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全面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2017-04-15赫坚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改革创新十三五

赫坚

摘要:中国共产党吉林省教育学院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学院“十二五”收官,全面实施“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积极落实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的具体安排,以发展吉林教育为己任,以提升办学实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建设为支撑,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全面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改革创新;“十三五”;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001-07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吉林省教育学院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中国共产党吉林省教育学院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学院“十二五”收官,全面实施“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服务的办学宗旨,进一步凝聚全院师生智慧和力量,挖掘发展潜能,推进多元办学,加强内涵建设,强化依法治院,突出办学特色,落实“三个五”战略任务,为全面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2011年7月以来,学院党委认真落实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推进“两个基地”“六个中心”建设,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学院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一)突出顶层设计和引领,目标任务取得成效。“十二五”期间,学院适应国家和全省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立足学院实际,加强整体谋划,提出了建设“两个基地”“六个中心”的目标任务。目前,“两个基地”“六个中心”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并在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中发挥了资源集聚、经验探索和人员整合的平台作用,成为全省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定位,强化了学院的功能。

(二)坚持服务基层,教研工作扎实推进。认真履行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职能,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建立了50多所教研基地校,编制了18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20个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意见,为规范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全省初中、高中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咨询意见,圆满完成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全省职业院校对口招生考试命审题工作。各教研部门组织开展了两届全省中小学名师评选活动,共评选出教学精英266名、教学新秀627名。组织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部课程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各类评比,共获得特等奖22项、一等奖295项、二等奖246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平稳起步,成立了吉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参与制定了《吉林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办法》,研制了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具,完成了5个学科的质量监测工作。参与制定了《吉林省学前教育条例》,辅助省人大完成了全省学前教育立法。成立了吉林省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圆满完成了全省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科骨干教师培养与培训等工作。组织培训中职教师7000人次,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14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156项。“互联网+教研”模式探索初见成效,全省四级教研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具备了跨区域仿真教研、在线录播、课堂教学直播功能。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培训工作形成品牌。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载体,形成了“研培一体”的教师培训特色。完成了全省23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依托“国培计划”培训农村教师近32万人次,依托“省培计划”培训各级各类教师8万余人次,组织了6000余名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以我院为主体实施的“国培计划”项目,在教育部组织的国培项目全国评估中,获得了11项全国第一、13项全国第二、1项全国第三、综合排名3次全国第一、2次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承担的国培示范性项目——初中语文研修班,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匿名评估中,2013年获得第二名,2015年获得第三名。启动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共培训教师21万余名,培訓经验在全国推广,在2014年、2015年全国匿名评估中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加强了全省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体系建设,有效保证了“十二五”期间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实施了全省两批杰出校长培养计划、专家型校长培养工程、骨干校长分岗培训工程等“十百千万”省级培训项目,共举办培训班110个,培训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校长14200余名。承担的教育部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项目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匿名评估中连续三年共获得4个第一的好成绩,《光明日报》以“农村校长的筑梦车间”为题,头版头条报道了该项目的经验和做法。多次承担外省市委托培训项目,对外合作延伸培训取得迅速发展。学院培训工作已经在全国形成品牌,湖南、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市培训机构以及东北师大、天津师大等高等院校先后到我院学习交流。完成教师任职资格培训共48974人,在国家统一考试中通过率达60%以上,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培训声誉。“十二五”期间,《中国教育报》10多次深入报导学院研训工作。

(四)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多元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立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3+2”办学新模式,实现中职、高职和本科相衔接,累计开设专业19个,培养学生1545名,实现与长春市农业学校合作办学。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稳步发展,为全省19所院校累计培养民族预科生4900人,其中新疆籍学生1900余名,2016年录取预科新生1189人,创历史新高。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恢复和增加合作办学单位6家,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3090人。与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联合培养4个学科80余名研究生,其中6名学生被评为优秀毕业生,5篇硕士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学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58篇。

(五)注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实施了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了人才引进和招聘力度,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学院目前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1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2人。有博士42人、硕士132人。有10名教师成功人选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1名教师被教育部聘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3名教师人选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专家库,3名教师被省政府授予荣誉称号,3名教师获得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名教师获得长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3名教师入选“吉林省高校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4名青年教师入选“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培养计划”。

(六)积极建设研究型学院,科研实力不断提升。获批为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实现科研平台建设的重大突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民族双语规划课题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吉林省教育厅科技与社科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27项、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6项。全院教师发表论文243篇,出版学术专著28部。获得学术科研奖励81项,其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学报被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吉林省一级期刊。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取得进展,在全省建立了126个大学区,探索了教师自主发展、合理流动等以及继续教育管理新体制,《中国教育报》以整版篇幅进行了报道。

