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深中俄高校创新合作培养经济领域复合型人才

2017-04-15伊戈尔·马克西姆采夫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俄罗斯

摘 要: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The 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of Economics)成立于2012年8月1日,由圣彼得堡国立工程经济大学、圣彼得堡国立服务经济大学、圣彼得堡财经大学合并而来,将三所学校的优势学科强强联合,打造了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与服务学院。第七届中俄高级经济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期间,本刊对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校长伊戈尔·马克西姆采夫(Igor A. Maksimtsev)进行了专访。马克西姆采夫校长在采访中表示,教育合作是俄中双边关系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符合两国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要求;俄中许多高校已经在教育领域开展了全面创新合作,包括:扩充双方知识库、扩大科学研究范围、提高教育质量。马克西姆采夫校长建议中国高校建立现代化系统,培养未来企业家,激励潜在企业家培育创新思维、提高专业水平、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关键词: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高等教育;创新合作;企业家培养

一、俄中高校密切合作,

培养复合型高水平专业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先生曾在发言中指出,俄罗斯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是20国集團合作行动的关键,俄罗斯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将为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框架的建立创造重要条件。在深化俄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背景下,在您看来,教育领域的合作在两国关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马克西姆采夫:近年来,俄中两国在政治合作、讨论和解决最紧迫国际问题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俄中两国作为两个大国,提供了在大国之间、核大国之间、邻国之间、东西方之间、南北之间、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不同的国家之间构建和谐关系的例证。欧亚板块没有中国和俄罗斯是不可想象的,两国的历史都发源于欧亚文明。毫无疑问,悠久的历史和共同的价值遗产像数以万计的“隐形线”将欧亚大陆各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参与者,俄中两国在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以及边界领土和平、繁荣与稳定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两国在教育、科技方面的合作是双边关系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这符合俄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要求。俄罗斯和中国的教育合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如今,两国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其中就包括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

俄中许多高校已经在教育领域开展了全面合作,除了常规的学术交流和学生交换之外,还开展联合科研,创建双学位培养模式。这种创新合作能够扩充双方的知识库,扩大科学研究范围,丰富教学项目,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外国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的交流互访也大大拓展了文化视野。互派留学生能促进国际政治和经济稳定发展,在国外的留学经历能改变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使其从跨文化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祖国,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同样有助于俄中两国人民友好互动。

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一直对俄中高校合作保持密切关注,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制定了高校合作方面的战略方针,并按计划逐步实现。我校是俄罗斯最早开设中文课程的非语言类大学之一,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俄中高校之间学生交换、教师互访,建立了研究亚太地区国家社会经济问题的“科研教育中心”,与来自中国的同事一起从事科研。2015年6月,俄罗斯第一个“中国馆”在我校成立,这是我校与中国多年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国宣传部部长刘奇葆、中国驻俄大使李辉以及其他各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我校与中国伙伴院校高度互信和浓厚友谊的象征,我们很高兴地见证了学校同仁为凝聚俄中两国人民而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世界教育信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俄罗斯与中国之间将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经济合作,同时对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您对培养服务于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合格人才有什么建议和期望?

马克西姆采夫:在我看来,在俄中关系快速发展的今天,首先要考虑到复合型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他们要深知不断加深俄中合作、推进两国平等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专业素养;不仅要熟知对方国家的语言,而且应该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历史、民族特性、经济状况;要能够顺应俄中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要致力于培养专业领域的研究者、领军人物,注重塑造个性,发展自我,用创新思维推进智力资本化。

同时,教育交流的定位不仅在于高技术及创新,还在于俄中一致的价值体系。教育要独立于经济状况之外,要能够支持国家的精神发展。因此,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与其说是将理论知识与学生既有价值观相结合,不如说是直接塑造价值观。

在培养能为两国经济文化交流贡献力量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时,必须以现代经济形势为基准,定位劳动市场的需求,才能完整、全面地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同时,我们大学的毕业生应当成为专家,致力于推动拥有共同目标及价值观的两国之间互动合作。

二、合作伙伴关系多元发展,

实现高校国际化战略任务

《世界教育信息》: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教育合作越来越多,在众多合作领域,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有何侧重,贵校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是什么?

