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文献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17-04-15张细呈乔星峰徐晓雄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张细呈 乔星峰 徐晓雄

摘 要:随着MOOC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高度关注话题。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检索到的5212篇MOOC主题文献为分析对象,采用CiteSpaceⅢ软件进行内容分析,并用共词聚类方法揭示出我国当前MOOC研究主题集中在七个方面:教学模式、资源建设、课程设计、图书馆服务创新、高等教育改革、学习分析、理论研究。其中翻转课堂、混合学习、在线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等是目前MOOC研究的热点,基于MOOC的创新教学方法、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新型在线学习模式等领域是MOOC研究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MOOC;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3-0023-05

一、引言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为“慕课”。被人们视为一种新型的在线学习,意为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程内容,免费提供给遍布各地的学习者进行学习,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2012年被称为MOOC元年,随即在我国掀起一场慕课热潮,国内诸多名校教师团队在Coursera、Edx、Udacity平台上开设课程,并建设起自己的课程平台,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北京大学的华文慕课、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等。与此同时,我国学者针对MOOC开展各类的研究,公开发表论文数量急剧增长,因此将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对我们掌握国内MOOC的发展脉路与认清研究主题分布状况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可以给有关研究者提供文献分析结果,有利于更好地展开MOOC研究。本文将通过文献计量学的共词聚类方法,对我国当前MOOC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分析和探讨MOOC研究当前的热点与趋势。

二、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择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主题词=“MOOC”OR主题词=“MOOCs”OR主题词=“慕课”OR主题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OR主题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检索式,选择年份范围在2012~2016年,在文献分类目录下设定学科领域在教育和信息科技等有关领域,共检索出文献数量结果为5416篇。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工作,得到的实际有效文献数量为5212篇。在知网文献管理中心分批次地将检索结果导出为Refworks引文格式,使用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Ⅲ自带的Date格式转换功能,得到最终能够被软件识别的数据格式。

2.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对搜索文献进行处理和可视化分析采用的是CitespaceⅢ软件,它是由美国的陈超美教授运用Java程序开发的引文分析软件。基于CitespaceⅢ可视化分析技术得到的知识图谱,可以展现出一个知识领域来龙去脉的演变历程,并且会自动标识引文节点文献和共引聚类表征的研究前沿[1],因此在科学文献中能够准确快捷地描绘出研究领域的核心热点与最新趋势。笔者使用CitespaceⅢ软件分析收集的MOOC相关文献,对我国MOOC研究文献的主题词频次与中心性做统计,并形成文献主题词共現网络图和聚类图谱,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MOOC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

三、MOOC文献的年度分布

根据历年MOOC研究成果的发表数量,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研究的历来状况以及整体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近5年以来我国MOOC的研究呈现出逐年迅猛上升的势头。2012年,我国学者在核心期刊上仅有3篇文章发表,主要是对MOOC课程模式和特点作介绍,处于新鲜事物的引进阶段,仅吸引到少数学者的关注;2013年,对MOOC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共有178篇文章发表,表明MOOC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2014年,MOOC的研究成果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共发表了1344篇文章,说明MOOC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15年,同比14年的研究成果数量还是保持大幅度的上升,总共有2823篇文章发表,同时2016截至到目前为止(具体时间为2016年6月5日),已发表1068篇文章,说明我国MOOC的当前研究状况仍在持续的深入中。

四、MOOC的研究主题分析

1.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本研究通过设定CitespaceⅢ节点类型为“Keyword”进行共词分析,时间跨度在2012~2016年,时间区间为1年,筛选方式为topN=50,选择pathfinder算法,生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图中共有124个节点和208条连线,其中每个节点的半径大小表示被引频次的高低,外面一圈圈的不同颜色对应的是相应的被引年份,连线的不同颜色表示首次被共引的年代,粗细代表被共引的次数。各色圆环标识为高共被引关键词聚类节点,代表研究核心热点或者前沿领域。

