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歌舞伎文化艺术
2017-04-15郭银玲
郭银玲
摘要:日本在发展之后,一直在吸收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形式,从而日本的文化艺术一直在改进和继承,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歌舞伎。歌舞伎是日本传统的艺术,属于戏曲类别,现在已经被评为了文化遗产,各国人员都对其有很大的兴趣。无论是歌舞伎表演人员的妆容、服饰,还是表演内容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性质,明确这些方面,对于了解日本的文化、学习日本的语言等,都有正面的影响,所以本文将对日本独有的歌舞伎进行研究,着重于艺术文化这个方面,希望为相应人员学习或者是工作需要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关键词:日本;歌舞伎文化;艺术
前言
日本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其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大力发展,并不断影响着每一个国民,每一个人民都怀有尊敬的情怀,所以日本的各类别文化,都一直保留至今,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歌舞伎这种艺术形式,从开始出现那一天起,歌舞伎表演中,都是针对于普通人的事情,或者是努力之后的喜悦,或者是悲苦的故事,还有一些是通过幽默的方法,表达出普通人的无奈,作为日本传统层面上的艺术,具有独特的文艺艺术性质,在这些方面予以研究,对学习日本的文化、语言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正面影响,也可以如何继续保留歌舞伎并且推动其发展,予以有价值的资料。
一、日本的歌舞伎的发展
第一,歌舞伎是日本独有的一种艺术层面形式,到今天为止,已经发展了四百多年,根据对相应资料的查阅,发现对于歌舞伎是如何产生的,答案不是一致的,那么相应研究人员或者是从业人员,比较认可这是由一个以跳舞为生的江户时期女子发明的,她利用音乐,来当做舞蹈的伴奏曲,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进行演绎,无论是动作还是面部的表情,都给人美的感觉,从而也可以获得比较高加强的劳金,因为这一个方面,其他跳舞、唱歌等工作的人员,开始学习起来,并且不断进行内容的改变和丰富,歌舞伎成为了日本特有的表演;第二,在歌舞伎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阻隔,因为日本的古代也是具有级别分类的,条件富余的人们,将歌舞伎表演人员进行了分类,底层的人员在那个时候会被要求从事肉体买卖,所以日本天皇规定女子不能进行唱歌、跳舞相应的演出,所以歌舞伎有了巨大的改变,男性成为了表演人员,但是肉体交易也没有被禁止,因为这些男性人员也都是非常英俊标致的,他们表演的时候,是女子的装扮,所以也容易发现违背道德的事情,之后就开始规定未成年的男性不能进行歌舞工作[1]。但是,歌舞伎一直以相同的方法来进行表演,不久就进入了非常艰难地存活阶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一位作家将其他形式的戏剧与歌舞伎进行了结合,明治维新之后,又加入了国外艺术中一些因素,歌舞伎的内容予以了扩展,因为日本之外,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自己国家独特的戏剧,所以日本的首相开始重视自己特有的歌舞伎,不再推出限制其继续发展相应的文件,然后歌舞伎就一直在不断地发展[2]。
二、歌舞伎自身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方面性质
(一)演出的样式具有多样性质
明确了歌舞伎发展之后,我们就可以了解,这种表演样式自身,每一个方面都有文化艺术方面的性质,而最为主要的就是演出样式的内容,多样性艺术性质非常明显。一方面,歌舞伎的演出样式,包括跳舞、背景音乐、独白,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结合,共同来进行表演,这种艺术的样式进行细化的话,可以分为十二个细目,这就足以表现出来演出样式的多样性质;第二,因为现在的歌舞伎,就是由男性来担当表演人员,即便男性用变声的方式来模拟女子声音,用动作来模仿女子的优美,自身男性的特性是不能全部掩盖的,所以在进行演出的时候,可以进行多种样式的样式,这些人员可以唱歌、杂耍、跳舞、进行武艺展示等,而且因为男性的体力非常好,所以表演的时候,这些样式可以自由地进行转变[3]。
