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学blog 助力IT新课堂

2017-04-15沈建国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形式交流信息技术

沈建国

摘 要:新课改以来,江苏全省上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培训活动,新课改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并不是所有教師都能真切领会新课改提倡的协作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的本质,表现在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练模式仍然占据着课堂教学的绝对地位。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尝试将blog平台引入课堂并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blog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并且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blog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4-0090-04

一、引言

新课改以来,信息技术课堂改变了以往单纯技术传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主动贯彻新课程理念,进行了各式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惯性影响,以及教学方式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在常态课教学中,还有为数不少的教师难以找到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依旧普遍存在。虽然教师也意识到这种教学形式将会渐渐消磨掉学生的学习热情,却苦于找不出合适的应对办法。

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较为普遍的网络交流形式。由于blog特有的个性化、便于开展交流合作等特点,再加上信息技术课堂易于利用网络这一便利条件,将blog平台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blog过程记录、知识管理的功能。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试图探寻出blog平台既能够迎合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保持信息技术课堂活力的新方法。

二、学习准备

1.平台调试

依托asp技术开发的oblog7.0(多用户版)为平台基础,系统架构采用Windows2003+IIS6.0。为提高网站访问效率,建议在网站站点信息配置中将网址设置成http://blog+域名的形式,如http://blog.jsdgzx.cn。同时可以对网站模板及内部页面、文字等进行个性化改造,使之与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实质有效关联。

2.学生分组

首先依据每组5-6人的规模进行小组数目的确定。小组数目确定后,笔者采用“组长自荐”的办法,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吸收自认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并对信息技术学习有热情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长。组长确定后,全班学生根据小组组成的原则自主决定加入哪个学习小组。最后教师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微调,保证各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男女比例等的大致均衡。

3.用户注册

任课教师以普通用户身份注册用户名,用于发布学习信息、提供学习指导、与学生互动交流等。班级的每位学生也各自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账号。为便于管理,要求学生统一按照“班级号+学号+姓名拼音”的形式注册账号,学生通过自己的账号登录后直接进入自己的页面,再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如页面风格、布局形式、blog名等。

三、学习流程

采用任务引领的形式组织课堂。主要由小组成员根据所分配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学习小组内部开展合作学习,以及各学习小组依次汇报展示学习成果,进行班级层面的交流等环节构成,依次分别生成“个人知识”、“小组知识”、“班级知识”等三个不同层级的知识。

1.教师任务发布

突出教师“学习引领者”的角色。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提前设置好能够涵盖本章节知识的任务(任务量依小组项目决定,可以设置为一个小组完成一个任务或两个小组完成同一个任务的形式),并发布到教师自己的blog页面中。为避免任务设置过高过大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或严重偏离学习主题的现象出现,在课程实施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将任务再细分为若干个小的任务,以方便学生对照任务搜索、获取相关信息。同时可以将各小组任务分配信息一并呈现在教师blog页面中,提醒学生明确各自小组的学习任务。有了这样的前期准备,在实际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结合学习任务,用微视频的形式简要向学生介绍本章节的主要学习内容,知识点描述点到即止,目的是让学生快速概要了解自主学习阶段即将会涉及到的知识点。

2.学习组成员完成个人所分配任务

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小组在接受任务后,首先由组长带领组员对小组任务进行分解,并具体细分至每一位组员(这非常考验学习组长的综合能力,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在发布任务时通过任务提示的形式帮助组长分解任务。待逐步适应后,再交由组长独立完成)。小组成员针对所分配任务,结合教材、因特网等搜寻相关学习材料自主学习。在完成所分配的基本任务之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拓展知识的深度、广度。学生在完成相关任务的学习后,需要及时将获取的信息整理、汇总,并发布到自己的blog中,这也是对自己学习历程的过程记录。此阶段形成的是每位组员的个人知识。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考虑到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倡导他们就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个别化的交流,同时教师也要多关注、指导学习存有困难的学生,力争使他们的学习节奏保持一致。