笔者根据CitespaceⅢ软件计算出的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如见表1和表2所示,进一步对我国MOOC研究领域的热点与趋势作分析。在去掉“MOOC” 、MOOCs”、“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主题检索词以后,中心度排名靠前的关键词有在线课程(0.29)、在线教育(0.18)、教学改革(0.14)、开放教育(0.13)、斯坦福(0.13)、信息技术(0.11)、学习体验(0.10)、教学模式(0.09)、学习过程(0.08)等;关键词被引频次靠前的是翻转课堂(582)、教学模式(482)、教学改革(462)、在线教育(352)、高等教育(329)、高校图书馆(242)、SPOC(192)、大学英语(143)、学习过程(115)、自主学习(108)等。中心度与被引频次的关键词均能反映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从表中可以看到有些关键词不仅被引频次高,中心度也比较高,如在线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学习过程、信息技术、高校图书馆等,说明这些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凸显出在我国MOOC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把距离较近的主题词聚集形成相似类团,从而能够让我们明确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2]。运用CitespaceⅢ软件生成带有标签的共词聚类视图,如图3所示,从聚类标签视图来看,我国当前的MOOC研究主要分为七大聚类:

(1)聚类 #0混合式学习,涵盖翻转课堂、在线教育、远程教育、传统教育、大学英语、SPOC、高职院校、开放式网络、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等关键词。

(2)聚类 #1 高校教师,涵盖在线课程、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学习过程、斯坦福、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关键词。

(3)聚类 #2 开放学习,涵盖在线学习、课程设计、教学方法、coursera、MOOC平台、传统课堂、课堂教学等关键词。

(4)聚类 #3 服务创新,涵盖高校图书馆、高职教育、地方高校、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图书馆服务、应对策略等关键词。

(5)聚类 #4 教育革命,涵盖教学改革、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高等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学习体验、发展趋势、网络教学、网络教育、教育模式等关键词。

(6)聚类 #5 学习分析,涵盖的主要关键词有大数据、移动学习、互联网+、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信息素养、人才培养等。

(7)聚类 #6 xmooc,涵盖的关键词有开放教育资源、开放课程、精品课程、联通主义、cmooc等。

2.我国当前MOOC研究的热点课题

结合关键词聚类分析的结果,并以聚类图谱的关键词为线索,追踪相应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研读,总结出当前我国MOOC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

(1)围绕MOOC构建的创新教学模式

MOOC在广受追捧的同时,面对尴尬的高辍学率遭遇了人们对MOOC学习效果的质疑,一些批判者指出MOOC以教学微视频和章节测试为特点的教学模式,采用的仍然是传统教学中行为认知主义教学法,没有能够针对学习者差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研究者围绕MOOC的教与学问题进行了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刘静静和张立国基于MOOC教学平台,根据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和xMOOC课程模式的特点,构建出混合学习环境下的MOOC教学模式[3];曾明星等人分析了MOOC和翻转课堂的两种教学模式特点,为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提出以两者为基础的由情境、交互、体验和反思四个要素构成的深度学习场域[4];李艳和张慕华在本科生课程中运用融合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学,对学生、教师和课程等进行分析,发现学习者的情感体验、认知技能与能力有提升,思想观念和交流互动有转变等[5]。MOOC在引起高等教育领域极度重视的同时,也迅速地影响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该领域关注点主要在借助MOOC的优质课程资源和在线学习模式,丰富和提高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活动内容与质量,使之融入到信息化教育的改革进程中。