(七)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党建工作跃上新台阶。成功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作风素质和纪律规矩意识得到加强。强化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多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作理论报告,邀请全国“时代楷模”吴亚琴作了先进事迹报告,开展了党委书记送党课、层层理论宣讲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建活动创新,与伪满皇宫博物院合作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重走抗联路、捐建农家书屋、送教下乡和送培到县等党建活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多次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发展党员100余名。开展了2次创先争优表彰先进活动,完成了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落实了党建活动经费,建立了11个党建活动室,完成了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工作。

(八)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落实“一岗双责”,积极推进“三转”工作,深入学习《廉政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邀请专家作相关辅导报告,组织党员干部到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制定了一批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抓住重要节日节点,提醒干部职工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止节日腐败。坚持对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双谈话”制度,提前做好警示教育。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了廉政漫画和廉政微小说大赛,作品汇编成册并印发学习。成立了审计处,对有关部门及相关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吉林省基础教育教研大厦建成并投入使用,命题基地入闱人员公寓建设、运动场建设和综合楼改造顺利完工,极大地改善了教研、培训和办公条件。远程视频会议中心建设完成,形成了集视频会议、网上送课、远程培训和网络教研于一体的数字化远程视频系统。图书馆实现整体搬迁,极大改善了阅览环境。学院古籍书库成功人选省古籍重點保护单位,《古文渊鉴》《唐宋文醇》被收入省珍贵古籍名录。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加强管理,引导华翰集团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有力支撑了学院事业发展。学院印刷厂荣获首批国家甲级统一考试试卷类“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

(十)完善规章制度体系,管理意识明显增强。开展了制度废改立工作,形成了制度汇编,学院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了党委会议事规则、院务会议事规则,进一步推进重大事项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定了党务公开、院务公开实施办法,定期召开教代会执委会会议,积极发挥广大教职工的参政议政作用。强化预算执行,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抓好国有资产人口和出口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扬服务精神,推行精细化管理,实行服务维修项目清单制,后勤保障工作受到好评。实施校园安全防护预案,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校园秩序安全稳定。

(十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谐院风逐步形成。参加了长春市“高校文明杯”评比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受到省市表彰的先进典型。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评比活动和“查摆服务质量,树好机关形象”大讨论活动,广大教职工的精神风貌得到提升。坚持定期为教职工进行体检,建立了体育活动室、书画室、舞蹈室,举办了运动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对离退休老同志和生病及困难职工进行了慰问和帮助,工会为教职工发放了生日蛋糕券。先后投资34万余元对口帮扶了4个贫困村镇。坚决贯彻民族教育政策,被省政府授予“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积极落实教育援疆计划,被省政府授予“教育援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五年来,我院先后被评为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

同志们,经过过去五年的辛勤努力,学院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发展潜能进一步释放,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发展愿景进一步拓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教育战线同仁的鼎力相助,得益于学院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第九届学院党委,向省委省政府、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向学院各位老领导、各位党员干部和全体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明年是学院建院60周年。60年来,学院始终秉承“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院训,始终为吉林教育振兴不懈奋斗、殚精竭虑。回顾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尽管面临困难和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对发展充满热望,都对未来充满信心,更有能力推动学院事业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院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经验和体会是:

坚持不忘初心,特色发展。建院以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服务全省教育事业,为实现教育强省战略勇于担当。正因为我们坚持了这样一条道路,学院才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才形成了今天研培一体、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进入新的时期,学院仍将坚持为全省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目标不动摇,不忘初心、坚持始终。

坚持提高质量,内涵发展。“质量是生命线”。学院工作涉及全省中小学教师,涉及千百万学生,意义和责任十分重大。这些年来,我们以高质量的教研和培训成果赢得了在全国教育领域的声誉,确立了全省教研中心、培训中心的地位。在国家和全省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仍要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和内涵意识,增强学院发展潜力和后劲,不断巩固我们的阵地、体现我们的价值。

坚持统筹协调,多元发展。一直以来,教研、培训是学院的主业,高等职业教育、民族预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企业发展是学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学院发展的支撑力量。学院将坚持多元化发展道路,坚持多措并举、齐头并进,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积极支持各方面事业发展,不断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以整体的发展促进学院的振兴。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学院始终把改革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活力之源,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确立发展定位、调整机构设置、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学院改革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创新的力量,都绽放着创新的光芒。当前,压力与动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迎难而上、推进发展,要靠智慧、靠力量、靠胆识,更要靠改革去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要摒弃求稳怕乱的保守思想,敢闯敢试、先闯先试,以改革创新为科学发展赢得先机。