(二)人们看重歌舞伎的表演人员
因为歌舞伎在日本人们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看重歌舞伎的表演人员,主要的表现就是人们并不会表达类似“我去看演出”、“去看一场歌舞伎”等语言,也不会说出某一演出的剧目名字,而是会说去看某一位表演人员的名字,或者说是剧目中角色的名字[4]。这是一种非常至极的态度,从而变成日本人们一种至极的习惯,所以这就直接导致表演人员,会为了不让观看人们失望,而且表演人员也会认为自己才是最主要的,所以无论是穿着方面,还是自身的形象,甚至是表演场所的舞美,都要以表现出表演人员为主。所以歌舞伎的表演人员,大多数都是自己编辑剧情,然后自己设计怎样表演,剧情中的内容更容易被表现出来,从而观看人员可以会在短时间内,就被带入特定的情节[5]。
(三)傳统层面的歌舞伎艺术没有改变
上一点中已经提到,观看歌舞伎的人们主要看中表演人员,这样的艺术特点,使表演之中,所有的是事项都有表演人员负责,感情、动作等方面,根据内容进行转变,而这些也就是歌舞伎自身的文化艺术层面[6]。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但是总体上没有变化,具体的方法或者是着重点的不同,使歌舞伎也有非常多的派别,像我国京剧有非常多的派别一样。但是与我国的戏曲和国外的歌剧、音乐剧等不同的是,歌舞伎这种艺术层面的事项,或者说是特点,不改变的具体表现是不发生任何的变化,而不是只遵循特定的原则或者是台词等就可以,正是这种不改变,我们今天才能够看到歌舞伎这种表演,它与以前的表演,除了表演人员变化之外,其余的都没有改变,保留和传承的性质非常强[7]。
(四)表演位置与观看位置的合体性质
歌舞伎最大程度地体现上面三点文化艺术层面的性质,就必须让观看的人,近距离地进行感受,就必须将表演位置与观看的位置进行合体,也就是不区分台上和台下,这种舞台被称为花道舞台和罗汉舞台[8]。前一个表演区域的建造是将表演的区域进行T字型设计,穿插到观看人们的座位中,后一个表演区域的建造是将一个平面分为表演位置和观看位置,中间由布帘遮住,开始表演之后,布帘升起,则表演人员和观看人员就进行了合体[9]。
(五)演出过程讲究节令
在歌舞伎的表演中,节令的分别非常大,编辑剧情的人员,将特定的剧情防放与不同的节令之中,每一个节令,都有固定的装饰,如《假名手本忠臣藏》是由真实的实践改写,主要讲解一个忠义之人的事情,这是一部冬天节令的剧目,表演人员穿着就是日本冬季的和服[10]。
三、歌舞伎表演人员装扮的文化艺术
那么明确了歌舞伎艺术方面的性质,我们对其就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其文化艺术的内涵中,装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是日本固有的特色,通过特定的装扮,表演不同的情节,这与我国京剧中脸谱非常的类似,日本的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了我国唐朝女性妆容和服装的特定,那么歌舞伎表演人员的装扮非常有文化艺术的特定和价值[11]。
(一)在穿着方面的文化艺术
在穿着方面,歌舞伎表演人员总体上的就是日本的民族服装,但是从文化艺术层面来看,对其研究,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歌舞伎。因为歌舞伎的表演人员都是男性,所以他们需要打扮成女子的形象,穿着和服,那么不同的剧目、不同的人物地位、不同的剧情,穿着都是不同的,如皇室贵族的穿着材料好,如扬卷,氛围外层、中间层和内层,每一层的花纹非常精细,而如果扮演普通的百姓,就穿着麻布制成的服装,上面基本上都是没有花纹,如《鸣神不动北山桜》之中,主要人物是一个诙谐的和尚,所以穿着“抽线变装”,非常明显地表现出这个人的酒肉形象、生气的特点,而《义经千本樱》之中,其中的主要演员是狐狸的角色,他们装成人的模样,服装比较夸张,其中有一个他们在表明自己身份的时候,快速地变装,变成了狐狸的形象[12]。那么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了,表演人员会变换自己的服装,这是歌舞伎最明显的一个文化艺术表现,因为其他的戏曲类别,在表演的时候现场换装,主要就是为了使剧情更能够让人们理解,正因为不同的服装代表的都是不同的信息,善良、邪恶、妖娆等角色,服装都是不同的。
(二)在妆容方面的文化艺术
那么在歌舞伎表演人员的妆容方面,也具有非常好的文化艺术层面价值。一方面,在头发方面,表演人员如果扮演女子,则需要佩戴假发,而根据调查发现,日本供男子佩戴的假发,一共有50余种,它们互相之间有非常大差别,主要的区别就是发髻的数量,分为3、5、7三个类别,一般得体的人物形象,都会用比较整齐的假发,精细梳理,而对于比较邪恶的人物形象来说,或者是鬼神、乞丐等,一般都是比较凌乱的发型,而且每一顶假发做工都是非常精密的,而且如果剧情发生的变化,具体的着装变化之后,发型也会随着变化;另一方面,在妆容方面,与日本传统的妆容非常得类似,主要运用的色彩就是白色和红色,与京剧非常类似,也是有脸谱区别,表演人员以白色打底,用红色画出不同的线条,以区别任务的性格、身份等,将眼睛吊起变成凤眼形状,狭长、灵动[13]。