3.小组内讨论交流、知识整合,完成小组任务

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

组员完成各自任务后,将能够重点体现个人学习成果(针对所分配任务)的信息推送至小组blog“圈子”中。因为小组圈子中展示的是每位成员的学习成果,内容较为松散,因此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在组长的协调下,聚集全组力量实现小组知识的汇总、整合。

首先,全体组员逐个浏览小组“圈子”blog内容,学习各位组员的知识成果,如遇有疑问可自由分析交流和讨论,这实质上就是小组成员互换学习成果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习组长组织全体成员充分讨论、酝酿,对圈子中相对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和完善,最终形成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体现本组学习成果的较为系统的知识,并发布在小组圈子中,形成小组知识。

此阶段,教师通过浏览blog平台、现场观察等手段,及时关注任务完成不理想、讨论氛围不浓厚的学习小组,并参与到该小组的学习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督促,提高小组的学习效力。

4.小组成果展示、班级交流

此阶段重点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问题意识。

学习小组全部完成学習任务后,进入小组成果展示环节。每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借助blog平台及获取的相关资料,阐述本组成员对相关学习任务的理解,展示学习成果,并回答其他学习小组提出的疑问。这个综合展示的环节,对本学习小组所有成员而言,要求他们必须牢固、全面、透彻的掌握相关知识,是再一次知识总结和提升的过程;而对其他学习小组而言,则是一个学习和评价的过程(对于不同任务的学习小组,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涉及到相关知识,因此这是一个全面学习的过程,而这种生生互动、学生演示的学习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可;而对于相同任务的学习小组,则是一个比较及反思的学习过程,对自身的优劣得失进行评价,同时在获取知识的内容上也能够形成互补)。在此基础上,形成班级层面的学习成果,即班级知识。

为保证讲演及互助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认真参与听评活动,鼓励各学习小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由成果展示小组进行解答,强调学习的思辨过程,创设班级全体成员能够提出问题并逐步深入解决问题的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观察

1.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明显改观

是否将网络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大多数教师倍感纠结的一个话题。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自由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目标和追求。但在教学实际中,发现部分学生喜爱信息技术课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上网“自己玩”,在课堂中网络聊天、游戏、某宝购物等现象屡禁不止,面对这样的状况,大部分教师只能选择关闭网络,自己多讲、学生多(被动)听,这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课堂氛围的沉闷、师生关系的紧张局面。

而借助blog平台,通过任务引领、小组协作等形式开展课堂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上述的课堂现象便鲜有发生。课堂中即使没有教师的监管,学生也都能围绕学习任务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同伴开展交流研讨,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由此看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

2.学生对blog平台的使用逐渐适应

虽然大多数学生对blog并不陌生,甚至有学生也有过“写博”的经历,但开始阶段对blog在课堂中的应用还是感觉很不适应,个别学生还因此存有抵制情绪,如有学生认为自己打字速度慢,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再发布到blog中有难度;有学生不能灵活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效率低,找不到合适的学习内容,课堂上感觉很迷茫……反映在blog学习平台中,第一次学习活动,全班53人,活动结束后的信息发布总量(发帖量)为48篇,人均不足一篇;浏览量为124次,平均每篇2.58次;评论(回复)量更低,总共只有18人次。可见学生在开始阶段还没有适应这样的学习形式。但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随着课堂学习形式的不断适应,以及教师的持续引导和鼓励,他们利用blog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不断提升。到后来,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的发帖总量均保持在100篇左右;浏览量大增,学生逐渐养成了通过学生发布的blog信息进行再学习的习惯;评论(回复)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平均达到40篇以上,并且部分评论(回复)的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深度思考。更可喜的是,还发现了几篇多个轮次的学生互评,表明学生的学习探讨活动通过blog平台走向了纵深。

