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反思
2017-04-15彭世铖
彭世铖
这学期我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其中的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这一单元很适合在常规课堂中融入德育元素,于是我选用第十四课——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设计了一节德育课。下面对我的设计思路、上课情况和课后反思进行梳理。
一、设计思路
(1)本着以学生的体验为主的原则,出于营造气氛的目的,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准备了大量的视频、图片。
(2)在整节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阅读、交流、合作活动。
(3)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课堂中安排了本学期孩子们阅读的课外读物——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的相关情节和语言作为内容上的补充;结合学生的妈妈给他们准备的文字材料和相关视频深化其对真实的母爱情感的体验。
二、课堂环节
(1)课前播放音乐《天之大》,营造氛围。
(2)正式上课前播放“孩子观察父母,学会给长辈洗脚”的公益视频,全班齐背诵《游子吟》并顺势导入新课。
(3)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通过品析语言的方式达到“体会母亲真挚的爱”这一目标。
(4)常规环节:检查预习,积累词语。
(5)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对课文中体现母亲对“我”的关爱的几个小故事进行总结归纳,小组长对本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
(6)结合本学期我们初二语文组的推荐书目《亲爱的安德烈》中富有哲理性的名句,由学生来谈自己对“母爱”的认识。教师列举一组排比句,如“母爱是一块蜜糖,即使你心头苦涩,可能够甜到你的心窝里去” 等,让学生按照这个句式进行仿句练习。
(7)在本节课的结尾,给学生一个“意外小惊喜”,那就是播放之前让学生家长给孩子写的小文章和录制好的小视频,从真实的生活中真实地体验妈妈给自己带来的母爱。面对这个环节,很多学生都比较激动,他们以及来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动得纷纷落泪。
(8)在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播放了一首《爸妈谢谢你》的歌曲,学生们伴随着音乐哼唱,结束了这次与“母爱”的对话。
三、课后反思
首先,针对前面的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方面所用的时间过长。学生对“母爱”话题都比较熟,耗费时间略多,就增加了“秀”的痕迹,有一点“过犹不及”的感觉。通过这次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尝试,我以后会注意对创设情境中“度”的把握,控制好时间,精选素材,不求多,但求精。
其次,课程中安排的那个“小惊喜”并没有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触动。由于我在准备的过程中是和本班的两位家长做的沟通,所以搜集到的素材具有片面性,对其他孩子的情感需求有所忽略。下次再处理类似问题的时候可以扩大范围,让所有学生的情感体验都得以满足。
再次,在学生的情感达到一定程度而大声哭泣的时候,教师不应该立即安抚,应该让他们自由地进行情感的流露。
最后,我想对课程的结尾多做一点说明。课程的结尾我设计的是用《爸妈谢谢你》这样一首歌曲结束,这样设计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德育或者干脆说是出于课堂手段的新奇多样的角度而定的。这样做突出了德育的痕迹,但换个角度,它与我尝试本节课的初衷——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相违背的。基于此,上述課程的结尾略有不当。
以上只是本人对德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一次粗浅尝试,对于相关方面的深入研究也已有一定成果,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教材、教参以外多多学习这些理论资料和尝试的案例,以丰富自己的课堂,从而在德育方面给予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
参考文献:
[1]王 芳.浅谈德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J].教育界,2013(19).
[2]董洪伟.德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有效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