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克隆:小树苗成就大事业
2017-04-15向萍
向萍
在重庆市开州区镇东街道镇东村一家普通的农家院落里,一位长相俊俏,身穿白大褂的姑娘正仔细端详着手里的玻璃瓶,这只特殊的玻璃瓶里,透着一簇簇呈放射状的新绿。她就是重庆绿莱生物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郭芳琴,堪称克隆植物的女“魔法师”。
在郭芳琴的培育室里,树苗不是用种子培育出来的,而是用优质树枝在一个个营养瓶里培育出的。
“这些小瓶子里装的植物都是通过克隆技术和原理,截取优质的树的茎段让其生根发芽后,将芽移进培养液进行培养。”郭芳琴说,这样培育出来的树木林相整齐,大小、高矮都差不多,不受季节的限制,而且取了小芽的茎段还能发芽,也不用一年四季都上山采集优质树木茎段。
多年来,这位克隆植物的女“魔法师”,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
辞职回家:不让女儿成留守儿童
郭芳琴是贵州省六盘水人,2003年毕业于西南林业大学,获得生物技术专业的学位。毕业后,她在福建某外资企业担任技术研发主管,月薪高达六七千元。
结婚后,可爱的女儿出生了,这让郭芳琴犯了难,几经思量,她做出了回乡发展的重大决定。“我不愿意我的女儿成为留守儿童。”郭芳琴说。2009年,郭芳琴辞去外企工作,带着积蓄回到了爱人的老家开县。一时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夫妻俩寻思着:自己创业干一番事业。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初创业以失败而告终,投入的钱打了水漂。但她内心,一直燃烧着一份创业梦。
开办公司:小树苗成就大事业
首次创业失败后,郭芳琴没有气馁,她心里自有自己的“小九九”,要开办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
2010年的年底,郭芳琴在网上偶然看到重庆市的微企扶持政策,这犹如给她创业的想法注入了“催化剂”。“当天晚上,我就跟老公讲了这个政策。”她回忆说,“第二天,我就去盛山工商所了解详细的政策,非常受鼓舞。”
郭芳琴想:我投入10万元,国家最高补助5万元,做得再差也顶多亏5万元。
于是她四处找人借钱,终于凑足了10万元钱,成立了重庆绿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困难也来了。工人的工资要发,公司运营也要钱,缺钱成为她最大的困难,最困难的时候,连住的房子都没有。此外,开县冬冷夏热,需在培育技术上进行改进。
“一到发工资的时候,我就去工商局领政府补贴资金,足额发给工人。”郭芳琴回忆说,“前前后后,累计拿到4.39万元补贴款,硬是把公司撑了下来。”
树苗培育出来了,销售又是个问题。这时,郭芳琴原公司的一个朋友把自己的客户介绍给了她。于是,她联系上客户,采取先送苗,后收钱的方式,把产品推向了市场。她还在网上开发新市场,加入造林育苗QQ群,跟小的造林育苗公司老板和农户聊天,用专业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逐步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做到了用最小的成本开发新市场。
“从培育到出售约30天,成本1块8毛,能卖到4块。”指着成千上万的树苗,郭芳琴说,“这在创业之初,我是想不到的。”
创新科技:逐梦路上结硕果
“这是我们开发的耐水植物中山杉,这是药材金线莲,这是白领最爱的多肉植物,这是大家都喜欢吃的红心猕猴桃……”郭芳琴小心翼翼地拿起擺放在车间里的玻璃器皿,指着里面培育的植物向记者介绍。
植物克隆技术与传统育种方式到底有何不同之处呢?郭芳谈起她的“科技经”娓娓道来,原来,植物克隆技术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组织放置于适宜的培养基和生长环境中培养,从而获得大量的优质苗木,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便能繁殖出成千上万个新的植株。
据介绍,相比于传统的播种、扦插等,植物克隆技术具有四大优点:一是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均可繁殖苗木;二是快速繁殖,通过克隆的方法,一年内从一株小苗可以获得100株以上的苗木,能实现工厂化、商品化育苗:三是进行脱毒植株的培育,通过组培脱毒技术除去植株上的病毒,达到抗病、增产的目的:四是能够培育传统育苗方法难以繁殖的植物,特别是对濒临灭绝植物的保护和繁育有积极的作用。
“如果只搞树苗培育,只能说吃饱饭。想有新飞跃,要找新路子。”郭芳琴指着魔芋苗,饱含深情地说,“才两年时间,它们已经由17个芽发展到5000多个了。”原来,为找到优质的魔芋品种,她冒着七八月份毒辣的太阳,坐着货车跑遍大进镇、关面乡和河堰镇等地,并带回来培养。
郭芳琴有个想法:要全面改善开县当前魔芋种苗的质量,建立魔芋精粉生产厂,实现从育种、种植到深加工的产业链,把魔芋打造成北部山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她说?待魔芋种植基地建成后,魔芋亩产可提高1吨,每亩地增收2000元以上,至少可解决50人的就业问题。”
2013~2014年,公司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开展了生姜、金线莲、草莓、月季等作物的组育苗技术开发,并取得了成功,为公司的发展储备了坚实的科技基础。2015年,与县林业局合作开展了耐水淹植物中山杉的组培技术开发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该技术的成功开发及推广,将全面改善三峡库区消落带的两栖生态环境,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建设贡献力量,预计实现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植物克隆技术搅和了传统农业这池春水,更给公司带来了不菲的效益。目前,郭芳琴的公司员工由创办初期的5人发展到了15人,月薪最高可达4000余元,公司培育出的苗木源源不断地销往四川、云南、重庆、广西、福建等地,年产值150万元以上。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但有政府多个部门的大力扶持、关怀,还有亲朋好友的殷切关心、帮助,逐梦之路虽然漫长,但我从未独行,我将以更好的成绩来回报他们的厚爱。”郭芳琴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