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毫自昔最称雄
——浅述唐宋宣笔兴盛的原因

2017-04-15朱友舟

书画世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宣城诸葛欧阳修

文_朱友舟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书法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宣毫自昔最称雄
——浅述唐宋宣笔兴盛的原因

文_朱友舟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书法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宣州的毛笔在晋代已经颇有名气。到唐朝时,宣州的制笔业已经是全国之冠,宣笔成为文人最喜爱的文房用具。学界多以为唐宋时期安徽的宣城为全国的制笔中心。穆孝天《宣笔》论述了宣笔的起源、唐代宣笔的兴盛、宋代宣笔的大发展、元代以后宣笔的衰落等。[1]资料充分,论述较为合理。张志徽《宣笔》[2]简单记述了宣笔的历史。《安徽文化史》的《宣笔》部分论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批北方士人南徙江南,推动了传统宣笔的生产。[3]《谈宣笔》称所用的兔毫料未必就是宣州所产。[4]尽管相关的研究不少,不过宣笔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宣笔兴盛的原因究竟何在?宣笔在唐宋时期除实用以外究竟还扮演何种角色呢?

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唐宋宣笔主要用兔毫、竹竿制笔,而以紫毫笔最为珍贵。“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时,寒温也。气,刚柔也。良,善也。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5]动物的生长具有较强的区域特性,就古代手工艺而言,大多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区的优质原料,方能成功。宣城的毛笔在唐宋时被称为“宣毫”,宣笔正是当地的能工巧匠利用了地方的特色资源制作而成,因此它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

优质的兔毫主要取决于宣州的地理条件。宣州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湿润,降水量丰富,水草肥美,这些对兔子的生长极为有利,所以兔毫质量特优。白居易《紫毫笔》称:“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6]江南的丘陵为兔子生长提供了难得的美食与水源。正是这种优越的条件才孕育出了优质的紫毫。白居易认为以宣州中山兔毫制作的鸡距笔最为精妙[7],他的《鸡距笔赋》对此大加赞赏。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局部)

唐 颜真卿 祭侄稿(局部)

日本正仓院藏唐代鸡距笔,鸡距笔以宣州制作最为著名

因为“地气”,而有“材美”。具备这些客观条件以后,“工巧”则是更为重要的能动因素。宣州笔匠以诸葛以及陈氏家族最为著名。诸葛笔是宣笔的杰出代表。因此,研究宣笔应当以诸葛笔为例,以窥全豹。诸葛家族的手艺不但高妙而且世代相传,薪火不断。这是古代手工艺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欧阳修称道:“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8]从晋代到北宋,一脉相承,技艺的积累逐渐深厚,渐臻于顶峰。叶梦得称:“自唐唯诸葛一姓世传其业,治平嘉祐前,有得诸葛笔者,率以为珍玩。”[9]的确如此,到了宋代,宣城其他笔工的名声远远在诸葛家族之下。

诸葛家族制笔不但选毫精到,而且制作工细。因此,其毛笔的品质无可挑剔。欧阳修对诸葛笔颇为赞赏:“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10]笔头捆扎得紧,才能经久耐用,否则笔毛容易脱落。诸葛笔软硬适宜,品质稳定,十分精致。尽管当时京城开封的笔工多得如同衣缝里的虱子,但他们制笔水平却低劣不堪:不但质量差,而且价格贵,华而不实。相比较而言,诸葛家族的笔耐用,物美价廉。黄庭坚对诸葛高的手艺赞叹不已:“宣城诸葛高三副笔,锋虽尽而心故圆。此为有轮扁斫轮之妙。”[11]轮扁,春秋时著名的造车工人,技艺非常精湛。关于诸葛高的制作妙方,黄庭坚称诸葛笔笔头入管深[12],主要作用在于突出锋颖,增强弹性;不但技术经典,而且善于吸收新的材料。诸葛氏将黄鼠狼尾毛与兔毫搭配在一起,刚柔相济,软硬适中。

宋代黄庭坚关于宣笔的论述

安徽合肥出土的宋代毛笔

清代斗笔,笔管比较细,便于握笔。安徽博物院藏

清 曹素功制湘妃笔清 胡开文制笔

除了地理、材美、工巧等因素外,众多文人的推崇则是宣笔著称的人和条件。早在东晋,王羲之曾写求笔帖给宣城陈氏,并被陈氏作为传家之宝珍藏,这可谓是最好的宣传资本。[13]韩愈的《毛颖传》,对宣笔而言客观上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宣传。白居易的《紫毫笔》对作为贡品的宣笔大加赞美,影响巨大。[14]江南吃竹饮泉的老兔,优质的紫毫,千万毫中选一根的细致,昂贵的价格,栩栩如生,赞叹之情溢于言表。白居易的人格魅力及文学成就进一步扩大了宣笔名声。