(2)MOOC影响下的我国高校开放课程资源建设

MOOC广泛受人们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面向全球学习者提供免费开放的名校名师课程,并且结合了学习活动,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交流,提供促进学习支持工具与服务,尊重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支持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王颖等梳理分析了MOOC的发展特点:多样化的合作運营机制,基于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开设课程,强调学习互动性的结构化课程设计,具有交互性的微视频为主要学习资源,提供不同层次的章节测试,给出了发展我国教育资源建设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并具有可持续性等启示[6]。焦建利认为从MOOC的发展,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得到体制机制创新、创用共享、重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启示[7]。郑旭东等认为高质量的MOOC课程对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从课程建设、教学资源设计、共享平台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等四个方面给出我国精品课程建设意见[8]。

(3)MOOC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决定MOOC质量的关键,钱玲等人认为优质的MOOC设计会存在共通规律和本质特征,通过MOOC平台上的具体课程为例,得出知识与信息聚集、知识重组与连接、知识的运用创新、资源的共享四个MOOC设计的关键策略和一些具体方法[8];姜强等人认为MOOC设计质量是影响MOOC进展的本质问题,根据技术维度和教学维度构建了影响MOOC设计质量的指标规范,教学维度有教学设计和评价两种类别22个指标,技术维度涉及有关用户、资源、工具和分析四种类别34个指标,认为MOOC以后的设计方向是强调交互性的个性化模式,即MOOC2.0[9]。

(4)MOOC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MOOC对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模式产生影响,高校图书馆在这种背景下所扮演的角色、服务职能与内容也相应发生转变。游祎从课程学习的支持、提高信息素养、课程合理合法使用三方面阐述了MOOC环境下图书馆支持的职能服务[11];傅天珍和郑江平在MOOC发展的趋势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问题,认为图书馆面临着服务需求、版权许可权限、教学资源变化、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发展的四项挑战,指出自身开展MOOC课程满足信息素养技能需求、从师生和平台资源角度提供导航、扩大教学资源的版权范围并提倡知识共享与开放获取等四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12]。

(5)MOOC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MOOC对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影响,同时大家认为更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改变当下传统教育中日益凸显的弊端,实现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焦建利在MOOC发展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分析了其给大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给出大学应该如何面对MOOC带来的挑战建议[13];郑雅君和陆昉思考MOOCs的风靡原因是时代的迫切性需求,认为我们在分析研究MOOCs发展要认清时代使命、反思教学价值、变革教学观念,将开放教育资源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推进传统课堂的教学变革[14];曲大为和张鹏提出SPOC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结合MOOC与传统教学方法是当下高校教学改革的理性选择,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优质课程,推动教育教学与制度的改革创新,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15]。

(6)MOOC学习者的学习分析

MOOC平台能够详细记录学习者信息和学习行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线索进行分析评估。王萍基于edX平台上开放的第一个MOOC学习者数据集,使用数据分析方法对用户类型、特征及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16];李青和赵越认为在线学习中产生了大量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价值意义,为了解决统一收集形式与格式标准问题,尝试制定出一项学习分析数据互操作规范——CaliperAnalytics[17];薛宇飞等以清华大学在edX平台上开设的“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为例,对选取的不同国家5000余名学习者的在线学习中发生的行为数据分析,考察他们在课程进行到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探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行为特征[18]。

(7)MOOC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当前MOOC两大分支之一的cMOOC的理论基础,它是由斯蒂芬·唐斯和乔治·西蒙斯面向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提出的,该理论把人的学习看作网络形成过程,认为知识分布在学习网络的节点上,这里的节点包括个人、图书馆、书籍和网站等学习源;强调学习者经过解释和重构这些网络节点信息实现有意义联结。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基于行为主义的xMOOC,Coursera、Udacity、edX等是该类的典型项目,它侧重教学资源的传递与重复,学习者在既定的时限内完成教学微视频、测试与作业主要学习内容,相似于传统高校课堂的接受式学习理念与学习方式;cMOOC则侧重联结网络资源的社会网络学习,学习者自主控制学习过程,生成与构建知识结构[19]。

