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网络文学中“经典性”元素的存在

2017-04-15吴正峻

雨花·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经典性网络文学文学

吴正峻

网络文学经过近二十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带来当代文学的数字媒介转型,也改变了华语文学的整体发展格局,成为中国文化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但网络文学繁荣的背后却是理论研究的缺失,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亟待构建一个既符合文学规律又契合网络特点的全新的網络文学评价体系。本文针对“网络文学是否拥有经典?是否可以拥有经典?”这个话题,通过对作品《飘渺之旅》的细读分析,试图寻找网络文学作品中“经典性”元素的存在,为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进行一次尝试和探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悄然兴起,并伴随着日新月异的传媒方式的变革,形成了以网络科技、数字传媒为平台,以娱乐、消遣、宣传为主要功能,以大众性、互动性、即时性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文学业态,并通过孵化优质IP和产业化运作,使网络文学作品衍生动漫、影视、游戏等文化产品,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这不仅带来了当代文学的数字媒介转型,改变了华语文学的整体发展格局,同时也因其开放性、互动性的写作特征和庞大的阅读群体产生的社会影响,成为一个日渐受到各方面关注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然而在文学理论研究的层面,网络文学是否具有“文学性”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由于受到传统文学精英本位思维定式的影响,传统文学批评家对于网络文学这种产自于草根,大众的、通俗的文学类型有种天然的成见,而且网络文学整体上也呈现出语言粗糙、体量巨大、故事情节离奇荒诞、作品缺乏思想深度、审美高度等等为人诟病的特质。因此相对于传统文学批评来说,早期进行网络文学研究的学者很少,即便有所关注也往往理论多于评论,学理建构多于文本批评,对具体作家和作品关注不多,或习惯于套用传统的理论批评模式来解读网络文学,往往不得要领,从而导致网络文学创作与批评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传统文学评价体系的无效使得新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亟待确立。

什么才是真正好的网络文学作品?是偏重于以传统精英文学的评判标准作为参照系,还是以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大众化的特征重新去寻找新的批评价值尺度?随着网络文学影响力的急速扩张,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在2016年8月召开的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学术年会上,欧阳友权指出,研究和探索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既是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所需,亦是理论批评界的责任使然。网络文学研究应当“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关注当代文学场的变化,把握好中国网络文学的“过去、现在、未来时”,推动网络文学批评及其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周志雄认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应从价值、理论、审美、文化、技术等维度着眼,在研究中建立一种开放的、综合的、多维的话语体系。以大视野、大融合实现研究的理论创新,从而推动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邵燕君更是把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构想提升到了经典化的高度,她在《媒介革命视野下的网络文学“经典化”》一文中提出要从媒介革命的视野讨论网络文学的“经典化”问题,要在关注网络文学“网络性”的基础上,重新创建出一套专门针对网络文学研究的批评话语系统,文学研究者必须进入网络文学现场,真正“介入性”的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并参与其经典传统的打造。陈定家在《文学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一文中也认为,在以全球化、现代性、后现代性为基本特色的市场与网络语境中,市场文化与媒介文化对文学经典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同时也给文学经典的承传与赓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对于文学经典及其基本含义的阐释,陈定家认为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文学经典是被权威遴选并为世人常用的名著;第二,经典是具有百读不厌且常读常新之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第三,文学经典是可以超越民族与国界而产生世界性影响的作品;第四,文学经典是指那种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按照这个定义,且不谈作品是否优秀,是否具有典范性,是否百读不厌,仅以网络文学短短不到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时间上就让“网络文学是否拥有经典”成为一个可笑的伪命题。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网络文学是否可以拥有自己的经典?”角度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去寻找“经典性”元素存在的可能;或者说寻找在某一段时期里具有代表性和意义的精品所呈现的特质,这也是我们在尝试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过程中一个有效和必要的探索。

无论是“口头文学”、“纸媒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只要是文学,其核心的基础仍然是文本,无论它的语言是否粗糙、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文字背后是否隐含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既然是研究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就只能也必须先从文本开始。尽管在传统文学批评语境的笼罩下,我们仍可以用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来观察这种既有艺术性和创造性,又兼具消费性和通俗性的新兴文学类型,以开放的姿态来进行一个探索性的文本细读研究。作为早期类型小说的开山之作,江苏作家萧潜(原名刘晓强)的修真小说《飘邈之旅》有着无法忽略的价值和典型意义,因此将它作为研究的范本是合适的。