宋宣城人梅尧臣的推介之功,也值得关注。梅尧臣常常给朋友赠送家乡的宣笔。他曾写信告诉好朋友欧阳修,称赞诸葛高是海内第一的高手,并多次送诸葛笔给他。梅尧臣有诗《次韵永叔试诸葛高笔戏书》:“是以持献公,不使物受屈。”[15]其实,欧阳修一开始并不喜欢宣笔[16],认为徒有其名;但碍于情面,也只得接受并写诗唱和。不过后来他的态度改变了,对宣笔颇为喜爱:“今得此甚可用,遂深藏之。”[17]由于梅尧臣的不断推荐,宣笔在文人中间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由于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宣笔当之无愧成为了唐宋时期的毛笔之冠。自唐以来,文人对宣笔由衷地褒扬,热情洋溢,不绝于耳。可以说,从未有哪种毛笔有过如此殊荣。不过,如白居易称颂的紫毫笔——宣笔中的极品,价格金贵,并非普通读书人和百姓能消费得起的。紫毫笔在唐宋时期一直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或者常常作为贵族、上层文人之间的馈赠品。

除了上文所述的韩愈、白居易、梅尧臣之外,尚有许多文人从不同角度讴歌了宣笔的风采。从这些文人的籍贯与行踪可以发现宣笔在当时的传播及影响之巨。耿湋,河东(今山西)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赋咏宣州笔》二首:

寒竹渐虚受,纤毫任几重。

影端缘守直,心劲懒藏锋。

落纸惊风起,揺空见露浓。

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18]

诗文赞颂了宣笔的尖利与劲健,故能落纸惊风,摇空见露,是书画以及文章不可或缺的利器。在诗中,耿湋形象地再现了文人对宣笔强烈的依赖与眷恋。陆龟蒙,苏州人,唐朝农学家、文学家。他称:“宣毫利若风,剡纸光于月。”[19]剡纸,浙江名纸,可知当时的宣毫与剡纸都是文人的至爱。

唐代诗僧释齐己,益阳人。其诗称:“霜雪翦裁新剡硾,锋铓管束本宣毫。知君倒箧情何厚,借我临池价斗高。”[20]在高僧的笔下,宣毫与剡纸再次并提。朋友的厚意深情,亦可知宣笔的价值不菲。

宣笔也传播到了远在西南边陲的四川。唐代女诗人薛涛长住成都,以自制的色笺闻名遐迩。薛涛颇有才华和姿色,与当时的许多文人交往密切。薛涛献给元稹的《十离诗》称:“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散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21]诗人称只有宣笔才配得上自己的敏捷诗才,可见诗人对宣笔的喜爱。

概而言之,不管在北方的山西、南方的潇湘,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蜀地,都有宣笔的喜爱者,足见其影响之大。但是唐代的文人却很少提及笔工。就此而言,宋人对笔工的关注热情远远超过了唐人。

在宋代,宣笔尤以诸葛氏最著,所受的褒奖自然最多。作为朋友,蔡襄给欧阳修《金石录》写序文,欧阳修以诸葛鼠须笔等物相赠。蔡襄特别喜爱诸葛笔,文集中多有记载。他曾由衷地赞叹说:“近宣州诸葛高造鼠须、散卓及长心笔绝佳。”[22]苏轼对宣城诸葛笔更是情有独钟,他认为诸葛家族的下等笔也超过了其他笔工的佳制。[23]林逋称赞诸葛生笔如同指挥精锐部队,纵横挥洒于纸墨间,所向披靡,无往不胜。[24]黄庭坚有诗云:“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25]可见,诸葛笔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不容易得到。文人的言语尽管有些文学渲染色彩,但从中我们仍然能发现宣笔在当时受人们追捧的盛况。

