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介语石化成因中可控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7-04-15吴智浩
吴智浩
(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大学生中介语石化成因中可控因素的实证研究
吴智浩
(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引起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众多原因可以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两大类,其中只有可控因素才有教学研究意义。分析可控因素中的各个子因素与大学生中介语错误发生的相关性,改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并以实证研究来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中介语;石化;可控因素;情感
一、引言
中介语概念的提出是二语习得学科形成的重要标志。中介语石化(fossilization)是指在持续的语言输入、足够的学习动机和充分的练习情况下,绝大多数的二语学习者中介语中的“某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知识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状态时就停止发展,目的语的正确和错误形式都可能石化,某些语言错误已经作为一种语言习惯固定下来,进一步学习也不能改正”(转引自郭继东,刘晓红:2013)。
中介语石化是造成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不能最终达到目的语本族人水平的重要原因,数十年来众多的学者们对其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但是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任何从单一的视角出发进行分析都不足以解释石化的形成,而要涵盖所有因素进行研究又会出现过于纷繁复杂的问题。笔者(2016)发表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中的两大因素研究》一文对有关中介语石化研究的主要理论进行了述评,提出了将引起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众多原因分为不可控因素(uncontrollable factor)和可控因素(controllable factor)的研究视角,对这两大类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测试的方法对可控因素中的各个子因素与中介语错误的相关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本文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可控因素中的各个子因素与中介语错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来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并以实证研究来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二、可控因素中的子因素与中介语错误的相关性
在《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中的两大因素研究》一文中,笔者对可控因素中的子因素与中介语错误的相关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方法、课堂气氛、对待英语的情感态度、对待英语教师的认可度与本体和文本错误高度相关,学习动机与本体和文本错误中度相关,英语学习时间、学生总体英语水平与本体和文本错误低度相关,但以上因素与语篇错误无关。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与本体及文本错误无关,但与语篇错误存在低度负相关。通过该研究发现,中介语石化的成因除了前人研究过的如关键期理论、语言迁移、训练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文化迁移以及反馈等领域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对中介语的石化程度起着重要的影响,但却长期处于被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忽视的状态。这些因素就是英语学习启蒙时期的地域及教学情况、家庭成长环境、学习方法、学习动机、教学环境、学习者整体英语水平、课堂气氛、学习者对待英语的情感态度以及对待英语教师的认可度等。
三、可控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我国的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在小学、中学阶段通常都有持续、稳步的提高,这一阶段被称为“孵化期”。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英语水平开始趋于稳定。Selinker认为稳定期(Stabilization)持续5年之后,中介语就会出现石化现象。因此,稳定是石化的前兆。据此观点,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多属于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牛强,2000)。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如果能针对石化成因中的可控因素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就能够减少石化现象和防止暂时性石化演变为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
(一)研究对象
为了验证可控因素与中介语石化的相关性以及教学实践对减少石化现象的有效性,笔者进行了一次教学实验。实验选择了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比班。这两个班专业相同,人数相同(均为45人),且性别比、英语水平等都很接近,适合进行实验。
(二)研究假设
假设之一是可控因素是可以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发生改变的。假设之二是可控因素的变化与学习者中介语石化情况直接相关。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通过前测和后测并带对比组的实验设计方案,测试数据由测试卷取得,测试时间为45分钟。测试卷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关于英语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选择题的方式;其二是翻译练习,要求将一篇200字左右的汉语短文译成英语。前测安排在学期初进行。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取得最真实的资料,告知学生测试卷上可以不写姓名。通过对前测数据进行分析,相应地设计出教学方案,并在实验班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而在对比班仍采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学期末再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形式相同的测试,并将两次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四)研究步骤
1.前测
前测数据的具体情况在笔者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中的两大因素研究》一文中有详细的陈述,在此不再赘述。前测中对学生翻译的评定标准为百分制,按照不同的类别累计统计错误。其中本体错误每一处扣0.5分,文本和语篇错误每一处扣1分。具体情况如下:
表1 :前测分析
表2 :前测平均分及标准差
对前测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后发现,本体错误占全部错误的18%以上,不少拼写错误都发生在一些常用词汇上,如language、succeed等,这反映出学生对单词拼写的准确性不够重视;标点错误主要表现是逗号滥用,说明学生对英语的句子结构和标点使用规则不甚了解;文本错误所占比例最高,为59.7%,反映出学生在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功方面比较薄弱,存在词汇学习方法不正确和忽视语法的情况。在词汇和语法错误中,超过半数的测试卷中存在同类型的错误多次出现的情况,如时态错误、语态错误、一般现在时态第三人称单数后谓语动词不加“s”等。语篇错误占22%,反映出学生在组词成句、组句成段和衔接手段的能力上有所欠缺,语言表达中常有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和文化习惯的成分,说明学生对英语语言特征和西方文化了解不够。
接受测试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都在6年以上,超过七成测试卷中存在同类型错误多次出现的情况。这一现象说明至少超过半数学生的中介语出现了石化现象或石化前兆现象。因此,防止这种中介语石化现象从暂时性演变为永久性是大学英语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
2.教学实践
由前测分析得知,学习方法、对待英语的情感态度以及对待英语教师的认可度与中介语的错误高度相关。因此,在实验班进行的教学将着重从拉近学生对英语的情感、提高对教师的认可度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入手进行改进。具体如下:
(1)正确认识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外语学习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当学习者处于某个阶段时,往往对新的语言现象或规则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常会用以前学过的或较熟悉的甚至母语知识加以解释说明,所以犯语言错误在所难免(郭继东、刘晓红,2013:10)。因此,语言教师应对学习者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既要认识到错误是语言学习的必然现象,不必如临大敌、逢错必究;又要对某些错误如涉及到基础语法规则的错误、规律性出现的错误以及典型性错误等加以重视。因为如果这些错误反复出现而得不到纠正的话,就很容易石化并在语言结构中沉淀下来。而且,对于学生出于简化回避目的而导致的习惯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现象,也要加以重视,因为这样简化的语言形式也容易形成石化,导致语言水平难以提高。因此,在实验班教学中对学生中介语的错误做了区分,对不同的错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但即使对必须纠正的错误,也要注意纠错方式,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情感。比如,对学生口语中的错误,不宜中途打断,应等到学生回答完毕之后再加以处理。纠错之前先对学生回答中正确的方面进行肯定,然后提出不足。先请学生自己思考,如果该学生不知错在何处时再大家共同思考,最后教师做总结,作总结时应再次表扬和鼓励回答问题的同学。对学生书面作业中的错误,教师宜采取将典型错误在课堂上集中讲解的方式,且不应指出所犯错误学生的姓名。总之,教师在纠错时应始终牢记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不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情感。
(2)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人们在从事一项工作或任务时,如果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英语学习亦是如此。但是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课外学习指导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难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实验班的教学中对教学的内容作了添加,增添内容来自英语文学名著、英语电影、英语报刊、网络美文等。教材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因素,应该具备鼓励和刺激学生学习的作用,这种刺激不仅包括视觉刺激,还应包括听觉刺激和心理刺激。因此,增添一些包括英语电影在内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素材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英语在最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的使用,还能够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内容方面,应选取一些具有时代性、真实性和趣味性,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素材。教学形式方面做出的改变主要是增加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参与形式包括让学生翻译句子或段落、用英语概括大意、英语电影片段欣赏与讨论、情景剧表演等。通过丰富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出,尤其是口语输出的机会,这在目前学生参与课堂和语言输出严重不足的英语教学环境中尤为可贵。在讲解中还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如词汇学习时不能仅知其汉语含义,还要注意英语释义和一词多义以及在例句中感受词汇的实际使用。
(3)重视情感因素,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师的情感。英语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也是一种教师与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环境。前测分析得知学习者对待英语的情感态度以及对待英语教师的认可度与学生中介语的错误高度相关。为了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笔者在实验班教学中从以下方面做了改进:首先是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生之间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训导者和唯唯诺诺的受训者关系,而是努力建立起一种平等相处的朋友关系。教师多给学生鼓励和赞扬,对学生批评时注意委婉,切不可嘲笑和讥讽。这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能够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其次是教师在英语课堂之外的努力。英语教学的范围绝不仅局限于课堂上,课堂之外是英语教学有益和必要的延伸。笔者在课堂之外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努力:参与学生的班级QQ群,与学生互动,不仅谈论英语话题,也与学生聊英语之外的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关心学生的生活,用温情和关爱打动学生。如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心理和物质上的帮助。在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之后,就会拉近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也转而增强了对英语学习的情感。
(4)拉近与西方文化的心理距离。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因此,在外语学习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逐渐了解和理解新文化,安抚学生因为文化冲击(cultural shock)产生的困惑、不安、疏远甚至敌意、气愤等不良情绪。为了拉近学生与西方文化的心理距离,笔者采取电影和名著片段欣赏、西方历史文化视频播放和个案分析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使他们端正态度,消除偏见,培养他们对西方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笔者还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西方文化知识,还产生了对西方文化的兴趣。
(三)后测
为了检验在实验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效果,在学期末进行了后测。后测与前测的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完全一致,发放测试卷90份,收回测试卷90份,有效测试卷为89份。
表3 :后测分析
表4 :后测平均分及标准差
后测分析发现,实验班中对英语学习选择“有兴趣”的学生比例比前测中增加了32.1%,对英语课堂气氛选择“活跃”的学生比例增加了27.6%,对英语教师的态度选择“喜欢”的学生比例增加了28.8%,对西方文化的态度选择“了解和理解”的学生比例增加了57.2%。前后测对比发现,实验班学生错误比例下降了11.2%,平均分提高了7.9分;而对比班学生错误比例只下降了2.9%,平均分只提高了1.9分。
四、结论
以上研究说明,对引起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可控因素进行改变能够显著减少学生中介语错误和石化现象。当然,中介语石化成因中的可控因素还有很多,本文只着重探讨了一些被前人研究忽略的但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几种因素,对于语言迁移、训练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等因素,由于已有大量研究,在此就不再赘述。本文的研究重点在可控因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气氛、学习方法、学生对待英语的情感态度以及学生对待英语教师的认可度等因素上。研究发现,这些因素的改变能显著减少学生中介语的错误。因此,英语教师不能仅仅传授英语知识,而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能够从心里接受和喜爱自己,进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与动力,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避免中介语的发展出现停滞不前的石化现象,使其能够处于一种不断向目的语渐进的良性发展状态。
[1]Corder 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Selinker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209-231.
[3]Selinker L.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New York:Longman,1992.
[4]郭继东,刘晓红.过渡语视角下的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5]李炯英.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30年综观[J].国外外语教学,2003,(4):19-24.
[6]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28-31.
[7]司联合.过渡语理论与语言教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湖北工程学院2016年科学研究项目“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介语石化成因中的可控因素研究”(201624)
吴智浩(1973-),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习得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