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集评
2017-04-15张晓凌
文_张晓凌 等
名家集评
文_张晓凌 等
吴 洪Wu Hong
博士、教授。先后求学于苏州丝绸工学院(现苏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香港理工大学ITC、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师从张晓凌教授并获博士学位。现为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家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服装设计协会会长,深圳市设计与艺术联盟副主席、时尚设计师协会副会长,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
张晓凌|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著名美术批评家、《中国美术报》总编
吴洪的竹子既保存了传统文人画的象征性与叙事性,又讲究形式感。前者将知识分子遗世独立的姿态娓娓道来,后者则将当代构成艺术感融入其中,凸显出鲜活的时代意识。吴洪的竹子寓大于小,方寸之间,隐见寥廓世界,诚为其心胸、修为、人格之蕴藉也!
曹意强|博士研究生导师、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国务院学位办艺术学科评议组专家、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新美术》主编
明季大儒方孝孺曾这样形容竹子:“夫竹之为物,其干亭亭然,其叶青青然,其色莹莹然,如苍玉然。涅之而不汙,濯之而愈新,其与本真之性不染于物者,岂不同乎?草木之质皆自内实,而竹也洞焉而中虚,枵焉而有容,其与圆明虚寂、不碍于相、不窒于欲者,岂不同乎?”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竹子是特殊人格与品位的象征。在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青青翠竹,俨然已成为隐修君子的化身,其中寄寓了对人生的感喟。关于竹子的种种意象,诸如竹节挺劲、竹露滴沥、翠叶的轻微响动,均带给人无限丰富的想象。与竹为伴,则暗示了风雅、脱俗的生活品位。国人爱竹,正是因为竹子蕴蓄、积淀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寄托了我们对理想人格、理想生活方式的想象。
在吴洪先生的笔下,竹子的风骨神韵得到了极好的诠释。画家以团扇限定天地,方寸之间蕴藏了无限的生机,也透露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与个人情怀。画面上老干新枝,交相辉映,风枝翠叶,一片纷纷洒洒。作者巧妙借用了团扇环形的封闭形式,所有枝叶均依随边框做弧形运动,既表现了竹子柔韧轻灵的生趣,附以清风吹拂的自然景象,又营造了从容、文雅的视觉隐喻。苍老的竹干或坚挺的竹节撑起了画面的结构,与潇洒纷披的竹叶形成了生动的对比,一刚一柔,摇曳生奇,给予观者无尽的联想。
以墨竹为画题,其事始于唐人。其后,在苏轼、文同、柯九思、吴镇、倪瓒、王绂、夏昶等人的笔下,文人墨竹更是愈变愈奇,幻化出无穷的意态。每一位画家都能借用墨竹这一画题挥洒内心的逸气,抒发独立的个性与情操。吴洪的墨竹,踵接古典文脉,也秉承古代文人画家的机趣,在平静含蓄的画面中悄然诉说着“美人君子”之思。这样的“声音”,在当今浮躁忙碌的世界里,格外值得我们用心去“聆听”,以求取片刻的宁静。
1.吴洪 墨竹之一纸本 45cm×45cm2017
陈 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副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吴洪在长期的艺术教学和创作中,积累了丰厚的传统素养。他的墨竹源自元人传统,但将元人笔法做了个人化的转换,笔墨精微清爽,格调清逸雅致,极具文人风骨。在图式上,吴洪又将设计感悄然融入画面布局中,体现出一种当代审美趣味。
阴澍雨|博士、《美术观察》栏目主持、著名国画家
中国的绘画传统中,人与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论艺术形式如何变化,都无法遮掩深藏于艺术形式中的人格力量。因为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人与笔的默契在日常书写中得以磨炼,人的主观情感、学识修养、性情心智都交融在纸上,显露无遗。这样,中国画历经千年发展,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审美标准,人格精神也就决定了画的精神。虽然中国画门类繁杂,但题材的拓展并不重要,反而一些代表性的题材,始终没有改变。比如花鸟画中的梅兰竹菊,所依托于物象的精神品质,自然地传承千年,延续到当下。所以,在今天选择传统绘画题材的艺术家,必定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且能赋予传统形式更深的人格内涵。
2.吴洪 墨竹之二纸本 45cm×45cm2017
吴洪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他选择墨竹为表现对象,深入理法,探究笔墨之道;体察物象的阴晴雨露之态,潜心研习,为其传神;笔耕不辍,使人与笔合一,人与形式合一,把自己的内在气质都流露在作品中。所以,观吴洪先生的画,如见其人。看到的是竹,能感受到竹的气节、精神,也能感受到吴洪先生儒雅、谦恭的气质中蕴涵着积极、坚贞的人格力量。
王 涛|著名国画家、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安徽画院前院长
吴洪写竹胸有成竹,一招一式颇有法度。画如其人,竹之文心,竹之气节,皆自我写照也!可贺!可贺!