坚持以人为本,聚力发展。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没有一支强力的人才队伍,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院坚持将人才建设、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党管人才的有效工作机制,积极为人才成长与培养创造有力条件,营造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要加大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大力推进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充分调动每个师生员工的发展潜力和创造活力,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学院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坚持加强党建,领导发展。“事业兴衰,关键在党”。要发挥学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党委管方向、谋大事、抓全局、带队伍的主体功能。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努力建设团结一心、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执纪监督,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问题追责要求,努力建设政治坚定、领导有力、作风正派的基层党组织队伍,努力建设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党员队伍,切实在全院上下形成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我们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广大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期望、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一是学科建设工作滞后,在全国有影响的学科还不多,学科集群优势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二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弱化,闻名全国的专家型人才数量还偏少,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机制还不完善;三是创新能力不强,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等靠要的意识还一定程度存在,缺乏鼓励创新的激励機制;四是科研实力亟待提升,科研氛围还不浓厚,科研与学院中心工作融合还不够紧密,有影响的重大科研成果还不多,缺乏领军人物和领军团队;五是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制度执行意识还不强,过程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落实不到位;六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对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思考不足、着力不多,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的教研文化、培训文化、民族教育文化、职业教育文化以及企业发展文化没有充分彰显。

二、“十三五”主要思路、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

实现学院的长远发展,是全体教育学院人的共同梦想,更是每个学院人的光荣使命。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发扬“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把对发展的愿望和对学院的热爱转化为干实事创实绩的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上来,推动学院科学发展。

(一)主要思路

学院未来发展,必须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布局中去思考,必须放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高压反腐的新形势下来设计,必须放在国家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全省实施新一轮振兴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来谋划,把握时代脉搏,适应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

1.主动迎接教育改革新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教育改革迅猛推进,涉及到教育体制机制调整、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等各个方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中考、高考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必将引起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的重大变化,都对学院教研和培训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趋势,研究并引领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必须超前思考、高位谋划、先行先试,拿出可资借鉴推广的模式和经验,为全省基础教育发展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2.牢牢把握建设“双一流”新机遇。国务院出台了建设“双一流”的总体方案,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目标,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贯彻落实。学院虽然属于成人高等院校,但在高教大发展的时代绝不能置身事外,要深入研究政策要求,抢抓机遇,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学院骨干学科建设、领军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提升,努力增强学院的综合实力。

3.认真落实依法治校新举措。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是现代高校治理的基础和核心,学院将积极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发挥学院《章程》的制度核心和管理引擎作用,树立管理思维,养成管理习惯,提高管理能力,推进决策和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和学院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

4.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基础,是推进学院科学发展的保障。要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党委对学院各项事业的领导,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纪律监督,持之以恒地抓好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

(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系列要求,坚持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服务的办学宗旨,明确“三个五”定位(即“五个角色”“五个基地”“五个中心”),突出对战线的方向把握和专业引领,以多元化办学为主线,以科研引领为先导,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党的建设和科学管理为保障。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突出特色、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全面提高与重点突破等方面的关系,全力提升学院综合实力,为努力实现定位准确、理念先进、品牌鲜明、功能完善、多元发展、独具特色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战略定位

1.发挥好“五个角色”。即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探索者和服务者、教育行政决策和各类学校发展的建言者和支持者、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者和践行者、未来事业创新发展的奠基者和推动者。

2.建设好“五个基地”。即建设好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培训和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吉林省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吉林省职业教育教学教研和培训基地、吉林省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3.建設好“五个中心”。即建设好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发展中心、吉林省基础教育网络信息中心、吉林省基础教育政策咨询中心、吉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三、“十三五”主要建设任务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学院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学院未来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目前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加快制度体系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组织规则、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纪律规范等,形成以学院《章程》为统领、具体制度为支撑的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要完善治理结构,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基层部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党政分工明确、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对基层部门的内设机构进行梳理,优化组织结构,明确职能定位,落实权力责任,切实调动各层级管理机构的积极性;积极发挥党代会、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的议事议政功能。强化管理工作,强调制度执行,推进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二)强化教研机制建设,完善服务教育功能。积极构建教研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形成统领全省教研工作开展的制度约束、经费保障、协同合作和评价导向等机制。针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引发的教育教学深刻变化进行研究,积极推进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发挥好教研指导功能,提高教研工作前瞻性,增强教研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创新教研模式,完善导师制教研、学科中心组教研、网络教研,推进教研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推动教研开放、自主、创新发展。分类推进各阶段教育的质量监测工作,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实施办法,形成有效改进教育教学的新机制。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实施“教研员专业素质提升计划”,建立教研员人职资格标准、专业素质标准和教研工作考核标准,强化教研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

