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注意事项分析

2017-04-15黄作书

求知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普及特色

黄作书

一、高校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时应拓宽现有课程教育渠道

高校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教育的时候,应该对渠道进行拓展。高校将其向学生进行传播时所采取的主要传播形式是课程教育,学生通过接受课程教育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一些教师在讲解知识时,采取“填鸭式”教学,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学习兴趣不高、理解程度低下等问题[1]。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需求,所以高校在进行知识普及时应拓宽教育渠道,以提升知识教育质量。

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成果对教育渠道进行扩展,如在院校内部建立教育网站,在网站上刊载教学内容和相关拓展知识教育,提升学生在课程之外的教育质量。此外,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进行该项知识的讲解和传输,从而拓展现有知识教育渠道。

二、高校要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步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在向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输,还要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步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为这项知识是建立在改革开放基础上,经众多实践总结出来的,不只包括理论知识的构成,还有众多的实践建设经验,和当下社会建设有着直接关联[2]。为此,高校在进行这些知识讲解和课程教育的时候,要紧跟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实践活动的教育,让整体教育形成有机发展体系。

高校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时可以将其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再将实践教学设作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可以开展学术研讨、科技活动等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参与实践,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社会实践形式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树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吻合的价值观。

三、高校要扩大普及对象

高校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时候,不能只将受教育的群体局限于在校学生,更要将在职教师纳入受教育群体范畴中。这是因为,社会主义众多理论知识不仅是具有理论指导性质的知识,更是和现有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知识[3]。针对当前社会发展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的现象,高校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时,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领域实现健康发展。

高校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讲解和普及的时候,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在校学生,高校应该对他们进行详细知识传输,让学生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在职教师,虽然这些教师接受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但是他们需要不断地深入学习,从而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做到因材施教。

高校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普及过程中,不能局限当下,而应该对教育渠道进行拓展。在进行知识讲解时,要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步伐,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同时,不能只将受教育的群体局限于在校学生,更要将在职教师納入受教育群体范畴中。

参考文献:

[1]佘双好,魏晓辉.影响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因素的模型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6(8):172-178.

[2]张 瑜.高校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知认同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3):13-15.

[3]王国学,杜海军,迟海昇.高校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98-101.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普及特色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未来的超市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初探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