二、宣笔作为土贡与馈赠品

土贡,即“任土作贡”,语出《尚书》[26],指根据各地特有的物产,朝廷规定不同的贡赋项目。贡品多为土产、珍宝异物。宣笔作为一种土贡[27],在唐宋两代史书皆有记载。最早可见于五代刘昫的《旧唐书》,宣州的笔和纸在唐代已经闻名遐迩。不过,宣纸至今仍然兴盛,而宣笔早已成为明日黄花了。据欧阳修《新唐书》载:“光启三年复以上元、句容、溧水、溧阳四县置。土贡:笔,甘棠。”[28]在唐代,溧水、溧阳隶属于宣州。[29]欧阳修又称:“宣州宣城郡,望。土贡:银、铜器、绮、白纻……纸、笔。”[30]而其他郡县则未见有贡笔的记载。王存《元丰九域志》记载宣州土贡“笔五百管”[31]。此外还有管辖溧水、溧阳的江宁府土贡毛笔五百管。可见宣笔作为贡品在全国制笔行业的出色地位。

据载,在唐代皇宫也有御用的笔匠。唐代朝廷的弘文馆及秘书省配置有皇朝所定专门的笔匠。“弘文馆熟纸匠、装潢匠各十八,笔匠六人。秘书省……熟纸匠十人,装潢匠六人,笔匠六人。”[32]两个部门共有笔工十六名,数量不少。然而宣笔作为民间的手工艺,无论技术还是名声都远远超过了皇宫的御用笔匠的制作。

贡笔除了皇族使用以外,也用于一些朝廷的重要场合。唐王建《宫词》称:“延英引对碧衣郎,红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自问,宫人手里过茶汤。”[33]贵族参加由皇帝主持的作文、赋诗一类的应制活动,这是贵族荣升的好机会。而在这种珍贵的场合,招待贵族们的物品中便有进贡而来的宣笔。

唐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常常把文房四宝当作馈赠友人的礼品,而宣笔则必不可少。北宋诗人魏野,号草堂居士,与林逋同为宋初高士。魏野曾送宣笔给成都判官刘大著,并有诗称:“宣城彩笔真堪爱,蜀邑红笺更可夸。雅称风流刘大著,闲时题咏海棠花。”[34]宣笔与蜀笺同为当时著名的文房用品,这种馈赠方式的确颇为高雅。

宣笔也时常和歙砚一起作为礼物赠送。黄庭坚曾经送给张道济四支宣笔、一方歙砚及一锭自制墨。这应该是一份很贵重的礼物。宋人江少虞记载了一个文学少年的传奇故事:麻先生仲英,幼有俊才,七岁能诗。随侍官鄜州时,宋翰林白方谪官鄜,时闻而召之坐中,赋诗十篇,宋大称赏。翌日,宋以浣溪笺、李廷珪墨、诸葛氏笔遗之,仍赠以诗曰:“宣毫歙墨并笺纸,寄与麻家小秀才。七岁能吟天骨异,前生应折桂枝来。”[35]仲英的天生俊才与翰林宋白方的爱才心切,跃然纸上。浣溪笺、李廷珪墨、诸葛氏笔与诗才,都是世间难得之物,相得益彰,何其完美!

据《李师师外传》载:“即日赐师师辟寒金钿,映月珠环,舞鸾青镜,金虬香鼎。次日,又赐师师端溪凤咮砚、李廷珪墨、玉管宣毫笔、剡溪绫纹纸。”[36]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尽管为野史记载,但是所送的礼物除珠玉金银虬鼎外,还有宣笔与端砚等文房之宝。这种馈赠应该符合当时实际情况。

宣笔又常常与名茶一起作为馈赠的高雅礼物。宋人李纲在给李泰发的书信中说:“某再拜,承以日铸茶、宣城笔为贶,不胜珍感。建茗数品……谩将远意幸恕轻鲜也。”[37]李泰发曾任副宰相之职,李纲亦身居要职,相互之间的馈赠,何其清雅。日铸茶与建茶,均为贡品名茶。官员之间馈赠文房之物在宋代比较常见,宋复州李太保赠宣笔给徐铉,徐即和诗以示谢意:“处处良工事笔锋,宣毫自昔最称雄。因思南国巾箱学,愿入兰台掌握中。委质幸归雕玉匣,操词曾侍兔园公。一篇丽藻真闲暇,共仰才多道不穷。”[38]还有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王十朋的一次赠礼。先是章季子教授惠赠顾渚茶,王十朋报以宣城笔,并作诗以为纪念。“霅水书来寄叶嘉,中山人去代琼华。定将绛帐铸人手,散出毫端千种花。”[39]顾渚茶是一种名茶,曾经为唐代的贡品。可见,宣笔常常作为官员之间互赠的高级礼品。