《飘邈之旅》全文共200余万字,作者从2002年开始创作,2005年完本,先在台湾由鲜网连载出版28本,2006年才在大陆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了简体版实体书。《飘邈之旅》与《小兵传奇》、《诛仙》合称为早期网文的三大“奇书”,被誉为修真小说的鼻祖,其开创的修真体系结构对后期的修真系列作品影响极大,不仅对修炼等级的定义和划分、升级形成了一个明晰的体系结构,作者更在充分借鉴中国古典神怪故事元素的基础上,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对古代神话传说中道、佛、神、仙的形象赋予了新的文学含义。在之后的许多修真类网络文学作品中,虽然具体名称、形象有所差异,但或多或少都有所借鉴和参考。可以说这部小说在网络文学不长的发展进程中是作为一个“经典”,或至少在修真类网络小说中是作为“经典”存在的。

相信在十年前与我一同阅读《飘邈之旅》的朋友,都会有一份莫明的惊喜,那是一种在金庸、梁羽生、古龙等经典武侠小说的阅读体验之外,另一种新奇、喜悦的阅读感受。这是在《西游记》《封神榜》等古典神怪故事的基础上,取现代人的视角和文学语言重新演绎的神话,读者的想象空间被无限拉长了,儿时那些关于神仙、法宝、奇兽等的黑白色记忆被重新画上了色彩,变得更加鲜活和生动起来。十年之后重读《飘邈之旅》,惊喜少了,甚至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因为文中有太多早期网络文学作品中回避不了的失败经验,加上这十年间出现了更多优秀的同类题材作品,如《佛本是道》、《星尘变》、《凡人修仙传》、《仙逆》等等,许多新的技法,新的故事元素不免让它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但即便如此,《飘邈之旅》仍然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小说,是一部可以很愉快、很轻松进行阅读的优秀作品。正如小说作者萧潜自己对作品的评价:“这本书不会有太深奥的东西,就当它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在书中,也许会看到古代中华的延续,也许会看到先进的文明,也许会看到诱人的法宝,也许会看到仙人的遗迹,也许会看到西方中世纪的古堡,也许会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野兽,不用奇怪这就是《飘邈之旅》。”

先说说小说的结构和情节设定。小说线状结构的情节结构类型体现了网络文学类型小说的共同特点。即小说各个情节的组成部分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顺序连接起来,呈线状延展,由始而终,由头至尾,由开端到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线狀结构有单线式和复线式之分,《飘邈之旅》则是典型的单线式,整部作品都是围绕着主人公李强的一系列行为、遭遇和冲突来进行叙事,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果将小说整体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那么从李强一无所有再遇傅山开始,到因为花媚娘的胡闹被传送到天庭星,描写的多是在天庭星上故宋国、丽唐国等地球移民国度里凡人世界的故事叙述,可以说是作品的过渡和起始阶段,故事节奏相对松散。但自从因与潜杰星的争斗意外被抓入黑狱之后,情节开始渐渐精彩起来,人物越来越立体丰满,这段旅程的奇妙勾人,精彩纷呈之处也才真正体现出来。黑狱自救、巧遇莫怀远、寻找海玛瑙,塔中强迫拜师,到开始修炼修神天荐章,此为第二阶段,也可以称为修真阶段。之后李强开始进入修神阶段,也因为修神天荐章的隐患,引出了青帝收徒、鑫波角古神藏寻宝、成为原界主人等一系列的情节推动,至于最后的地球寻找传人已经是旁枝末节,只是作者为了作品的前后照应,为回应文中要回到地球寻找传人预设的一个交待而已。

总体来说作者对小说的故事架构和情节设计是很精妙的,不仅伏笔巧妙,使情节推动具有连贯性,并通过动作细节和情态细节来实现情节递进铺垫,不断将故事推向高潮。整个文本结构严谨紧凑,前后照应也相对合理,每一段情节也都会推出一个新的概念,增加一些不同性格的人物,关于修真体系的大部分设定也在情节之中纷至沓来,如法宝、符咒、佛宗、音攻、黑魔界、散仙、仙人、天劫、灵鬼界、仙器、魔尊、古修神等等,更难得的是这些概念并不是枯燥的文字解释,而是完美地融入到情节之中,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融入了主角的爽点之中,使得每一段情节都很有内容,主角获得神器秘籍和收徒弟的情节设计也让小说增加了许多趣味性,满足了读者的某些阅读欲望。

