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得百花酿成蜜

2017-04-15邹丽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7期

邹丽波

摘 要 想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个慢工活儿,其难度之大,耗时之长,个中滋味,只有参与了语文教学的人才能真正体会。然而当我们能灵活自如地将“化整为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时,学生的畏难情绪就会得到缓解,当他能够接受一部分知识时,自信心就会增强,很多难题也就将迎刃而解。

关键词 畏难情绪 自信心 化整为零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098-02

“化整为零”,顾名思义:将一个整体化解为多个零散的个体。艰巨的任务,高远的目标,会让人有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本来有可能完成的,但却因为预先造成的心理压力导致未完成的结果。如果把目标分解成一件件容易做的小事情,在前进中回头看看过去,让成功带来信心,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这其中的差别其实就在于呈现问题的方式。呈现方式不同,则得到的效果千差万别。生活中有很多事例,都可以证明“化整为零”的妙处。语文学习中,我们也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真正做到“理想的教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一、“化整为零” 在文言文背诵中的运用

“文言文背诵”,这几乎是师生都头疼的环节。老师逼,学生躲,这种现象并不罕见。笔者也曾一度苦恼于学生的文言文背诵。不背,坚决不行;背,师生都极其痛苦。如何让这棘手的问题被学生们轻松接受,我在探索中行进。

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而把这个整体分解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读却效果大不一样。古人写诗文都有一定的层次,我们背诵它也要了解其层次。一篇课文经过意义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線索与作者的思路,对所写的人物和事物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然后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生活的逻辑和照人地时与前因后果的交代,贯穿起来。层次既清楚了,熟读之后,很快就能背诵。比如《口技》,篇幅较长,所以采用分割法会比较容易。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通常会利用早读时间和学生们共同进行文言文翻译。在翻译时,由字词到句子先由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由老师订正。每天早上要翻译多少个句子,这是根据课文的实际难度以及每个班学生的接受程度来确定的,便于灵活掌握。每翻译一个或两个完整的句子,就给学生一定时间去熟悉它,接下来再翻译后面的句子,以此类推,把学生一天早读时间能够记住的句子翻译完就让学生再去熟记。这样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既不会像以前一样“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白白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早读时间,也不会给学生造成课外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老师规定的任务学生有能力去做,畏难情绪消失了,所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自信心有了,学习兴趣也培养出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认为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二、“化整为零”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文是对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能够反映一个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把作文写好其实不易,它需要作者心中有丰富的情感与生命体验,更需要高妙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就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写作教学,也该化整为零,优化程序,步步攻坚,完成整合。

两周一次的常规作文训练是必要的,除此我们课文中有很多的片段作文的训练,我们很多老师会忽视这些练习,其实这也是我们训练学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方法。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布置下去,好多学生都会唉声叹气,怕写作文。询问过学生,他们都有“心中波澜千丈,下笔实无一言”的感觉。近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作文片段练习法,却取得了良好效果。

片段作文它多则一两百字,少则百十字,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学生练笔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片段作文可以高度浓缩学生的精彩语言和修辞潜力,集中学生的创造兴趣,使学生经常性的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就不至于仅仅为凑够字数而无病呻吟。片段作文实质上是对大作文的分解训练,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布置一个题目或设置一个话题,限定体裁和字数,让学生自由完成。这样,表面上看似自由灵活,实际上却让许多学生无的放矢,无所适从,无处落笔。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学生们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最终敷衍了事地凑合一篇文章上交。虽然字数够了,体裁对了,但效果却不明显,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显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片断作文训练方式的提出和应用,克服了传统大作文训练面面俱到的弊端。片段作文旨在集中学生的创造兴趣对其某一方面的特长加以训练开发,学生可以暂时不考虑写作的全盘结构和思路安排,而是放开手脚,消除顾虑,用真情实意去写作一个美妙的片断。当然,利用片段作文训练学生的终极目的,还是要提高学生的大作文写作水平,毕竟,考场作文都是以大作文为主角的。但是,片段作文如果能得到系统地训练,成为学生的一种写作技巧,那么在谋篇布局上我们再加以指导,那就会成为一篇好文章。

三、“化整为零”在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的运用

伴随着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与学的主角,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应新课堂教学需要而成为一个闪光的亮点。“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听过、看过很多优秀教师上公开课,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都似乎很高。但当我们很多乡镇中学也兴致勃勃地加以运用时,困难程度却不小,收效甚微。经过笔者调查,很多老师反映,首先,学生并不喜欢参与到合作讨论中来,另外,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其实并不能就这些问题进行很好的讨论。每个题似乎就是忙于去参考书上寻找一个答案,老师觉得这样其实是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知识也没学到多少。最终,“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只有在公开课上才露相的表演课了。

究其原因,笔者发现我们很多老师在针对课文进行问题设计后,是将所有问题一股脑抛给全体学生,每个组的学生都要去参与讨论思考这些问题。这必将导致学生觉得有压力,还未踏进“合作探究”的门槛,就已心生厌烦的情绪。

其实,我们在这一环节同样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教师设计的问题我们不必要让每个组都去涉及,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对照每个小组的实际能力,将问题分给小组去解决。每个小组只需要负责一个问题就好,但老师必须做出要求,小组一定要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彻,因为你要做“小老师”把你们涉及到的知识教会其他组的同学,并要接受其他组同学的疑难的解惑任务。我想这样老师们遇到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学生由必须去思考每道题变为只需思考一道题,压力减轻了,时间宽裕了,他们在心理上会更容易接受。学生在宽裕的时间里可以充分思考、学习有关相关知识的方方面面,因为他们还即将面临别的同学的询问,这样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将会学习得透彻。而在听取别的组的同学讲解问题时,他们由于是同龄人,交流起来更为方便,自在,更便于接受知识。

(责任编辑 全 玲)