马克西姆采夫:国际活动的多样性一直是且仍将是大学的主要竞争优势之一。我校优先考虑国际合作,这样能够建立最有效的关系来完成我们的战略任务。发展国际关系的优先考量标准及合作项目的选择标准是合作方案和服务的质量。在与外国伙伴院校的合作中,我们不断扩充新知识、新专长,为促进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与商业环境保持密切互动也很重要,这能确保现代大学的国际化。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要促进俄罗斯大学和外国伙伴大学在最广泛的问题上开展合作:为俄罗斯和外国学生组织实践活动,合作院校共同参与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具体课程设计以及科研工作。

同样重要的是网络合作。区域网络中的成员,包括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ASREU),使大学有机会巩固专家团队的地位,以解决国际层面的一系列科学、教育的问题及任务,保证科学研究的现实性、国外出版物的质量,参与世界顶尖科研会议。

《世界教育信息》:根据贵校官方网站的资料,学校与23所中国大学开展合作。请问贵校与中国大学合作的形式是怎样的? 目前是否有潜在的中国合作伙伴?与中国大学合作的优先事项是什么?

马克西姆采夫:其实,我校网站未能完整地反映出我们与中国大学的合作情况。我们与中国朋友的合作是十分动态的,而网站的涵盖范围总是有限。实际上,我们正积极与中国的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以及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等。除此之外,我们还负责领导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该联盟包含了17所中国大学和16所俄罗斯大学。

早在俄中关系刚刚恢复之时,我校就开始与中国学校合作,友好关系已持续多年。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开始进行学术交流,现在我们与中国的合作已经发展到共同组织国际活动。比如,2016年我们与中国人民大学一起举办了第七届俄中高级经济论坛,而中国人民大学发起成立的“俄中新闻教育高校联盟”,我校是联盟成员之一。我们有一家青年媒体——“中国商桥”,主要是由一些青年学者来分析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商贸联系。

《世界教育信息》: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联合主办的中俄高级经济论坛是两校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请您介绍一下该论坛举办的相关情况。

马克西姆采夫:举办该论坛的10余年来,两校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一个民主的、开放的、前沿的机制,一旦发现俄中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及时指出并寻求解决方案。

令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的是我们拥有一支强大的团队,聚集了俄中两国经济合作方面的经济学家,主要来自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两年的合作集中在“一带一路”经济带的研究,在中国人民大学有“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在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也有专门研究该领域的专家,此次论坛我们集中了双方和哈萨克斯坦的专家学者,因此,这个团队能够更加协同创新,共同做好“一带一路”经济带这个重要的课题研究。双方通过出版书籍、刊物以及发表报告来公开研究成果。现在,我校的中国馆中收藏了这个团队里学术专家的著作,这对两国的专家和学生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中心,我们非常高兴能看到这个中心的成立,也希望未来我校的中国馆能够与人民大学的俄罗斯研究中心有更多的合作。

这个论坛发展越来越壮大,当前已经不止有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还包括来自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以及很多顶尖的中国大学的专家学者。这个论坛就相当于一个桥梁,构建起俄中专家学者之间的沟通渠道。此外,我们还邀请了政府和企业代表,所以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学术方面,这个论坛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

《世界教育信息》:您刚刚提到贵校成立了中国馆,中国人民大学也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中心,请您评价一下这些综合性学术机构在加强双方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交流中的作用。

马克西姆采夫:这些机构如同一扇窗口,能够加强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从而深化交流。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两国学界、企业界的人士都可以通过中国馆和俄罗斯研究中心了解更多信息,意义惠及双方。

三、培养企业家创新思维,

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世界教育信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商学院从1993年开设EMBA课程。在您看来,贵校商学院与其他商学院相比有什么特点?