不但官员之间馈赠宣笔,官员与高人逸士之间往往也是如此。释道潜《酬周元翁推官见赠》:“宣毫越楮须盛载,吟取佳句还巾箱。”[40]释道潜,为北宋著名的诗僧。推官(属于三司)周元翁,擅长诗、书,与黄庭坚、陈与义等均有交往。道潜希望周元翁多载一些宣笔与越纸来给他,直截了当,对宣笔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陈抟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隐士。学者张咏与他为布衣之交。后来张咏官至枢密直学士、益州知府。张咏曾经以宣毫十支、白云台墨一剂、蜀笺一角赠送给陈抟。[41]雅物赠高人,足见宣笔作为礼品的分量。

即使到了南宋,宣笔仍然为馈赠之佳品。傅安道郎中派人从宣城送来毛笔,为此杨万里兴致勃勃地写道:“解包兔颖霜盈把,试墨山泉月一泓。”[42]

刘宰在给赵章泉的一封信札中提到说:“今闻友人王去非将专人过番易,道玉山。谨以奉寄宣笔百支,匹札并往。”[43]赠送宣笔百支,的确是一份沉甸甸的厚礼。

综上所述,地理、材美、工巧等主客观因素,使得宣笔成为唐宋时期最著名的毛笔。宣笔既是贡品,又是唐宋时期贵族文人之间高雅的馈赠品。宣笔是一种实用的文房用具,更是一种珍贵的工艺品。

由于无心散卓笔的兴起,诸葛笔开始走向衰落。加之天灾、战乱及政治中心的南移,元代以后湖笔取代了宣笔的主导地位。不过,元明以后宣城一带的制笔业仍然比较兴旺,并未销声匿迹。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1]穆孝天,李明回.中国安徽文房四宝[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15-124.

[2]安徽省文史研究馆.江淮逸闻[M].北京:中华书局,2005:154.

[3]安徽文化史编纂工作委员会.安徽文化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378-2379.

[4]潘德熙.文房四宝:中国书具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21-22.

[5]周礼:卷十一[M].郑玄注,陆德明音义.南宋刻本.

[6]白居易.白居易集:全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86.

[7]白居易.白居易集:全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86.

[8]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四[M].四部丛刊景元本.

[9]叶梦得.避暑录话[M].明津逮秘书本.

[10]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四[M].四部丛刊景元本.

[11]黄庭坚.山谷别集:卷六[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王中焰,杜玉印.黄庭坚书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449.

[13]苏易简.文房四谱:卷一[M].清十万卷楼丛书本.

[14]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四[M].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

[15]梅尧臣.宛陵集:卷第二十一[M].明正统四年刻本.

[16]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试笔一卷[M].四部丛刊景元本.

[17]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试笔一卷[M].四部丛刊景元本.

[18]曹寅.全唐诗:卷二百六十八[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陆龟蒙.松陵集:卷一[M].明毛氏汲古阁刻本.

[20]释齐己.白莲集卷:第九[M].四部丛刊景明钞本.

[21]薛涛.李冶.薛涛李冶诗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蔡襄.端明集:卷二十五[M].宋刻本.

[23]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九[M].四部丛刊景宋乾道刊本.

[24]赵宏恩.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一[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黄庭坚.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一[M].史容注.四部丛刊景元刊本.

[26]孔安国.尚书:卷三[M].四部丛刊景宋本.

[27]土贡,语出自《尚书·禹贡》孔安国序之“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指根据各地物产不同,规定不同的贡纳项目。在租税制度逐步健全以后,土贡并未消失,而成为赋税之外,臣属或藩君向君主的进献。

[28]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十一[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29]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619.

[30]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一[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31]王存.元丰九域志:卷六[M].清刻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32]李林甫.唐六典:卷十[M].明正德十年刻本.

[33]王建.王司马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4]魏野.东观集:卷四[M].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

[35]王辟之.渑水燕谈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1:46.

[36]唐宋传奇集[M].鲁迅,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7:215.

[37]李纲.梁溪集:卷一百二十一[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8]徐铉.徐公文集:卷二十一[M].清景宋明州初本.

[39]王十朋.梅溪集:卷五[M].四部丛刊景明正统刻本.

[40]释道潜.参寥子集:卷五[M].四部丛刊三编景宋本.

[41]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一百零三[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2]杨万里.诚斋集:卷七[M].四部丛刊景宋写本.

[43]刘宰.漫塘文集:卷六[M].明万历刻本.

猜你喜欢

宣城诸葛欧阳修
司尔特宣城公司举行消防演练
Design of Creative Incentive Contrac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hain from Dual Perspective
画眉鸟
诸葛羽扇
安徽省宣城地区南漪湖湿地植物调查
《宣城小镇》
欧阳修快马追字
诸葛南征
宣城以外看宣城
勤奋的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