(三)推进研培深度融合,强化培训内涵建设。要完善教研、培训和科研一体的管理机制,推进教研成果和培训需求的深度融合。加强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具有学院特点的精品课程体系。积极争取国培、省培和省外委托培训等高端项目。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以教研员和培训者为主体的培训教师提升计划。积极推进培训网络平台建设,形成开放、自主学习培训空间。加强培训工作研究,提高教研和培训工作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形成学院特色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文化。

(四)坚持多元发展,扩大办学规模。以着眼长远和注重质量为核心,坚持多元化发展方向,持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民族预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高等职业教育要切实解决办学空间问题,加快实施中职、高职和本科衔接,加强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推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造,以专业规模带动办学规模,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加强民族预科教育办学能力和教育质量,稳定办学规模,推进培养模式创新,努力形成预科教育特色和优势。成人高等教育,要拓展办学领域,适应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建立省内外成人教育合作办学基地,逐步探索向成人非学历教育转型,开展老年社会化培训服务,抢占社会成人教育服务市场。研究生教育,要发挥学院教研培训资源优势,突出专业硕士培养特色,巩固与东北师大、长春师大的联合办学工作。加强和推动与长春市农业学校的深度合作。

(五)突出人才强院理念,加快引进培养步伐。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前瞻性和整体性设计,围绕学院发展布局、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工作任务,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加快教研和培训领域拔尖人才的培养,加强全日制办学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人才高地。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突出青年优秀人才培养,通过导师引领、挂职锻炼、课题研究和进修学习等手段,促进优秀年轻教师成长。对教职工队伍进行整体分析研判,开展岗位练兵和专业培训,有针对性地提升教职工能力素质。

(六)注重文化建设,增强学院软实力。高度重视学院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院文化对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努力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对学院的价值认同、使命认同和情感认同,全面提升学院的软实力。制定学院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强化学院共同价值理念的提炼,赋予校训新的时代内涵,积极推进学院文化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大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力度,大力倡导优秀师德师风。丰富老干部活动内容,提升老干部活动质量。组建学院文化团队,打造有影响的文化节目,办好建院60周年庆祝活动。

(七)实行开放合作办学,构建对外交流新格局。加大开放交流力度,积极推进国内外合作办学。加强对教师进修院校系统的联系和指导,形成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巩固学院教研中心、培训中心地位。拓展教研和培训国际交流渠道,深化校长培训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促进全省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深化国内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增强办学实力。

(八)強化资源整合,提高保障能力。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多措并举,全面盘活校产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拓展规模办学空间。加大投资力度,实现南校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高办公及教研培训信息化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建设平安校园。加大校办企业改革力度,遵循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和管理,努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贡献力。

(九)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党建工作。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牢固树立党建工作的主体地位,全面形成管党治党的工作格局,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1.把意识形态建设放在首位,切实抓好思想理论教育。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核心作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强化课堂、讲坛和网络舆情监管,建立健康向上的教育教学环境。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坚决反对和打击分裂国家、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的言论和行为,努力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2.抓基层打基础,激发基层党建创新活力。积极创建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实施党建“五项工程”建设。一是党建创新工程,创新党建教育模式,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创新党建评选方式,打造党建活动品牌;二是组织建设工程,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党建规章制度,提高党员教育管理成效;三是队伍提升工程,建设好“基层党组织书记”“理论宣讲团队”“党员”三支队伍,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队伍培训及交流学习,着力打造党建理论宣讲骨干队伍,实施党员轮训,提升整体素质;四是基础保障工程,进行党员活动室标准化建设,落实党建活动经费保障;五是先锋塑造工程,围绕服务教研、培训、教学、管理和企业等方面工作,发现、培养和塑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配套制度措施,提高干部选任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选优配强处科级干部队伍。加强干部培训,形成定期进修提高机制,强化后备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干部分类培养成长机制。严格干部监督管理,严肃执行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

4.深化党风廉洁建设,增强从严治党能力。进一步强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积极推进反腐败工作转职能、转作风、转方式,持续以高压态势反对腐败。注重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央廉洁建设制度规定,尤其要深入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注重监督,对“三重一大”重大事项进行全程跟进监督;注重执纪,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工作实施。注重问责,突出制度刚性,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以严肃问责倒逼制度执行。

同志们,每个人都应有回忆,昨天的成绩和荣光,让我们有自豪、有温暖、有感激;每个人都应有梦想,明天的重任和使命,让我们有信心、有力量、有干劲。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积极落实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的具体安排,以发展吉林教育为己任,以提升办学实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建设为支撑,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全面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黄可心]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改革创新十三五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