据网友统计,在《飘渺之旅》中仅有名有姓的人物就达到339人之多,其中有高高在上的仙界至尊、远古仙人,大小神君、罗天上仙,也有大量的修真者、绿族人、树人等各种种族的众多凡人,甚至还有暗魔界的大魔神、灵鬼界的大尊和鬼王等,不得不佩服作者超强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在小说中有一些主要的配角刻画极为生动,令人印象深刻。如赤明魔尊、琦君煞、“老疯子”、徒弟赵豪、纳善坦歌、帕本,以及罗天上仙乾善庸、轩龙、孤星等都是性格不同,各有特色。

小说在反面人物和矛盾冲突的设定上也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相对于同类型的作品,《飘渺之旅》是一本轻松愉快,基本没有心理阴霾的轻松新奇向小说,主角李强既没有背负血海深仇,也不需要与什么万恶的残暴恶势力进行殊死争斗,文中没有通常的玄幻、武侠小说里充斥全文的血腥追杀,虐心的苦难,也没有一个又一个的反派BOSS出现供主角消灭来增加经验值和名望。正相反,主角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和平人士,能动口解决的决不动手,即使在冲突和争斗都带着一丝趣味性。《飘渺之旅》虽然也是主角实力的成长之旅,但除了那些情节需要出现的路人甲乙丙丁外,并没有出现那些大奸大恶,登场就是为了被主角砍的反派人物。魔尊赤明在跟随李强修真前,是以一个恶人的面孔出场,但其直率、天真,以为力量就是一切,这是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而且偶尔的可爱不禁让人莞尔。百黄老人是一代宗师,一直作为主角的对手和反面形象出现,手段也让人不敢苟同,然而临死之前的所作所为,却尽显宗师气概。琦君煞号称老怪道,手段残忍性格高傲,却也有情有义,恩怨分明。青帝一界至尊,虽然处处利用主角,却也处处护他让他忍他,从未失去半分至尊风度,没有占过主角什么便宜,原来算计与利用,也可以来得这样光明磊落。这些立场不一,性情各异的配角,虽然有不少人行事手段有可非议之处,然而大是大非之上却立得端正。全篇没有明显突出的矛盾主线,对主角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的修真之路,因此主角就是在不停地和自身争斗,和环境争斗,与自己的心境作战来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也正是靠着作者精妙的情节设计和层出不穷的角色支撑,才让这部庞大雄奇的故事走到最后。

当然作品的不足也是明显存在的。《飘邈之旅》虽然被奉为“奇书”“神作”,但小说的开头部分还是免不了落入了俗套。主角李强因被骗生仇,一怒之下开枪杀人,走投无路之际遇到仙人指引开始修真,这些老旧的桥断在当年或许勉强可读,但如果放到今天来看,实在太无新意,虽然很多网络类型小说的开头多是如此不忍细读。而且作者在小说创作后期似乎写得有些匆忙,前文设下的伏笔,也就是所谓的“梗”,挖的无数的“坑”都来不及填埋。神界、暗魔界还没有去,佛宗的去向仍是个迷,傅山、侯霹净等成仙兄弟的回归、莫怀远、琦君煞的转世重修等等,作者在结尾处用几句话便匆匆交待一带而过。最典型的莫过于爱情桥段的无疾而终,且不说对李强暗生情愫的梅晶晶、乔羽鸿和岚湫公主等几位女修真者,就连那位为救李强被迫与他元婴双修,让李强感受到一种刻骨铭心的美妙意境并已心生爱意的慧蘅宫云钰也再没了下文,让读者总有一种另一只靴子没有落地的失重感。这种开放式的结局褒贬不一,但多数读者还是认为这部小说的完成度不够高而倍感遗憾,以至于后来出现了许多“飘粉”续写的状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百世经纶续作的《飘渺神之旅》,还有《飘渺游》《飘渺神域》等16部之多,最终作者萧潜也开始了续作《歧天路》的创作。由此可见这部作品的魅力和当时巨大的影响力。

