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前教育幼儿的分享

2017-04-15罗红霞

求知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浅谈同伴玩具

罗红霞

分享行为是一种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运用一些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方法可促进幼儿发展分享行为。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必須从娃娃抓起,因此,家长在幼儿时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分享和协作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在与人的交往的过程中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情绪为主导。错误的分享观认为分享就是把自己所拥有的给别人,持这种观念的人不会与人互动,更不会正确地与他人分享。幼儿的逆向思维尚未形成,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正确引导,让幼儿真正理解分享的含义,懂得“我”与别人分享,别人也会与“我”分享,“我”与社会是互动的,“我”是社会中的一员。让幼儿积极地与人交往,并自觉地、主动地与人友好相处。

幼儿的分享行为还需经常练习才能得以巩固,我们有必要利用幼儿园中的一切活动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如举办生日会时,教师可以抓住分享快乐的瞬间,先请大家为小寿星唱生日歌,说一句祝福的话,再鼓励小寿星请好朋友一起吹蜡烛,教师为他们拍照留念,最后请小寿星为大家分发生日蛋糕,孩子们就能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设立“分享会”“分享日”“分享区”等,引导幼儿在“分享会”或“分享日”中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宠物以及食品带来与别人分享,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近期完成的作品在“分享区”向他人展示,创造多种分享的机会。

在家庭中,当家里来客人时,可以让幼儿以小主人的心态主动地拿出自己喜欢的食物或玩具等,展示自己所拥有的才艺特长来招待客人,在愉快积极的氛围中使幼儿体会到分享的乐趣。特别是遇到有比自己小的幼儿到家中时,更要让幼儿主动相处,分享自己的东西,让幼儿作为分享的主人而产生分享的积极情绪体验,让幼儿乐于分享、敢于分享,培养幼儿分享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大人们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必须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家长可以多带幼儿到社区的空地上与其他同伴多接触,创造一切可能分享的机会,或是拿一些糖果让幼儿学习与人分享,带一些玩具和同伴一起玩。刚开始时,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如幼儿不愿分享或哭闹不止,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因为刚开始时幼儿的心理并没有发展到可以换位思考的程度,所以家长必须细心地指导,耐心地说服幼儿,一步步引导幼儿,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幼儿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告诉幼儿与人分享的行为是值得表扬的,是大家认可并接受的。这些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还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展现自我,增强幼儿的自信,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家长和教师应及时称赞孩子的分享举动,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心理体验,促使孩子的分享行为进一步发展。

很多幼儿只会用眼神或语言向教师求助,少有幼儿会与同伴协商。这时, 作为幼儿模仿对象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这是更合适的教育方法。教师不妨以一个玩伴的身份与不懂得分享的幼儿协商:“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或者说:“你先看,等会儿给我看,好吗?”对于稍大一些的幼儿,则可以鼓励他们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我们也可以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情感,从而促使自身逐步形成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体验。

当幼儿获得分享认知,产生分享情感意识后,他们是否就能立即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面,有了分享行为呢?由于幼儿极易受外界的干扰,所以表现出的分享行为极不稳定。如当着老师的面能与同伴分享玩具,老师一走,立刻抢回独占,这是一种假分享行为。因此,我们更应尽量多为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幼儿参与户外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交流、协调、协作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长期坚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走向成熟。然而每一位幼儿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因材施教,并细心地观察幼儿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幼儿在安定和谐的环境中一步步地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丽君.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2]胡晓颖.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猜你喜欢

浅谈同伴玩具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平衡玩具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时尚&建筑”的浅谈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