陈 辉|博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国画家
吴洪兄与我相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老乡,也是老朋友了。一次朋友聚会,偶然听说他近几年开始画水墨了。因我也画水墨,故一直想借观画之机与洪兄聚聚聊聊。可他一直说画得还不成样,等等吧……直到去年年底在深圳大学美术馆搞了一个从设计中走来的同道展,才第一次见到他画的墨竹,我为之惊喜,也存疑惑。惊喜洪兄的才情,疑惑他怎么会有此番的宁静与纯粹。
梅兰竹菊这一题材已被古今之天下画人画尽画绝了,各类式样与风格独领风骚,已形成很强的程式,大体似曾相识,难辨新意。而眼前洪兄的墨竹不失君子之风雅,又藏清风野逸之妙境。空灵含蓄,风骨峻拔,清气幽然,虚实相照。情景交融中透射着崇尚自然的呼唤,物我两忘间升华着以神写形的情怀,这是洪兄生命中对竹子天然气节的心灵写照。
3.吴洪 墨竹之三纸本 45cm×45cm 2017
4.吴洪 墨竹之四纸本 45cm×45cm 2017
洪兄是玩设计的,故对知白守黑、疏密有序的艺术规律十分敏感。对艺术的形式语言独具慧眼,其笔下的墨竹自然会呈现出别样的风貌—吴风洪竹,可喜可贺。
马国骏|甘肃省画院院长、甘肃省美术馆馆长
以文写画,以意入画,以心作画,这是中国文人表达心性的基本方式。
吴洪君钟爱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平时勤学苦练。后来他着意选择了竹子这种物态形式,用笔墨在特定的块面内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位时代艺术家的选择,是一个艺术家寻找自己民族艺术语汇的自觉追求,更是一名现代艺术家寻找自己精神家园的最佳路径。从这个行为本身,可以看出艺术精神的相通和互补,也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一位艺术家心灵深处的影响。
古代文人都喜欢画竹,其原因主要是喜欢并热爱竹子所折射出的坚强、正直的精神和品格。他们多愿意通过竹子来寄托自己心灵深处想要追求的清幽安静、默默无声、与世无争、遇雨不浊的理想人格。清代的郑燮喜欢画竹,他同时也描述自己对竹子的亲近与理解。他说:“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季,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他正是将这一幅幅天然的自然风竹图,通过笔墨再现,“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5.吴洪 墨竹之五纸本 45cm×45cm2017
6.吴洪 墨竹之六纸本 45cm×45cm2017
7.吴洪 墨竹之七纸本 45cm×45cm2017
三百多年过去了,以郑燮为代表的文人画竹的精神,折射在吴洪君的笔下时,仍然能够让人感受到画家对传统艺术的爱慕继承,对笔墨心迹的自然接续,对自由人格和情怀的天性表达。只是从画面构图上,增加了现代审美的更多元素,画幅的精美,构成的和谐,还有设计信息的自然嵌入等,对以笔墨为主体表现方式的国画艺术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多层次、多角度,乃至多元审美的要素,扩充并丰富了多样的表现手段,使得静静的风竹,似乎真的有一股清风在吹佛,用笔墨书写的形态,撩动着具有古人情怀的现代艺术家的心弦。这也可能是吴洪君内心世界的真实再现,也会是他潜意识中所要对接和表达的艺术心结。愿竹子如同作者的人格一样,更加挺拔而坚定;愿竹叶如同作者的艺术一样,更加厚重而多姿;愿一幅幅风竹图如同作者的人生画卷,更加优雅并感动读者。因为诗为心声,画为心象,诗画同源,诗画都是用心写出来的声像艺术。于是我就将这一幅幅墨竹图,看作一首首咏竹诗,牢牢地印记在我的心底,时时吟唱。
祝愿吴洪君在传统笔墨文化艺术中寄放心情,走向自己心灵所追求的艺术彼岸。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