场面,轻松自如,带给其心理上的巨大挫败感和失落感,成为心中的一个警钟。胆怯心理的出现与家庭经历和学校、社会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家庭、学校、社会对其不信任或者扼杀上台自信心的行为,大大增加了低年级师范生胆怯心理的出现的概率。
(3)认知结构的不合理和实践能力的缺乏
所谓认知结构是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奥苏伯尔认为一切有意义学习,得和新旧知识联系和同化。学习先前知识时所得到的经验并不是直接同后继学习发生作用的,而是用它影响认知结构。同样,认知结构需要作为支持。低年级师范生在认识上台这一现象时,认知结构不合理,存在着偏执于先前的胆怯、恐惧认知中,未能促进新旧认识的发展、同化。长时间对上台存在着胆怯心理,无法投入实践中,提高自我的临场操控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实践能力缺乏,经验不足,使其止步不前。
(4)性格影响
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自然结构、家庭氛围出生顺序、独生子女、家庭重大生活事件都对师范生性格养成有关系。低年级师范生对上台存在胆怯心理与其特定的个人性格有关。性格上内向、孤僻、不和群的人自信心可能较差,容易产生上台胆怯、抗拒心理。
(5)生理发育不足
一些低年级师范生由于天生说话声音小,嗓音低沉或者不具备乐音,声带未打开,发声过程受到阻碍,天然对人群众多的场合产生恐惧心理。寄希望于实习或者就业之后的麦克风,保持自己害怕上台的胆怯心理,久而久之胆怯加深。
2、家庭层面
家庭是最好的老师,是和师范生接触最早的环境。家庭作为一个陪伴低年级师范生终身的角色,对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压抑、父母离异、亲人的否定和打击,家庭观念的忽视对其上台胆怯心理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倘若家庭氛围凝重,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个人发展漠不关心,忙于自己的事业或者离异,将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孤单,从而可能发展为不和群、冷僻,自信心缺乏。面对一个人数多的公共场合将会加剧其内心的恐惧、胆怯心理,甚至是逃避和抗拒。
3、学校层面
(1)低年级教学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当前师范类高校的课程设置上普遍重视师范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而较少地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即临场的能力培养,上台的心理关注。因而在低年级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理论化课程,忽视了实训课程。良好的上台应变心理机制的形成,不是一步而成的事情,仅仅在大三一个学年内设置教师实训是远远不够达到的。教师实训中,对于师范生上台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又是第一位的。一个师范生,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倘若无法站上讲台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传输给学生,但凡该师范生学识如何渊博、学术如何有所建树,他(她)的教学过程都是失败的。上台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从低年级师范生抓起,这样将会大大缩短师范毕业生3年的适应期。
(2)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的错误言论与行为
所谓的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且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构成教育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学生是能动的人、发展的人、完整而独立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言论和行为上有失偏颇,无意或者有意伤害了一些低年级师范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对于其上台心理素质的养成造成了阻碍作用。比如偏心班级上上台能力好的同学,积极夸赞,不给其他同学上台的机会。
四、克服低年级师范生胆怯心理的举措
1、个人层面
(1)树立正确自我评价的机制、增强自信心
通过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的机制提高自己上台的信心,通过学习优秀榜样作用,掌握上台技巧,增强自信心。摒弃不自信、怀疑自我的想法,思想上积极乐观,多参加集体活动,尤其是训练临场素质性质类的活动。注意个人仪表问题,保持精神风貌。练习直视他人眼光,做到不躲避、不害怕。
(2)吸取失败的教训,投入上台实践
失败的经历应当成为前行的动力。总结以往的经历,找出上台紧张、胆怯的真正原因,认识最真实的自己。思想上应当意识到自己本身的不足、上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观看优秀教师授课的视频或者亲身听讲、以及专业老师的授课过程,学习总结上台经验。积极参加上台的实践活动,每一次突破,每一次进步都会为今后师范的实习和就业提供基础。
(3)提高认知结构,性格上积极向上,调整心态
面对上台胆怯心理,首先不应该畏惧和胆怯,应当正式胆怯心理。明白每个人都是不断成长的个体,任何能力的得来都是需要经过个人的主观努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同样,上台临场能力的出色也是如此。个人经过努力和实践,最终会克服上台胆怯心理障碍,做一名优秀的师范生。性格上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打开心扉,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步调对于一个人的心态有重要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昂首挺胸,步调迈大,对于心态的调整,变得自信、勇敢有积极作用。
(4)正确发声,掌握技巧
某些低年级师范生存在上台胆怯心理是因为发声不标准,可以参考现代汉语(一)和语言学知识,掌握发声技巧。打开声带,可以在无人地带大声呼唤,在练习发声的同时,还能达到增强自信心的效果。
2、家庭层面
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要积极引导孩子增强自信、勇敢走向讲台、公共场合,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呵护孩子、鼓励孩子。创造温馨、热爱讨论的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注重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3、学校层面
课程设计上要合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在设置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低年级师范生身体、心理、知识发展的规律,分阶段增设不同程度的教师实训课。教师明白自己的职位设定,将培养祖国优秀师范毕业生作为己任。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师范生自信心,创造上台机会,尽可能多地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教师应当坚持平等的原则,一视同仁,关爱所有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經历逐步引导师范生突破上台心理胆怯障碍。
4、社会层面
低年级师范生最终要走向教育岗位,最终要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培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师范生,为社会提供人才,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文化大国的战略,离不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尚义.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 中国高教研究, 2002(10).
[2] 张仕超. 初中生数学学习胆怯现象及预防策略[J]. 山东省团校报青少年研究, 2012(1).
[3] 张仕超. 初中生数学学习胆怯现象及预防策略[J]. 山东省团校报青少年研究, 2012(1).
[4] 卢家楣, 著. 心理学与教育[M]. 上海:上海出版社, 2011(1).
[5] 何齐宗, 著. 教育学原理与艺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