马克西姆采夫: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商学院已经成立25周年,同时也是俄罗斯商业教育协会(РАБО)、圣彼得堡工业家企业家联盟、圣彼得堡工商局和圣彼得堡企业家联盟的成员。Eduniversal(法国巴黎)全球最佳商学院排名中,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商学院与全俄15所商学院和3所圣彼得堡商学院一同荣登全球1000所最佳商学院名单。

商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职业教育计划,为管理、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管理人员和专家提供职业再培训和其他高级培训,使之符合公司和组织的需求。

这些课程需要特殊设置,所以创建之初,商学院就遵循某些原则,其中包括:努力确保学生获得最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教学应最大限度地适应成人的行为习惯,贯彻“行动学习法”的教学方法;经验交流及其系统化应当作为学习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创造一种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培训期间建立业务联系。

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商学院开设有10余个再培训课程和4个MBA课程,这就是被誉为“管理精英”的国际MBA项目,1993年在商学院开设并投向教育服务市场。这是俄罗斯最早开设的MBA项目之一。过去几年,来自各行各业的约700名高管已经成为MBA项目的毕业生。

MBA项目的“企业稳定发展战略”面向俄罗斯高级管理人员,为“总统计划”培训学生。该项目的一个特点是,在“总统计划”培训期间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在制定复杂管理决策和稳定发展业务方面的能力。

自2012年以来,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商学院已经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以企业形式实施MBA计划,包括两个项目:一个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MBA:弧面环境下管理石油天然气公司”,是为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开设的项目;另一个是特色MBA项目——“公司社会领域的稳定发展与管理MBA”,该项目在俄罗斯是独一无二的。

我认为,我们商学院能够实施这些项目是因为能够通过积极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精英班”和“圆桌会议”研究最知名实干家的经验成果,不仅包括公司的内部专家,更有国内外学术界、商业界的代表,因此,我们能做到为未来管理者的培养提供最佳方案。另一个成功的元素无疑是我们庞大的教师团队,主要由我校最优秀的教师以及圣彼得堡其他著名大学的教师组成,共有50多名教授和80多名副教授。我们尤其注意吸收经济和商业界实体部门的专家。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来,成功的企业家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品质?在培养创业人才方面,您对中国大学的建议是什么?

马克西姆采夫:当然,高质量培训和丰富的创业活动经验是决定企业家在市场上成功的部分因素。然而,如今,市场高昂的创新积极性、激烈的竞争需要现代企业家不断激发自我创新潜力。创新能力和沟通技巧最为重要,不断创新是新型竞争的基础。在这方面,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能够成为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者和领军人物,是能够自我发展的创新者,能够通过创新思维将智力资本化。只有当一个企业家能不断地产生新想法,解决非标準任务,寻找新手段新方法来实现目标和想法,才能称之为成功的企业家。

在这方面,我建议中国同事注意,目前,建立一个培养未来企业家的现代化系统能够解决两项关键任务,因而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一个任务是激励潜在企业家培养创新思维、开展创新活动。第二个任务的目标则是创造机会,实现和发展未来企业家的创造潜力。

因此,开发新型教育活动变得尤其重要,即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加个人创新活动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创造潜力,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有必要实施“强化教育模式”,为创新企业家提供培训。重要的是塑造未来企业家在实践活动中使用新知识的能力,将其转化为创新。创造性教育的特点是,其目的是不断寻求新事物,积累智力资本,发展创造潜力并运用于实践。

高等教育若仅仅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技能,而没有注重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可能导致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危机现象。在大学形成的思维方式,不仅影响着企业家的专业水平,还影响其精神发展和道德价值观。当培养创业人才时,重要的是注重培养精神和道德层面的价值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导向。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俄中关系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双方的利益和相互尊重是双边伙伴关系的核心,两国强大的潜力和建设性对话机会允许我们建立一种现代的、高质量的新型双边关系,这有利于开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合作项目。显然,在这方面,各国大学实施的教育和科研项目的作用是巨大的。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加强双方合作并将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无疑将有助于俄罗斯和中国人民的互动,并将给我们国家带来宝贵的利益。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李广平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