3.我国MOOC研究主题的发展趋势

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的基础上,设定CitespaceⅢ视图效果为“Timezone”,生成MOOC研究前沿关键词共现时区分布图谱如图4所示,以直观呈现出我国MOOC研究主题发展趋势。可以发现自2012年以来,每年的研究主题都在不断丰富,说明我国对MOOC研究领域的探究在不断深入。通过时区分布图谱中呈现的关键词,可以看出历年来我国MOOC研究主题前沿发展有网络课程、开放教育、在线教育、高等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方法、计算思维等领域。

追踪相关文献及分析,笔者认为我国MOOC未来研究主题的方向主要有:一是基于MOOC的创新教学方法,MOOC运用于学科教学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契机,在课堂教学中研究者探究结合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实现与MOOC的优势互补。MOOC为实施翻转课堂和混合学习提供学习资源与在线自主学习环境;融合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课外时间通过在线学习方式完成新知识学习、课堂上通过分享与协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内化,将课上与课下学习进行有机融合,优化了教学的效果。二是后MOOC时期在线学习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在经过MOOC热涌现象下的冷思考,研究發现影响MOOC可持续发展下去的教学模式单一与学习持续性低等问题。针对MOOC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局限,祝智庭和刘名卓认为强化在线学习规律研究、创新在线教学新模式,将是改善MOOC教育成效的不变命题[20]。MOOC自cMOOC发展到xMOOC之后,相继在人们视野中涌现出一些新型在线学习形式如SPOC(私播课)、DLMOOC(深层学习公播课)、MOOL(大众开放在线实验室)、DOCC(分布式开放协作课)、MOOR(大众开放在线研究课程)等,出现的这些自MOOC转变而来的在线学习形式,也许会成为未来MOOC的发展动向。三是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分析有关MOOC学习者的信息并深入挖掘学习行为数据,评估与测量学习者的整体特征与个体学习情况的差异,个体差异主要体现的方面有学习技能与偏好、认知特征、参与动机、学习进程和学习绩效等。根据他们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与建议,设计优良课程资源、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进行针对性及时性的学习反馈与诊断评价,有助于提高MOOC课程设计质量,达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效果。

五、结束语

通过对MOOC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得出我国目前MOOC研究的热点课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对MOOC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得到客观全面的认识。MOOC在不断完善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会迎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同时对我国传统教育制度产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本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只是选取了CNKI数据库范围内的学术文献,可能忽略了一部分的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后续研究需要加大分析数量与扩大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1]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2]张思琦,张文兰,李宝.国外近十年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引文分析及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6(2):64-72.

[3]刘静静,张立国.混合学习环境下xMOOC 应用模式探究——以Coursera平台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5):9-16.

[4]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徐洪智,董坚峰,覃遵跃,郭鑫.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41-49.

[5]李艳,张慕华.高校学生慕课和翻转课堂体验实证研究——基于231条在线学习日志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5):73-93.

[6]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7]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7-18.

[8]郑旭东,陈琳,陈耀华,李振超.MOOCs对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76-81.

[9]钱玲,王霞,赵明媚.MOOC 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策略分析——以哈佛大学ChinaX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5(8):23-29.

[10]姜强,赵蔚,李松,赵艳.MOOC低完课率现象背景下的设计质量有效规范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51-58.

[11]游祎.“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6):61-65.

[12]傅天珍,郑江平.高校图书馆应对MOOC挑战的策略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 (1): 20-24.

[13]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网络,2013(4):21-23.

[14]郑雅君,陆昉.MOOC3.0:朝向大学本体的教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4(1):5-9.

[15]曲大为,张鹏.慕课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 (5):119-122.

[16]王萍.基于edX开放数据的学习者学习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4):86-93.

[17]李青,赵越.学习分析数据互操作规范IMS Caliper Analytics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98-106.

[18]薛宇飞,黄振中,石菲. MOOC 学习行为的国际比较研究——以“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5(6):80-85.

[19]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20]祝智庭,刘名卓.“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4(3):36-43.

(编辑:杨馥红)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