《飘渺之旅》的思想性和社会效益也不容小觑。

当下网络小说的创作主流是放松消遣流,或者无脑轻松流,主要功能定位是为读者提供放松或者发泄的渠道,作品的趣味性和阅读快感是第一位,因此那些刻意突出思想内涵的作品先天性的就会遭到大部分读者排斥。但只要是文学作品,多少都会有作者思想潜意识的表达。我们不知道作者萧潜在创作《飘渺之旅》时是否有意识地想要传递某种观念和思想,但我们在作品中确实看到了其蕴含的精神内涵。

平等、自强、善良、助人、真诚、豪爽这是我们从小说中读到的,文本呈现或推崇的关于人性美德的定义。从一开始作者就把主人公李强作为一个具备现代普世价值的正常人,或者说是有着现代意识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的一个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定位的,因此在作品中他的为人处世始终带着人人平等的现代观念。不为强者卑膝,却可以为了朋友亲人的安危低下高贵的头颅;不因彼弱而恃强,即便已经成神之后,对于弱小的凡人仍然平等相待,这些情节在整篇小说中随处可见。可以说除了一开始进入修真时领路人傅山给他的“紫炎心”之外,他的另一根“金手指”就是他的善良与真诚,他对朋友的慷慨与无私,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朋友的帮助,甚至原本的对手也转化成了朋友,也让他的能力越来越强,从而推动了整篇小说的情节推进和发展。文中有一个情节,在第四篇第五章的情节描述中,已经修炼有成的主人公李强装作一个与朋友失散并有些傻气的年轻人,途中遇到了一群行脚商人,他们并不富裕,甚至赚取那些微薄的收入都要冒着生命的风险,仅是萍水相逢,却仍然给了李强无私的帮助。文中还专门设置了善良的卡巴基老爹在李强心底留下一粒行善种子的情节,进而影响了他之后的修行方向,这与《悲惨世界》中卞福汝主教对于冉阿让的救赎故事何其相似,也为小说整体的情节推动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与动力。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正能量的文学作品,作者把想要表达的与人为善的处世观、价值观通过作品传递给了读者,但遗憾的是,作品有些过于理想化,对人性恶的一面刻画不够深刻,反面人物不典型,缺乏明显的对比和冲突。如果再从传统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经典作品应当表现出迫切的现实关怀,纯厚的道德意识,真诚的人文信仰,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所谓的“风雅”精神。《飘邈之旅》虽然并不缺乏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作者也试图传达惩恶扬善、英雄主义、民族主义等价值观念,也有维护和平、融合阶级、种族、信仰差异的先进思想,但对现实生活的清晰映照和深度挖掘还是保持了相当的距离。我们说《西游记》之所以成为经典,与它对于现实积极的批判和建设意义不无关系,作品中的妖魔世界正是对现实丑恶世界的批判,甚至神仙世界的描写也调侃和批判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谬无稽,《飘邈之旅》中如果加强类似的社会批判意识,应该对它的文学价值更有建设意义。

《飘渺之旅》这本书当年造成了怎样的轰动,它又是如何的传奇,它的点票、同人、以及它之后铺天盖地的修真文,都是力证。就是到了现在,那些各大网站高居榜单的大神作品中,仍然有许多沿袭了它的部分设定,有些甚至根本就是飘渺同人,更有不少大神本人都是萧潜的粉丝,可以说,网络大神中能有如此地位的,几可算凤毛麟角。

萧潜何以被如此推崇?《飘邈之旅》究竟“奇”在何处?在与几位网络大神聊天的时候也曾经问过这个问题,答案几乎一致的,那就是他的创新和引领作用。它不仅创造了一个现代意义下全新的文学题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修真体系结构,更将中国古典神话、儒家思想、道家修炼、佛教禅理、武侠演义,甚至西方魔幻等完美融合,并赋予现代价值观下的人性定位。他打開了一扇窗户,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奇妙梦幻、多姿多彩的修真世界,也让后来的创作者找到了一条有着更大空间,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的书写之路。

首先,首创性地提出“星际修真”的全新概念。作者将早期神怪故事中只是在凡间、仙界、地府之间构成的交界范围扩大到了无限的星际之中,星球仿佛被缩小成了国度,大能者可以自由来去,每一颗星球都有着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修真者和功法。在此基础上,空间也被无限扩大,提出了由人界、神界、暗黑界、灵鬼界、妖界以及自成一体的原界的概念设定,并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修真世界,展示了作者蓬勃的创造性和瑰丽的想象力。