四、关于歌舞伎这种文化艺术日后如何继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日本国的歌舞伎,虽然还在进行频繁的演出,但是在新世纪开始,就已经不再那么繁荣,但是这种艺术并不会消失,但是推动其继续发展,需要相应人员进行仔细的思考[14]。一方面,日本的领导人员,要注意到歌舞伎这种自己国家特有的艺术,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其予以保护,而且要举办合适的活动,可以进行比赛,让人们重新认识歌舞伎;另一方面,对于歌舞伎的表演人员来说,要注意保留传统的剧目,适当地予以改变,并且要注意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编辑新的剧目,使表演更具有时代的特色,这样就可以实现将传统层面的精华和现代的先进进行结合,让他们更加对歌舞伎感兴趣[15]。那么对于日本普通人来说,要有爱国的想法,重视培养自身的品质,学会欣赏歌舞伎,使歌舞伎不会成为”展览品“,而是每天都在演出和创新。
五、结语
总之,日本国的歌舞伎,是国家传统的文化,也被选定为无形的文化艺术资产,日本国人员对其不断地保留,实现了继承的目标,而对于学习日本语言或者教育人员,尤其是对于戏曲专业来说,明确其具体的文化艺术层面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对于歌舞伎来说,具体的发展虽然曾经有过困难,经过表演人员的努力,仍然实现了零缺陷地保留。
【参考文献】
[1]成立.In fluenceon Local Enterprise Cul tural Development Caused by Culture Difference so Euro-America and Japanese[J].海外英语,2015(22):215-216.
[2]李莉薇,林晓虹.论新编潮剧《德政碑》对日本歌舞伎旋转舞台的借鉴与再创造[J].晋中学院学报,2016(01):24-31.
[3]李玲.从功法、行当和家系角度考察日本歌舞伎女形表演艺术的传承[J].戏剧艺术,2016(02):74-86.
[4]朱琴.论元禄时代歌舞伎领域的“明星制造”——以初代市川团十郎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2):86-87.
[5]袁宙飞.艺术教育柔性对外文化传播的魅力与启示——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日本馆艺术课程为例[J].艺术百家,2015(02):186-191.
[6]刘岳兵.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种粗线条的学术史漫谈[J].日本学刊,2015(02):128-158.
[7]MingXU.ImplicationsofJapaneseCultureforCulturalConstructionofChineseAgriculturalEnterprises[J].AsianAgriculturalResearch,2015(06):90-93.
[8]馬小芸.再现缪斯——浅论日本女性音乐发展的历史轨迹[J].人民音乐,2015(08):72-75.
[9]庄焰.读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兼谈日本文学史叙述传统[J].外国文学,2015(04):40-47+157.
[10]莫文沁.解读歌舞伎《忠臣藏》中“情义”的束缚[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7):6-8.
[11]樊天.中国京剧与日本歌舞伎的角色比较研究——以“男旦”和“女形”为中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01):154-155.
[12]王丹,赵倩.由日本歌舞伎剧“劝进账”探析日本国民道德精神中“忠义”的内涵[J].戏剧文学,2014(05):61-64.
[13]彭琳,赵智聪.“心意传承”与“模型传承”——文化景观中非物质文化要素保护的日本模式借鉴[J].中国园林,2014(04):67-70.
[14]祝涵君.京剧和歌舞伎的比较与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22):239+241.
[15]李依含.踏歌与中日文化交流——兼论日本对外来文化的接受与改造[J].河北学刊,2012(05):2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