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策略
2017-04-15杜德莉
杜德莉
摘 要 小班幼儿不论是体力或是其他各方面能力都相当有限,身体的协调性也比较差,再加上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知道处理各种意外的基本常识就变得很重要,唯有更好地了解并掌握更多的实用的自我保护的知识、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使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更加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小班幼儿 自我保护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129-01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明确提出幼儿园应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
一、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小班的幼儿刚刚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怀抱,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还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想回家的愿望非常强烈。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设计《不跟陌生人走》《爸爸妈妈不在家》等活动,创设几个生动有趣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在看看、讲讲中,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如:当你独自在家时,有人来敲门,你会怎么办?有人自称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来接你回家时,你能跟他走吗?当你在商场或街上与爸爸妈妈走散时,你会请谁来帮助你呢?通过活动,让幼儿明白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在家不随便开门,遇到困难请警察或商场营业员帮忙等,培养幼儿养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1.来园离园活动中的自护教育
幼儿在来园离园的路上常发生一些脚压伤的事故,针对这一情况,在晨间谈话时,可以设计“明明的脚怎么啦?”的谈话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幼儿自由讲讲,明白脚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保护它不受伤害,进而迁移到要保护好双手,要安全地使用剪刀,不拿着尖的东西乱跑,吃东西时不大声讲话和发笑,不能把铅笔、筷子当玩具等。同时知道不能用脏手揉眼睛,不能把珠子、豆子等小东西塞入耳朵中玩,也不能把别针、钮扣、硬币等含在嘴巴里等等,万一发生意外,不能用手指乱捅乱挖,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等。
2.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教育
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身体,而且直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等自然因素的刺激,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但同时,幼儿由于玩得非常专注、非常投入,也容易发生一些碰撞、擦伤等现象,球类活动中此类现象更多。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追逐跑时,要求幼儿拍到对方即可,不要非抓牢不放,另一方被拍到后也应立即停止,不再奔跑;在追逐跑时要注意不要和别的幼儿碰撞,要学会躲避和闪让。
3.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有针对性的自我保护教育。如课间活动时,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时按楼梯上的示意图靠右扶着栏杆轻轻走,不从很高的楼梯台阶上往下跳;就餐时不大声说笑,以免骨头卡伤喉嚨;不触摸电源插孔,不用发夹、螺丝等塞入插孔内,了解电的用途及危害等。另外,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突发事件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也是非常好的素材。
三、家园合作,努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大部分的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必须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孩子在父母的具体帮助下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知识。如:父母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可告诉孩子行人要走人行横道线,要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过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要从斑马线上走;另外也可告诉孩子要保护环境,不乱丢果壳纸屑,不随便采摘花草树木,不玩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等;在家里不玩火,不玩电插座,不爬阳台窗台,不给陌生人开门,不乱吃药等等。同时,幼儿园成立了家长助教团,家长们积极参与幼儿园教研活动并走进课堂,有效促进了家园合作。
参考文献:
[1]蒋慧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6,(02).
[2]孙春荣.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双通道[J].山东教育,2006,(15).
[3]黄文云.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0,(3).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