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山区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建水小调
2017-04-15钟莲
钟莲
摘 要 建水小调是彝族尼苏支系人在与汉族的文化交往中,互相融合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内容和音调却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小调子唱词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根据建水小调的分类,在山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不同单元中引入。在合唱中,引入建水小调经典歌曲。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弘扬民族音乐,作為山区初中的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传承地方民族音乐。
关键词 建水小调 引入 山区初中 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134-02
建水小调是彝族尼苏支系人在与汉族的文化交往中,互相融合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小调子虽在唱词结构和曲式结构上与汉族地区流行的小调子有渊源的联系,但内容和音调却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小调子唱词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尼苏人的风俗、爱情、痛苦、辛酸和愿望在唱词中深刻反映,内容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十二月”“十朵”“十合”“五更”等节令和景物联结唱词,使内容按一定的规律发展下去,音乐机构严谨。音调质朴流畅,含蓄细腻,旋律线起伏较小,以两个乐句构成上下句,在两个乐句的基础上,随感情变化来完成一层内容,终止式亦较有特点,在上下句的乐句中,第一乐句结束在调式主音和五级音上,形成半终止,第二乐句结束在调式主音上,乐句的中间和结尾,不断加入富有地方色彩的衬词,衬句和衬腔乐句,使音调不断延伸扩充,小调子在建水地区有重大影响,一些脍炙人口的小调子被彝族花灯的唱腔直接吸收和间接运用,成为建水花灯剧中的重要唱腔。
那么,如何在山区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建水小调呢?
一、根据建水小调的分类,在山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不同单元中引入
(一)生产小调是尼苏支系人在从事劳动过程中随口编唱的调子,这种小调具有娱乐性,同时唱的调子与劳动节奏联系,但通过劳动休息时见景生情的吟唱,即达到解除身上疲劳的目的,又提高了劳动效率,较有代表性的有《放水歌》等,生产小调的演唱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反映在音调上,就形成节拍匀称、节奏鲜明、速度较快、情绪轻松、活泼等特点。
(二)诉苦小调是尼苏妇女用来诉说生活中不幸遭遇和发泄悲愤心里的一种演唱方式,也是他们苦难阅历的忠实记录,较有代表性的有《寡妇放羊》《寡妇哭五更》等,这些民歌通过不同场面,反映出彝族尼苏人悲苦的生活和忧伤的情绪,诉苦小调多为羽调式,音域较窄,速度缓慢,音调委婉凄惨,旋律起伏与口语的走向比较一致,句尾常有意识的下滑音,以示抽泣声,使音调产生催人泪下的效果。
(三)故事小调是尼苏人用来传授知识、讲述故事的演唱方式。一般由中老年人在聚会或劳作休息之余,用说唱的方式,讲述给小辈人听的一种形式。故事小调篇幅较长,包括的内容较大,如:《讲二嬢》,就是通过借喻和寓言的方式,记述了对封建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以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热情歌颂了尼苏人的机智和叛逆精神。在音乐表现手法上,为了适应叙事的需要,旋律多限于八度音内,演唱时,为了使人听起来不至于单调,音调以二度、五度音程和级进为主,使音调的叙述性更加浓烈。
(四)生活小调是尼苏支系人生活情趣的概括,他们常在不同的场合中,用适当的比喻,把心里想说的话编成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调子,尽情的抒发对生活的热爱,生活小调,内容繁多,生活中的琐事都有反映。较为典型的有:体现姐妹间和谐感情的《十大姐菜花》,喝酒时增助酒性的《螃蟹歌》《鲜花拳》,积累旧社会不良现象和恶心的《赌钱调》。唱词短则一段,多则几十段,一般以五字句和七字句最为常见,生活小调在不同的内容中有不同的音乐构思,演唱欢乐情趣的小调子,常用宫、羽调式,演唱一段内容时(如助兴、讽刺性)常用徵调式,音调多以级进加小跳组成,除可单独演唱外,亦可边唱边跳。
在我们所使用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中,每个单元所体现的内容都不同,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建水小调的分类,在课本内容教学中引入不同内容的建水小调进行教学,如:人音版七年级上册课本的第五单元是劳动的歌,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就可以引入建水小调中的生产小调。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视野,更能起到弘扬民族音乐的作用。
二、在合唱中,引入建水小调经典歌曲
很多山区初中每年都要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少不了要举行合唱比赛,在合唱中引入建水小调中的一些较有节奏感、经典的曲目,能取到良好的效果,在建水小调中,有不少曲目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各类音乐比赛中获奖。如:《沙莜腔》《西乡坝子一窝雀》《青菜青》《小妹花》《花鞭调》等。
综上所述,建水小调是2013年11月23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我们的山区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建水小调的教学,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弘扬民族音乐,作为山区初中的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传承地方民族音乐。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