3.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能力得以增强

这主要体现在blog平台中小组知识的汇总及小组讨论环节中。在学习的初期,学生还没有“合作”的概念和意识,在完成个人学习任务并发布到小组blog“圈子”之后,便认为任务已全部完成,接下来都是组长的事情了。组员间没有互动和知识的交换,协作便成了过场,基本感受不到小组讨论的氛围。最终的小组任务也只能是各成员提交知识的简单拼凑和堆砌,小组任务的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及时鼓励并发动学习组长勇于承担责任、发挥作用,强化小组内部的交流和协作。同时,教师也亲自参与到个别小组的讨论中,以形成讨论的氛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被有效激发了出来。经过教师一段时间持续不断的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逐步走向了正轨,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优势与不足

1.优势

将blog学习平台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并辅以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了常规课堂中“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形式。对于教师而言,能够相对容易的转变课堂实施形式,跳脱传统课堂教学惯性的圈圈。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上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也有相对自主选择的余地,学习积极性自然会有所提高。概括起来,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由于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既注意紧贴教材,又兼顾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点自然就被吸引到了课堂学习中,与教学无关的现象几乎没有再出现。随着这种课堂教学形式的不断推进,学生对blog平台有了更多的使用兴趣,除在课堂上充分利用blog平台开展学习外,还能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平台访问学生网页,维护自己的blog网页。便利的网络交互功能进一步显现。

(2)教师“教学引领者”功能得以发挥

将blog学习平台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有效避免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从繁琐教学活动中解脱出来的教师可以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上,督促和指导他们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参与学习小组的活动,掌握其学习动向,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意见和建议,引导他们逐步走向深度学习。教师还可以针对性的关注一些学习者个体,与他们进行个别化的交流,并及时地给予帮助,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引领者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3)方便开展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通过blog过程记录的功能,能够即时收集到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各项数据,如发帖量、访问量、回复量等,以此推测出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方便开展学习过程评价。改变以往只能够依赖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单一评价模式。

同时这种学习形式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成长而言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记录有教学知识和学生参与过程的blog平台,能够给学生带来超出学习内容本身的愉悦体验。

(4)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与以往被动式的获取知识相比,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促进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自主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真正学会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讨论和交流环节,也是对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锻炼和考验。尤其是最终的展示答疑环节,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位学生在最终的学习感悟中这样记载,“每个人轮流讲说的机会更是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能力,让原本庸懒的课堂气氛改变,有一种压力和动力,于是理所当然的,每个人都要仔细理解并组织语言,这又锻炼了实践的勇气”。由此可见这位学生能够适应并已经接受了这种学习形式,更获得了不一般的课堂学习体验。

2.不足

当然,由于blog的特点及学科自身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形式也存有一定的缺陷,具体有:

(1)适应的教学内容有局限性

本教學形式仅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中“陈述性知识”的介绍,即通过任务驱动、教师引导,使学生通过搜索整理及互相讨论交流便能够知晓、领会的常识性知识。如《网络技术应用》中关于网络常用软硬件及组网的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基础》中基本理论及技术简介的相关知识等。而对于“多媒体操作”、“算法设计”等“程序性知识”的知识领域,则不宜采用本教学形式。

(2)评价方式还有待改进

Blog平台的自身特点,使得评价的形式可以有自我评价、组员互评、学习组长评价、小组间评价、教师评价乃至家长评价等多种。但由于教师经验、精力等方面的限制,以及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得blog平台的评价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有待于教师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中逐步解决和完善。

(3)本教学形式与目前的教学大环境还有“冲突”

采用本教学形式的初衷是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较多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学习形式,并提供他们足够的“探究式”的学习时间,这不可避免的与“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产生了矛盾。由于学生巨大的学业压力,以及信息技术目前的学科地位,导致学生在现有学时安排下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课堂外借助网络拓展交流的机会几乎为零,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

将blog平台引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是笔者的一次教学尝试,在不断取得预期效果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期望通过这样的抛砖引玉激起更多同行智慧的火花,借助各位同行的不断探索、不懈努力,助推信息技术课堂走向“另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2]张豪峰等.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blog策略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

[3]郭影强.基于blog的协作学习行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形式交流信息技术
如此交流,太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