其次,构建出一个光明属性的修真社会。这个修真社会是与现实人类社会的俗世百态相呼应的,其价值观念也符合人类认知和想象。尊师重道,达者为先,等级森严,成功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并根据能力大小决定在社会中的地位。修真社会中有师承,有门派,有不同的修炼功法,修真者之间可以为了法宝、晶石相互争斗,但却不能随便介入凡人世界的战争,甚至不得主动伤害凡人,因为凡人社会是修真社会的基础,再向上推一个层次,仙人也不得随意伤害一个修真者,因为修真界也是仙界的基础,这成为了一个规则,一条铁律,大家共同遵守。这也是被沿用最多的设定之一。

第三,典范性的修真元素设定。在作品中创造和使用了大量关于修炼功法、法宝、丹药等修真元素的概念和名词,并通过融入情节给予其合乎逻辑的解释和定义,有些设定更是开创性地发端之作。修真者拥有长生不老、移形换位、御剑飞行、身外化形、隔空取物等等无边法力,各种奇幻的法宝、精美的战甲、威力强大的神器,以及炼丹之术、制器之法的设定等等,其中渡劫、元婴、飞剑、储物手镯、炼丹、传送阵、晶石等修真元素几乎被所有的后期修真系列作品所借鉴和沿用,无论是忘语的《凡人修仙传》、我吃西红柿的《星辰变》还是方想的《修真世界》等许多大神级作品中都能看到它们的存在。

最后,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修真升级的结构体系。作者把修真等级分为旋照、开光、融合、心动、灵寂、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乘十一个层次;而大乘之后便会飞升成为仙人,仙人又分为普通仙人、罗天上仙、古仙人、天君、始隐者、神人六个级别;修神则分为:一梵天、二欲天、三灭天、四焚天、五擎天、六幽天、七星天、八仙天和九神天。在这其中还特别加入了散仙的概念。散仙是修真者由于渡劫失败转修而成,这一层次介于大乘期的修真者与普通仙人之间,虽不如仙人,却在修真界无敌,而这一级别的设定也给小说的情节设计增加了许多变化和隐线伏笔。后期的修真类小说作品在升级的设计上有所变化,如忘语的《凡人修仙传》采用的是练气,筑基,结丹,元婴,化神,炼虚,合体,大成,渡劫,真仙的升级架构,方想的《修真世界》采用练气,筑基,凝脉,金丹,元婴,返虚,大乘的等级设计,三少的《惟我独仙》的等级设定则更为复杂,有入途,初窥,伏虎、腾云、道固、胎成、了然、贯通、登峰、无双、负担、道隆、脱胎、霞举、不坠、大道、莫测、斗转、劫成、升仙、天一等20个层级。这些等级设定或许具体名称、级别有所差异,但多少都受到了《飘渺之旅》等级体系的影响。

结语

当前的网络文学创作存在大量跟风、抄袭,创造力萎缩的现象,这是网络文学大众化、商业化属性所带来的弊端,因而,超越传统、除旧布新的自觉意识对于网络作家来说,显得更加难能可贵。《飘渺之旅》作为早期的网络文学作品,其创作手法、故事元素在瞬息万变的当下或许已经不具先锋性和引领作用,但小说的胜处在于,作者能够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破桎梏,并建立了印有萧氏标签的全新文学样式,树立了异质性的典范,开拓出了“修真之旅”。有鉴于此,《飘邈之旅》在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本的字里行间,已经有经典性的元素在闪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萧潜《飘邈之旅》的黄金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是他开创的时代还远未结束。

注释:

①陈定家:《文学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中国文学网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27052,2008年3月4日。

②邵燕君:《媒介革命视野下的网络文学“经典化”》,《华语网络文学研究》,浙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82—88页。

③章颖:《飘邈之旅》的双面剖析—从大众文化和传统文学两种价值标准入手,铁血网转帖http://bbs.tiexue.net/ post_3245699_1.html,2008年12月16日。

猜你喜欢

经典性网络文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京剧《白蛇传》经典性的内在构成
伦理困境与易卜生晚期戏剧的经典性
网络文学的诞生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